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有名的兩道豆腐菜

編輯:石杭

人氣 29
標籤:

  如果說哪道中國菜最負盛名,恐怕要首推豆腐了。

  豆腐的歷史源遠流長,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所稱:「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南宋大理學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詩》中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它的老家來自安徽壽縣,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所創,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

  據說豆腐的發明純屬誤打誤撞,淮南王廣招方術之士煉丹,把豆汁作為丹苗。一次,鹽鹵無意滴進豆汁裡,化學反應竟凝結成豆腐,淮南王長生未得,倒對中國餐飲作了貢獻。

  過去上海人

喜歡吃豆腐,尤其是嫩豆腐。那時豆腐裝在一個塑料盒子裡,上面封上一層薄膜,3角錢一盒,很受家庭主婦歡迎。下班回家,買上一盒,油鍋一開,用剪刀將薄膜輕輕劃開,用刀鏟將那吹彈可破的豆腐割成小塊,放進鍋裡,不消四五分鐘就可上桌,方便得很。

  別看豆腐價廉,卻可以翻出許多花色。小蔥拌豆腐、豆腐燒肉絲、紅燒豆腐……據說豆腐之鄉安徽壽縣竟能做出400多道豆腐菜,成為當地旅遊招牌。不過因為習俗關係,上海人平時是不能做豆腐宴的。

  但是上海人卻有兩道獨特的豆腐菜名聞遐邇,一是豬油渣燒豆腐,這道菜可能已經失傳,但上了年紀的老上海都記憶猶新。前幾天在翻沈嘉祿的《上海老味道》,其中有一篇關於豬油渣的文章,說起兒時的淘氣,偷吃豬油渣。大作家自述當時家裡每天菜錢五毛錢,一月四兩油不夠吃,買來豬油膘熬油,渣渣頭捨不得扔掉,炒豆腐,也算開葷。

  這幾年當了老吃客,經常出入飯店酒家,從來沒有看到豬油渣燒豆腐。不過即使有,估計像我們這些老傢伙興趣也不會大,最多嘗兩口,回味回味。

  豆腐雖然價錢便宜,但並不等於不好吃,現在上海最流行的馬橋豆腐就很受歡迎。上次到莘莊一家飯店吃飯,一道骨頭豆腐湯燒得活色生香,幾個人連湯帶豆腐全部吃光。說起這道菜,老闆娘臉上發光,說這道豆腐菜曾經在某次上海菜評比中拿了銀牌,別看這豆腐不起眼,卻是正宗馬橋豆腐,祖傳的,每天關係戶限量供應,還傳男不傳女,搞得神秘兮兮的。本人感慨過去世上三件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每天深更半夜起來滴鹽鹵,面色蒼白賽豆腐。現在當然完全不同了。

  其實馬橋豆腐也突破了本幫特色,它不再是吹彈可破一副白白嫩嫩的樣子,而是有點像北方的老豆腐,甚至看得出「毛細血孔」。本人以為豆腐本來就是為他人作嫁衣的,纖維粗了反而讓其它鮮味滲透,吊出了味道。但馬橋豆腐味道正,老嫩得當,豆味濃而不腥。

  豆腐雖然好吃,但多吃也有弊端,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再則含嘌呤較多,痛風患者少食為妙。在此,也算給喜歡吃豆腐的提個醒。

(稿源:星辰美食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茶療養生 來一碗祁紅牛肉吧!
中國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祁門紅茶
燉出好喝的湯 科學破解美味料理密技
洗米、泡米 掌握米水比例 煮出香Q白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