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第2屆客家新聞獎 自由時報等多家媒體得獎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日電)第二屆客家新聞獎今天下午揭曉,平面媒體類的新聞採訪報導獎由自由時報「客家歌謠的傳唱與困境」系列報導得獎、新聞攝影獎由中國時報陳怡誠「末代菸農,何去何從」獲得、新聞評論獎由張世賢「防止客語被擠出台灣」獲得。

廣播類新聞採訪報導獎由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全球化下客家婦女圖像」獲得,電視類由客家電視的「行入六堆庄」系列報導得獎,所有得獎媒體各獲頒獎座一座與獎金新台幣二十萬元。另外,正式頒獎前,所有入圍的媒體先獲頒入圍紀念獎。

第二屆客家新聞獎頒獎典禮下午在誠品信義旗艦店視聽室舉行,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主持,所有評審委員都出席,金曲獎新出爐卻拒領獎項的最佳客語歌手與最佳客語專輯得主林生祥則遠從高雄前來台北出席並演唱「種樹」與「有機」歌曲。

李永得致詞強調新聞獎不適合由官方辦,因為公信力易受質疑,但客家新聞獎特殊,唯一辦法是評審作業交給外面的評審委員,仍可強調客家元素與傳播專業。

評審團主席李喬致詞說,評審都很認真審查,發現不少參賽作品是經年累月報導客家的一部分,有些報導則是為得獎而做,他希望愈來愈多是前者,針對重要評審指標之一「客家元素」,建議客委會與學界能做釐清,未來並有更具體的量化標準。

自由時報繼去年以客家語言為主題的報導獲得客家新聞獎後,今年以客家歌謠的系列報導蟬聯得獎,報導中採訪到當時兩週後的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林生祥事前宣佈要拒領獎的新聞,提醒國人在音樂文化的市場上有語言隔閡的事實存在。

平面媒體類新聞攝影獎得主中國時報陳怡誠,前後花費兩年時間往返高雄美濃深入瞭解客家文化背景後,拍出的「末代菸農何去何從」照片感人,得獎實至名歸。

新聞評論類由張世賢得獎,他強調客家語言感覺已被擠出家庭,要防範被擠出台灣,客語有必要正名為客台語,閩南語應正名為福台語,新住民的語言是新台語,原住民語言則是原台語,正是他評論的訴求。

廣播類得主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林昌勝、陳秋萍去年入圍未得獎,相當失落,今年再入圍並得獎,兩人欣喜若狂的說責任更重大了;電視類得獎者客家電視陳君明等人說,六堆沒有桐花、雷茶,但鄉親很有趣味,路上看到提水的大嬸就採訪起來,得獎是一大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