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諾貝爾獎的思考

黃飛

標籤:

【大紀元4月4日訊】諾貝爾獎是壓在中國人心頭的墳,也因此引起了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官方與民間,主流與邊緣,激進與理性,各方在面對諾貝爾獎時態度迥然,反應了不同的群體和利益階層的心態,也折射出在這個文化氣氛極度保守的非自由空間裏,憤怒與酸葡萄心理是何其容易的產生,創新與自由表達是何其的艱難。本文是筆者閱讀《諾貝爾和平獎》的一些粗淺觀點!

諾貝爾紀念獎的頒發已經有106年的歷史了,可在諾貝爾的殿堂裏鮮有中國籍的人士。但我們大家都知道,從李政道、楊振寧得諾貝爾獎開始,華語世界便已經有多位人士得獎。單是在美國就有李政道、楊振甯、丁肇中、李遠哲、崔琦、朱棣文六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值得一提的是李政道、楊振寧是在當時的西南聯大接受的物理學教育,李遠哲先前在臺灣接受教育,崔琦先前是在香港接受教育。另外華語文學界早就有人實現了零的突破,那便是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浪到法國的高行健先生,而8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則是中國籍的西藏人士達賴喇嘛。

讓我們就這些奇怪的現象進行一些分析。在美國的六位華裔科學家中從沒有一位是接受過中共教育的,在大陸接受教育的也只有西南聯大時期的李政道、楊振寧,而其他要麼在美國、要麼在臺灣、要麼在香港接受過早期教育,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思考一下在中共的政治和教育體制下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就沒有諾貝爾獎的產生呢?難道是中國人不夠聰明嗎?其實這個簡單的對比或許便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諾獎顯然與一個封閉保守不開放不自由的社會無緣。再說高行健先生。中國文學界不是吵吵鬧鬧這麼多年沒有人得獎嗎?有人只能搬出魯迅,老舍,沈從文等錯失了諾貝爾獎,甚至提出了諾獎沒有意義,不公平,政治色彩太濃,而當我們有一位元用漢語言寫作的作家得獎時,官方和主流媒體一律採取了沉默和不承認的態度,他們拒絕承認高行健先生的這次得獎,對其作品一律採取封殺的態度。(在網路上我們也看到一個可笑的現象:當列舉出2000年到2004年的諾貝爾獎的時候,唯獨缺了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而文學界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暴露無遺,他們質疑瑞典文學院的公正性和審美能力,他們質疑高行健先生的作品語言不通文體散亂沒有創意,我倒要問問這些批評者你們的哪部作品能和高行健先生作品相提並論呢?再說198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達賴喇嘛。與其一貫做法一脈相承,中共不但拒絕承認這次得獎,而且表現出不承認達賴喇嘛的中國身分的姿態。當我看這本《諾貝爾和平獎演說》時,198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沒有介紹和收錄,好奇心驅使我在網上進行了收錄,於是爭相大白了。所以這麼多年來提中國沒有諾貝爾獎是不合適的,我們有過諾貝爾獎,那就是1989年中國籍的西藏人士達賴喇嘛。中共拒絕承認的政治動機顯而易見。其實西藏的達賴喇嘛之所以得獎不過是其堅持用和平的手段獲得西藏的高度自治,用和平的手段解決中國惡劣的人權問題,用和平的手段解決西藏的問題,他從來沒有宣揚過暴力,也從來沒有過要求西藏獨立(這一點中共其實也是默認的),而中共狹小的器量和不自信讓它作出了如此不尊重事實的行為。

那讓我們來看看中國究竟是怎樣來看待諾貝爾獎的。中共的一貫作法是淡化,不報導,尤其是在比較敏感的諾貝爾和平獎和文學獎上。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聰明,智慧,遠見,勇氣的象徵,尤其是在當下中國處於落後的局面上更應該虛心學習多加關注,可是現實的現象是你在主流媒體上看不到。你看到的是國家領導人的行蹤,國家形式一片大好,處處鶯歌燕舞。而大眾的看法總體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比較理性的,實在的看到了我們的差距,這不論,而另一類則是我們在主流媒體上經常看到了,一是我們國家不稀罕諾貝爾獎,哪怕是被諾貝爾獎邊緣化也在所不惜,二是對諾貝爾獎提出質疑,從它的選擇的水准、品質到公平性再到政治目的上,三是對得獎者進行質疑,四是制造諾貝爾獎者,據報導有人曾特意準備一部諾貝爾作品,結局是顯而易見的。當然質疑不是不可以,但得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得從客觀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妄自尊大,甚至充當黨的宣傳機器和御用轟炸機。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看看諾貝獎頒獎的實際狀況。

