專家促及早干預防止濫殺悲劇重演

標籤:

【大紀元4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馬龍2007年4月18日華盛頓報導)維吉尼亞有關當局正在慢慢地蒐集和公佈有關維州理工大學學生趙承輝的情況。警方說,趙承輝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槍擊案。

*趙承輝暴力傾向已被注意到*

趙承輝的同學們說,他是一個沉悶孤僻的人。教授們則注意到,趙承輝不僅僅性格孤僻,而且他作為一名主修文學的學生,他的寫作中充滿暴力和謀殺,令人感到不安。

維州理工大學的創意寫作教授羅伊注意到趙承輝寫作中的問題,並自願對他進行單獨輔導。羅伊教授發現趙承輝對人冷淡、獨來獨往。她曾試圖說服趙承輝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但沒有結果。

羅伊教授說:“我非常擔心,因為我覺得他是在一個充滿憤怒的環境裡寫作,我一定要和他見面,和他談談,努力瞭解他到底怎麼了。”

*一種令人不安但熟悉的行為方式*

另外,警方在趙承輝的宿舍裡發現一張隨手寫的字條,顯示對婦女和富家子弟的不滿。

警方還說,兩名女學生2005年曾指責趙承輝騷擾她們。趙承輝的父母擔心兒子有自殺傾向,帶他去過一個心理健康診所診斷,後來他從診所回到家裏。

隨著趙承輝不正常的生活細節越來越多地被透露出來,犯罪學專家說,他們看到的是一種令人不安但熟悉的行為方式。

馬薩諸塞州東北大學的犯罪學家萊文說:“我研究這種群體殺人犯研究了25年多,幾乎每個人的作案動機都是報復。”

萊文說:“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覺得所有的人都在和自己作對,可能是學校所有的學生,可能是家人,或者是同事。他們身上有很多問題,但他們從來不檢討自己,而是要和那些他們認為造成他們痛苦的人算賬,用半自動武器報仇雪恨。”

*將自己痛苦歸咎於他人*

萊文說,回過頭來看,趙承輝的行為舉止中有很多的值得警惕的跡象,學生和教授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些。萊文還談到,研究嚴重暴力的人都非常瞭解這種行為方式。

他說:“這個年輕人和我研究過的其他大開殺戒的人非常相似。他報復校園裡的其他學生。他長期憂鬱。他把自己的痛苦歸咎於所有的人,唯獨不檢討自己。他不合群。他在情感上是孤獨的,所以在遇到問題時根本走投無路。”

群體殺人的作案者一般都被形容為不合群的人。但另外一位專家、普林斯頓大學的社會學教授紐曼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紐曼教授曾經就美國校園槍擊事件的根源寫過一本書,並接受了哥倫比亞電視台的採訪。

紐曼教授說:“關於校園槍手,這是媒體典型的說法,但我在研究中發現,情況很少是這樣。這些人通常想合群,但卻融不進去,他們不斷地試圖加入社團,但卻遭到拒絕。所以他們每天經歷的就是排斥和摩擦。”

*防止類似悲劇重演任務艱鉅*

專家們都認為,防止類似事件重演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萊文說,如果可能,對那些看上去有問題的人進行及早干預,結果就會不同。他說:“我們必須根據憂鬱、孤立、沮喪和憤怒等預警跡象來做工作,必須在他們決定要去殺害32個人之前就早早地做他們的工作。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他們,也許還可以阻止一兩個謀殺者。”

萊文和其他社會學以及犯罪學專家已經在把趙承輝和1999年在科羅拉多州哥倫拜因高中兩名心懷不滿的學生相提並論了。那兩名學生開槍打死了12名學生和一名老師,然後自殺身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校園喋血 蘇貞昌籲建立校園安全標準
慘案兇手是同胞 南韓人震驚又羞愧
維州槍擊案 目擊者指兇手開槍前曾問好
美執法當局:趙承熙行兇與單戀落空有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