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除外匯管制20年 台灣外匯市場與國際接軌

人氣: 46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解嚴二十週年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十四日電)解嚴二十年,台灣外匯管制也放寬了二十年。過去,一般民眾必須拿著央行核准書才能換得到外幣,隨外匯管制開放,這二十年來,民眾可以自由持有與運用外幣,外匯市場逐漸與國際接軌,外匯交易量與衍生性商品規模不斷創歷史新高紀錄。

台灣在1979年(民國68年)建立外匯市場,開始有新台幣兌美元的外匯交易,由於台灣是小型的經濟體,從建立至今,台灣外匯市場一直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口中所形容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由於央行會動態維持外匯秩序,除偶發性、季節性、預期心理等因素央行會進場干預外,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每天大體上由市場供需決定。

回顧成立外匯市場以前,一位資深外匯交易主管回憶,當時全世界幾乎都是固定匯率,但隨著自由貿易越來越發達,固定匯率僵化,日本、美國開始浮動匯率,但一開始各國都不習慣,匯率幾乎是「浮而不動」。

台灣在1987年解嚴,當年報禁、黨禁等解除,在開放氣氛下,政府也放寬了外匯管制,也就是讓民間可以自由持有和運用外匯,在一定額度內,不必每次都要向央行申報,出進口貿易也從許可制改為申報制,也就是進出口廠商不必再像過去一樣,要進口什麼必須有證明才能買入外匯,出口所得也要賣給銀行換回新台幣。

戒嚴前,台灣經濟起飛,開始賺進不少外匯,外匯存底也持續累積,外匯管制放寬後,民眾可以自由持有外匯,但隨著浮動匯率實施,當時民眾不習慣,央行初期只好讓九家主要銀行訂定一萬美元以下的小額結匯匯率,不讓民眾無所適從。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回顧,台灣賺不少外匯後,但外匯仍管制,新台幣匯率有升值壓力,而資金只能投資國內資產性工具,也讓資產有泡沫化壓力,外匯管制放寬,資金運用效率提高,資金進出也取得平衡。

龔明鑫表示,雖然外匯管制開放,長期觀察,國內資金有外流壓力,產業也可能外移,但這樣的開放對台灣外匯市場來說仍是健康的,且沒有管制以後,仍有資金願意留在國內。

央行放寬外匯管制這二十年來,台灣外匯市場雖然不像美國、日本完全開放,但在各種制度與商品方面,仍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包括各種外匯衍生性商品等交易,都越來越有規模,到今年五月份,台灣外匯市場平均每日交易量已逾176億美元,衍生金融商品交易量也逾新台幣8.6兆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