首先諾貝爾獎的頒發不是沒有錯誤,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失誤,尤其是在爭議比較大的文學獎上,哪怕是在科學獎方面也會有些失誤,比如愛因斯坦的得獎幷不是在他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相對論上(因為當時全世界能看懂的只有四個人),但這些失誤幷不是諾獎委員會有意為之,也不是他們程式上出了問題,而是由於喜好產生了評選上的失誤,你可以說他們的水準不夠,但絕不能輕易的說他們的不公正性。

其次,從諾貝爾科學獎和經濟學獎上來,國人大概爭議的不多,因為那些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這不論。那我們來看看文學獎。有人提出諾貝爾文學獎不公正,說在瑞典文學院真正懂漢語的人不多,那麼我倒要問問中國除了那幾個曾經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的人之外有誰的作品夠得上去提名一下呢?哪怕是我們所不熟悉的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拿來給中國作家群一比,我相信高下立判。只要你的作品比不上哪怕是諾貝爾委員會評出的你認為最不夠格的得獎人,你也最好別輕易的說出不公正;或許有人說那我自己不夠格總可以為那些本可以得獎的人說話吧!可以!確實有人會列出一大串沒有得獎的作家,這對諾貝爾殿堂來說是一種損失,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諾貝爾委員會評出的大多數文學獎確實代表了現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而那些沒有得獎的人由於諾獎委員會的失誤,由於因緣巧合,由于同時代優秀的作家太多而沒有得到選擇。如果你一定要列出沒有得獎的名單,那麼把諾獎得住的名單列出我相信天平的一邊一定倒向諾貝爾獎!只是如果那些沒有得獎的最優秀的作家們進能夠進入這個殿堂的話便更加輝煌和完美了,這當然也成了諾獎委員會的遺憾。

有人會說文學獎帶有很大的政治色彩。這一點我要說的是,如果一個作家的作品沒有政治情懷(我說的政治情懷幷不是簡單的直面政治,而是從人性、人道主義、國家政治、社會狀態等各個方面),只是關心內心的個體(甚至有人提出純文學。其實說文學不為政治服務,他的真正意義在於文學不為當權者寫作,文學和思想不由當權者控制,文學是自由的)那麼他當然的是不可能得獎的。其實縱觀那些偉大的作家(不管他們似乎得獎)絕不是只關心內心的體驗,他們都有偉大的政治情懷,甚至有的直接參與到了政治生活中(幷不是政權生活)。一般說來,西方的主流思想是自由主義,如果按那些認為文學獎有很大政治色彩的人的思路,瑞典文學院選擇的一定是那些自由主義作家,但恰恰相反的是歐美的自由主義者大多是科學家和經濟學家,而文學家一般來說政治觀點上是比較激進的,比較左的(當然在他們的社會形態裏這樣的激進的聲音是需要的,他們已經建立了自由和民主的理念,更多的是要獲得這個社會的和諧和公正。如果移植到中國來是不合適的)。當然瑞典文學院選擇的歐美之外尤其是極權國家的作家大多是帶有自由主義色彩,其實這也非常合情合理,在極權主義國家正是需要這樣的聲音,他們常常是時代的受難者,從而激發內心最深的人道主義精神,於是用文學這樣一種形式來呼籲和喚醒一個國民,甚至間接導致一個極權政體的垮臺。從這麼多年的諾貝爾獎看來,左派人士獲獎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著名的如薩特(他拒絕領獎,諾獎幷沒有因他的態度而否定他),加繆,2005年的哈洛-品特也是左派!文學獎的選擇確實有委員會的口味,但也不至於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唯政治是瞻,至少人家選擇某個人作品的時候不象我們國家如果你要得獎,行,刪節,閹割,進行符合意識形態的修改,比如《塵埃落定》比如《白鹿原》,至少原版就更有文學味、思想更加深刻,當然有人原意為了得獎不惜進行支離破碎的閹割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我們總看不到諾獎委員會要誰得獎的時候叫別人閹割自己的作品吧!

