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管會談次貸衝擊 金融業損失約23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廖千瑩、梁世煌、陳永吉/台北報導〕遭次級房貸重創最深的金融股,昨日再度成為投資人拋售的標的,昨日外資賣超前卅名當中,金融股就佔了十一檔,類股指數跌幅高達四點一%,不但統一證、金鼎證跌停,連中信金盤中都一度觸及跌停價位。權值股國泰金跌幅逾四%,台壽保昨天跌幅逾三%;新光金及富邦金跌幅也都超過一%。

究竟次級房貸對台灣金融股的效應還將持續多久?影響多大?金管會主委胡勝正昨天表示,目前本國銀行投資次級房貸的損失金額預估合計應在十二億元左右,若再加上日前公布的保險業估計損失四點五億元、證券業損失初估六點四三億元,則國內整體金融機構因此次風暴所承受損失估計約在廿三億元。

不過,有部份外資認為,國內對次級房貸的評估數據過度樂觀,預期對金融業的衝擊與影響將延續一段時間。

國泰金、新光金分別表示,國壽、新壽海外投資與次級房貸有關金額分別僅十八億、卅九億,但強調這些曝險部分都是高評等商品,受影響不大。富邦金也表示,富邦人壽海外投資中僅五百四十萬美元連結次級房貸,但因屬於保本型商品,沒有曝險疑慮。

至於台壽保先前因為投資美國貝爾斯登公司旗下一檔虧損的避險基金一千五百萬美元,為此已認列超過四億元的損失。

外界也關注,除了金融股之外,是否有其他上市櫃公司也「中獎」?證交所表示,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取得基金除非超過三億元,或達至實收資本額的二十%,否則不需公告;因此,要查是否有上市公司踩到地雷,恐怕並不容易。

證交所表示,國內上市公司通常以購買國內基金較多,畢竟投資境外基金不是他們的專長,大部分公司還是投資本業較多。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