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英九提兩岸互不否認 台民調指中打壓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6月1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6月12、13日訪問印度,他會晤了執政的國大黨領導人索尼亞.甘地和最大反對黨印度人民黨領袖、前副總理亞凡尼等人以及工商界領袖,馬英九的兩岸及國際外交政策受到各方關注。

馬英九提出兩岸互不否認對方

馬英九13日表示,他向印方傳達他的兩岸政策方向是先依一中各表促成「互不否認對方」,台灣在維持兩岸現狀的基調下,全面與中國大陸及亞太國家發展互利的經貿關係。
  
馬英九13日參訪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遺產的印度胡默元王陵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根據兩岸各自的憲法,根本不可能相互承認,國民黨堅持的「一中各表」,讓雙方有各自解釋空間,只要雙方先做到互不否認,自然回到九二年的共識,這是一個低標準的要求,只能以互不否認方式擱置爭議,共同解決更迫切及有實際意義的議題。
  
他認為「互不否認」並非用來立即解決兩岸僵局,只是先營造雙方態度轉變的氛圍,以待兩岸出現更大空間,若雙方一邊是烽火外交、一邊是寸步不讓,只會造成彼此更多消耗,兩岸都要在非常困難情況下找出解決辦法,這是務實想法,並非心存幻想。反之,一步步追求法理台獨才是幻想,幻滅後失望反而會更大。
  
馬英九強調台灣並沒做錯事,卻因中共打壓受國際孤立,對台灣不公平,他也強調除非中國大陸民主化及台灣人民同意統一,否則台灣將繼續維持兩岸現狀。


馬英九6月12日應邀赴智庫印度世界論壇協會發表專題演講,接受協會主席致贈紀念品。(中央社)

謝長廷主張兩岸共生、雙贏

行政院陸委會副主任委員童振源14日表示,中國壓縮台灣生存空間,有人卻將台灣在國際上的困難與挫折,歸咎於政府的外交政策與兩岸關係停滯不前,有人甚至期待只要政府對中國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癥結就會打開,這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想法。
  
童振源表示,近兩年來,在中國金援利誘下,格林那達、塞內加爾、查德以及哥斯大黎加相繼與台灣斷交,台灣國際處境艱辛,不是只有民進黨政府才面臨這樣的壓力,國民黨執政時也如此。
  
童振源認為,兩岸問題根源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事實、台灣主權獨立與兩岸主權互不隸屬的現狀,也不敢面對台灣的民主與主流民意。唯有民主、和平與發展三大支柱,才能建構雙贏互惠的兩岸關係。
  
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表示,他所主張的是兩岸共生、雙贏。但他並不認同馬英九談到的所謂兩岸九二共識。謝長廷表示,關鍵是雙方是否相信談判的重要性,如果相信,那麼沒有先前的共識,兩岸仍然可以開啟談判。
  
謝長廷表示,他相信「兩岸關係並不會因為政策而改變,而是在於雙方要改變對對方的態度」。 他認為,「台灣跟中國共存,將會對亞太地區作出貢獻。 這對兩岸關係發展是有建設性的」。

分析人士意見不一

前全球民主和平聯盟理事長、曾經擔任國民黨籍國大代表的巫和怡認為,中國不可能承認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兩岸這種特殊情勢下,「相互不否認」或許是一個突破僵局的好辦法。他表示,兩岸相互不否認,其實就是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也是馬英九一再強調與堅持的。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白樂崎則認為,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不會對此感興趣。他們思考的方向是如何使中國更強盛,而不會在乎如何與台灣進行接觸。他認為,這個新說法不會達成甚麼結果。
  
除了提出相互不否認,馬英九也表示兩岸直航就像灰色紙張,非黑非白,也可以是黑是白,所以兩岸航線既不是國際路線,也不是國內路線,而是「特殊航線」。
  
巫和怡認為,在民進黨政府推動正名運動激化兩岸緊張時,馬英九是通過將主權問題模糊化來營造兩岸更大的空間。
  
根據中國時報一份民調顯示,有關藍綠兩位主要總統參選人誰最能改善兩岸關係,馬英九獲較高認同,但問到誰較能保護台灣的利益,謝長廷反高於馬英九。
  
馬英九一隨後於14日訪問新加坡,15日結束四天的印星訪問之旅,下午搭機返台,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後舉行成果記者會。

七成八台民眾認為中國言行不一

中央社報導,根據台灣智庫6月14日公佈最新民調,六成二民眾氣憤中國刻意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一成九不氣憤;六成四認為中國應該承擔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一成四認為不應該。
  
八成五認為中國阻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矮化台灣在國際組織地位,對兩岸關係有不好的影響;對於中國一方面說「凡對台灣人民有利的事,都要努力去做」,七成八認為中國言行不一、欺騙台灣人民。
  
民調指出,六成民眾同意「北京不可能對台灣主權議題做出讓步,所以不應再對中共心存任何幻想」,二成四不同意;對於中國主張台灣先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可針對中國允許台灣參加一些民間性質的文化、經濟國際活動進行協商,七成二受訪者不能接受這種主張,一成三可以接受。
  
這份民調是台灣智庫委託中華徵信所於6月9日至11日進行,以電話訪問完成1067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正負3%。(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