其實要說政治色彩最濃厚的那可能數和平獎了,但為什麼這一塊反而沒有多少人提出異議呢?這其中其實蘊含著一些中共的微妙心理。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說,他們的評選秉承著諾貝爾的遺囑,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那些上一年致力於和平的人士,他們解決裁軍、人權問題上作出重大貢獻的。從10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來看,這些和平獎得主完全有資格得到,他們確實對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有些甚至是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從這些得獎者來看,他們大多集中於落後、貧窮、極權的國家,尤其是中東,非洲,美洲。如果按中共一向宣傳的思路來看的話他一定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大加讚賞,因為他不是一直宣傳自己所所謂的和平嗎?但是它沒有!!原因很簡單,這些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大多信仰宗教,致力於解決國內的貧窮和人權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中共最感頭疼而自己又拒絕解決的問題,如果中共表態支持這些諾獎得住的話,那麼它便要拿出實際行動出來。但因為他解決不了所以他不敢表態,也因為它拒絕改變所以對這些得獎者便只有極力淡化,比如中國也有人得了獎,如果他讚賞其它得獎人士的話,那麼同樣得讚賞達賴喇嘛的主張;另外我們也看那些第三世界諾獎得主的的祖國大多都是中共出錢養起的極權獨裁政府,中共與這些國家有同樣的特性和共同的利益,一來如果中共支持這些諾獎得主勢必影響他們與獨裁極權政府之間的關係,二來如果因為支持這些諾獎人士而讓極權政府垮臺的話中共便少了邪惡政權的同盟,這樣它的支持者越來越少,它在世界上便越來越孤立,在這個民主如大河滔滔的世界裏想繼續專制極權也難了!

那麼中共為什麼又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反對呢?對於第三世界的得主來說,中共再不喜歡也絕不會公然的進行討伐,因為這些國度的貧窮、民主、自由、人權問題確實存在,全世界的公眾都看再眼裏,中共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公然的反對,至少他表面還是要臉的。而中共唯一可能表現出某些異議的便是歐美國家的諾獎得住,比如同是美國諾獎得住中共總是極力宣傳馬丁路德金,因為那是美國人的污點,而對卡特總統則頗有微詞,不過全世界的人都看在眼裏的是卡特總統走下政治舞臺之後把自己的精力致力於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比如中東和平進程便是在他的努力下展開的,可惜卡特總統因為當過總統便不被中共認可和喜歡了;再比如同是1994年諾獎得主,中共對阿拉法特總是大勢宣揚,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反對的是親美的以色列政權,因為他長期採用的是暴力和恐怖主義,更因為他建立政權之後同樣採用的是獨裁制度,而對同為那一年得獎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外交部長佩內斯則少又讚賞,原因不言而喻。其實真實的情況是,拉賓上臺後首先要求對話而不是衝突,為此他在1995年遭到猶太極端分子暗殺。再比如中共對戈巴契夫很是不滿,因為他改變了蘇聯的政體,讓蘇聯民眾過上了雖然有種種問題但民主自由的生活(從一個極權制度尤其是在幾十年積累下的矛盾中建立民主自由總會碰倒問題,但這幷不是改革和民主本身的錯誤,而是多年欠下的債。正如當今的市場經濟上的種種問題幷不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問題,而是毛和毛時代留給中國國民的債務和難題。這就是毛對中國國民的“貢獻”,連死了也不放過這個苦難的民族),讓中共政權少了一個共同製造苦難者,因此在中共看來戈巴契夫是所謂共產主義的叛徒。

總體來說,諾獎是獨立、公正的。當然他們有自己的立場,也會受一些思想的影響。這裏所說的獨立是指它幷不受某個政治勢力或者某個特殊集團的控制、威脅,完全站在自己認為應該站的立場,從這一點來說它是客觀的。諾獎本身是人選出的,而人本身有自己的立場和見解,如果說完全客觀本來就不可能,尤其是在關乎思想的事情沒有人能說自己是完全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公正主要指程式上的正義性和合法性,至於結果它會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們不能要求諾獎的人都是神,頒發的每個獎項都是絕對正確,沒有錯誤和失誤的。而有的人指責諾獎的時候難道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利益上進行評說的嗎?既然你允許有自己的立場為什麼不允許別人有自己的立場和取向呢?你為什麼一定要求別人遵循你的立場和取向呢?難道你的立場和取向就一定是正確和公正的嘛?你有什麼權利將你的立場和取向強加在別人頭上呢?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傳中國禁止媒體報導熱比婭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黃飛:面對災難,兩個政府的不同態度
封神演義(31)聞太師驅兵追襲
諾貝爾獎作家賈西亞斡旋哥倫比亞和平談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