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破除偏重學術印象 哈佛通識課大改革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對通識教育大加改革,無獨有偶,實施二十四年通識教育的台灣大學,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計畫自下學年起,增加通識課程學分,擴充原有的核心課程;輔大、實踐、東海、政大、高雄師大、長榮等校,近年則陸續開了幾門全英語授課的通識課,希望讓通識課更國際化。

繼去年校長李嗣涔對台大學生提出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自行車不亂停、教室附近不喧嘩等「四不」,力行品德教育之後,台大準備在下學年起,將通識教育擴充為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八大領域,提倡全人教育。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分為人文與藝術、自然與科技、社會科學三大領域,要求學生須在三大領域課程中各修滿四至六學分。副教授侯永琦以全英語授課,她認為未來通識教育走向應更重視整合型、國際化的課程。

曾為文批評台灣學生人文素養不夠、通識教育太差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即興出了三十道題目考學生,結果卻出現有大學生誤將「阿拉法特」當作「法國軍艦」、「戴高樂」當作「一種積木」,還以為「米開朗基羅」是「忍者龜」等,笑話百出。

李家同表示,哈佛的學生很多也是糊里糊塗的,曾有人測驗哈佛學生知不知道北半球為何在冬天會冷、同時間南半球的天氣卻是熱的?結果百分之七十答不出來。

他表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追求學問及知識有足夠興趣與好奇心」,是「終身教育」,若把通識教育的責任歸咎於在大學開的幾堂通識課程,課程再怎麼改都沒用。

陽明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曉風也指,課程怎麼改變是另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教的人的心態、學的人的心態」,如果老師和學生都把通識教育當成是「營養學分」,那也是白費。張曉風並說,教育部要求各大學設立通識教育中心,但是大學卻沒有錢多開課,通識教育師資也不足,要大學落實通識教育是有點困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