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國即將舉行期中選舉 舞弊手法繁多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十日專電)菲律賓將於十四日舉行期中選舉,選出參眾議員、地方首長及地方議員。由於參選耗資鉅大,一旦落敗足以傾家蕩產,於是候選人想出許多舞弊手法企圖贏得選舉,一般可分為侵略性和防守性兩種。

據了解,競選全國性的參議員花費多達兩億披索(約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地方性的眾議員需要五千萬到一億披索,其他如省市鎮首長、地方議員等,視地方大小及選情激烈程度而定,可能需要準備一千五百萬披索到三千萬披索。

一名菲律賓選舉觀察家披露,侵略性手法是為自己增加選票,通常是利用多出的選票或選情報告單下手。

選舉委員會依登記選民人數多印百分之十的備用選票或選情報告單,此外,投票日當天的投票率可能不會達到百分之百,在這兩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多餘的選票或選情報告單。

不肖政客在多餘的選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買通選委會地方官員及監票員,以這些選票代取政敵的選票,更有甚者是在運送投票箱的路上,用武力將政敵選票較多的投票箱整箱搶走調包。

由於菲律賓的選舉向來都不是很平靜,執政當局可依安全考量將投票所設在軍營或警察局當中,特別是在鄉下地區,此舉常為反對陣營所詬病,因為放在軍營中的投票箱,難保不被執政當局偷天換日。

此外,死人出現在選民名冊、雙重投票等,也都是常見的作票手法。

另一種所謂的批發式作票,從選情報告單著手,影響的票數可以多達百萬計。菲國選舉在地方階層完成計票後,將各候選人的票數填入選情報告單送回中央,不肖政客在選舉監督者的配合下,直接在選情報告單上塗改選票數目,再將投票箱銷毀,掩滅證據。

防守性則是減少政敵的選票,常見的是所謂「愛的鎖鍊」,不肖政客將一張事先填好的選票交給選民投進投票箱,而該選民再將他領取的空白選票帶出場,交給樁腳填上買票者的姓名之後,交由下一個選民帶進場投票,依此程序循環。此舉可以避免選民收錢後卻不投票給金主。

在選舉前一、兩天,或是選舉當天,選委會會把選民名冊送到各投票所,不肖政客可買通內部人士銷毀政敵有利選區的選民名冊,或是故意送錯選區,如此一來選民到場投票時,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就無法投票。

由於菲律賓選民投票後,都要在選民名冊上蓋上姆指印,不肖政客可以在買通政敵支持者之後,在他們的姆指上塗上藍墨水,讓他們無法再去投票。

有一些候選人會在投票日當天在政敵票源多的鄰里舉辦活動,提供餐點或抽獎,甚至分發現金,但會要求出席者整天留在活動場所,以制止他們前去投票。

菲律賓的選票是蓋有選委會印章的空白表格,選民必須將表格上填上屬意候選人的姓名,且可以只寫姓氏或綽號,如「寶哥」。因此敵對陣營可以推出另一名擁有同樣綽號或姓氏的候選人干擾選情,如此一來,選民就必須填上候選人全名,如果只寫綽號或姓氏的話,因為不知道選民到底投給哪個「寶哥」,該票便成廢票。

過去數月間,菲律賓政府以貪污為由,連續將數名爭取連任的地方首長停職,或以國籍爭議禁止一些華裔候選人參選,也被認為是另類的選舉舞弊。

觀察家說,令人感嘆的是,過去只有選情不樂觀的候選人才會花錢買票或拉攏選舉操作者,但時至今日,連可能勝選的人也必須孝敬這些老大,否則可能轉勝為敗。

更糟的是,如果認為連買票也贏不過對手,部份不肖政客乾脆雇用殺手將政敵幹掉。根據警方數據,從今年一月選舉開跑迄今,已有一百人在選舉暴力事件中死亡,其中約半數是候選人。

相關新聞
菲官員期待台菲經濟走廊強化兩國經貿合作
菲律賓發生5.5級地震
菲國四月份外匯存底突破二百五十億美元
菲律賓期中選舉  參選人形形色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