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溪洲部落籲就地安置 文化聚落代替蚊子公園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三日電)台北縣府打造碧潭重生,今天舉行說明會提出「台北人故事的記憶空間」願景。不過,即將被拆除的溪洲部落,後援會成員到場質疑,「如果拆除長久居住當地的原住民部落,如何成為一個有記憶的空間?」縣長周錫瑋強調,縣政有延續性,照顧原住民居住權益,一切要以安全為重。

周錫瑋強調,如果當地不是會淹水的河川行水區,原住民要就地安置是沒有問題,但目前要拆除的是溪洲部落位於行水區,去年颱風也曾經淹水,縣府不可能違法就地安置。

保留溪洲部落後援會的成員今天在會中發言,希望「基於原住民基本法高於水利法的精神,就地安置溪洲部落的四十二戶、一百多位居民。」

後援會的成員世新大學學生李宜霖也指出,溪洲部落就位於台北縣府的「新店溪碧潭段河岸景觀水域發展計畫」的水岸遊憩區域內,部落居民居住三十年,卻沒有被邀請參與當地的規劃設計,如何擁有台北人故事的記憶空間?

周錫瑋強調並保證,「溪洲部落拆除後並不會在當地作為咖啡屋」,整個照顧當地原住民的政策,也是延續前任縣長蘇貞昌以及前原民局長夷將‧拔路兒的政策,主要是考量居住的安全與合法為前提。

後援會成員也在碧潭改造說明會中散發自救會發言人張祖淼的聲明指出,「文化部落勝過公園」,並且部落具有語言承傳、文化延續的意義,如果部落就地居住結合河濱公園,可保有部落的生活形態成為主題文化公園,而不是空洞的蚊子公園。

台北縣府原住民行政局長李玉蕙今天也參加說明會,原民局表示,八年前溪洲違建聚落以「專案特准」方式,協助解決族人民生用電問題,更於2002年輔導編釘門牌解決戶籍問題。回想前縣長蘇貞昌的好意,如今卻變成族人要求就地安置的理由,當初協助行水區內的違建聚落的善意,如今看來竟是無力解決下的鄉愿政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