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富豪:日本摩托之父本田(中)

賀田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10月26日訊】1923年9月,東京地區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
  
快要午休的時候,店舖的房子晃得人也站不住。大夥急忙往外跑,外面到處都燒起來了,一片火海。宗一郎急忙跑回店裡,想把電話機卸下搬走。他聽說這玩藝非常貴重。但是,指揮避難的主人叫起來了:「只把電話機搬出去頂屁用,不如快把汽車開出去。會開車的都去開車!把它開到安全的地方去!」
  
正中宗一郎下懷。他跳上車,行駛在亂哄哄的人群中。真得感謝大地震,要不主人還不會讓他開車呢。
  
地震,店舖燒了。宗一郎和主人一家搬到神田車站鐵橋下,暫時避避風雨。宗一郎整天騎著跨鬥式摩托在廢墟上亂轉,把無家可歸的人和回鄉的人送下鄉,並從農家買回大米。
  
修理廠終於重新開業了。但是,原先的修理工差不多都回鄉下去了,修理工只有宗一郎和另一位師兄。所以活兒就比以前忙多了。主人購進大量被燒壞的汽車,進行修理,然後漆上油漆,能賣個好價錢。宗一郎的修理技術也越來越高了。
  
宗一郎18歲那年,主人讓他到盛岡修理消防車。是由於當地修理廠修不了,消防團才到東京來請人去修的。到車站迎接的消防團長,看到所謂的修理專家是個毛孩子,便問他:「你師傅怎麼沒來?」當聽說宗一郎就是派來的專家時,便連連搖頭說:「開什麼玩笑!」
  
宗一郎不管他們,只是默默地幹。查明了故障原因,換了零部件,又按原來的樣子裝好。整個工作花了3天時間。試車時,發動機運轉正常;開動水泵,水泵噴水了。
  
修車那幾天,他們讓宗一郎住學徒工宿舍;車修好後,立刻就把他請到頭等旅館去住。吃飯上灑了,還有女服務員幫忙斟酒。事實使宗一郎懂得,掌握技術是受人尊敬的,從此,他更加專心致志鑽研業務了。
  
這一年,宗一郎還組裝了一輛賽車,參加比賽獲了第一名。他的修車技術已遠近聞名,只要零部件齊全,他什麼車都能修好。
  
宗一郎準備回到家鄉自己開業。神原同意宗一郎掛「技術商會濱松支店」的牌子,並贊助了200日元,作為營業資金。
  
宗一郎回到闊別6年的家鄉。父親還是老樣子,在默默地勞動。宗一郎掛牌開張了,除宗一郎外,只有一名職工。父親祝賀長子獨立,送了一間房子和一袋大米。
  
開業後,宗一郎憑一手精湛的修車技術很快贏得了顧客好評。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個人。他又建了一間房子,買來各種各樣的機器,只要有時間,就鑽進那房子裡,按自己的想像搞發明創造。大地震之前,汽車輪子的輻條都是木製的,宗一郎把它改成鐵製的,在博覽會上獲得專家好評。他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獲得了專利權。
  
宗一郎30歲不到,就很闊綽了。修車的事都交給僱員去幹,他仍然喜歡擺弄機器。他製造出摩托艇,帶上年輕職工和藝伎在湖上兜風。他還駕駛一輛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車,參加全日本汽車速度大賽。
  
大賽時,宗一郎創下平均時速120公里的驚人紀錄。在快到終點時,從跑道旁突然衝出一輛車子,兩車相撞,賽車打了三個滾,宗一郎從座位上彈出來,休克過去。他的左臉摔破,胳膊骨折;助手並二郎也受重傷。但這種以奪金牌為奮鬥目標的拚搏精神,以後便成了本田的摩托車製造公司的巨大動力。
  
宗一郎27歲那年,和一位小學教師住智結婚。結婚那天,他自己駕車去接新娘,令人羨慕不已。當時,司機是人們嚮往的職業之一。
  
就在婚後的第二年,宗一郎突然關閉了生意興隆、有50多名工人的修理廠。他對修理業已厭煩了,要向製造業這一領域邁進。
  
此時是30年代初。日本佔領了中國東三省,又扶植了一個偽滿洲國。國際聯盟一致通過決議,譴責日本的軍事入侵。日本則以退出國聯相對抗。從此以後,日本在國際上迅速陷入孤立狀態。於是,日本政府獎勵國產汽車。本田宗一郎這時候開始搞汽車工業,可說是趕上了機遇。
  
但是,資金和原料都存在不少問題。於是宗一郎決定改做活塞環。這是汽車發動機中的夫鍵零部件。
  
不管怎麼說,從修理到製造,這是一個大突破。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零部件,但已經向製造業邁出了第一步。然而,製造活塞環也並非像所想的那樣簡單。它的技術很複雜,裡面有許多學問。宗一郎痛感自己只有小學文化,於是就以旁聽生身份,到靜岡大學工學部學習了兩年。
  
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製造出了活塞環。這一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以生產卡車為主。宗一郎給自己的公司起名為「東海精密機械公司」,簡稱「東海精機」。東海精機活塞環的主要買主就是豐田汽車工業公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出於侵略戰爭的需要,對汽車的生產、配給和價格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東海精機曾有2000人被充當徵用工或義務勞動工。由於徵兵,為了彌補男工被驅趕上戰場後的人力不足,當局就徵用大量女工頂替。宗一郎的工廠被徵用為軍需工廠,常有監督工到廠裡來巡視。宗一郎深感戰爭就是災難。
  
1945年,就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中部地區遭到大地震襲擊,東海精機的廠房、機器毀壞了,正在想法子搶修時,戰爭結束了。
  
停戰後,徹頭徹尾的軍需工廠東海精機陷入了僵局,一籌莫展。原先的大主顧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又提出:「能不能幫我們生產汽車?」宗一郎斷然拒絕了。他不願再過那種惟命是從的生活了,該和「豐田」斷絕關係了。
  
宗一郎將自己擁有的股份全部賣給了豐田。錢到手後,他曾考慮過幹一番事業,但當時社會一片混亂,幾乎所有物資都受美國佔領軍控制,若貿然從事必然失敗。
  
宗一郎又從零開始,準備搞紡織機器。他蓋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並掛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著手改良織布機。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於投資太大,賣股份所得的一筆資金已所剩無幾了,而新織布機還沒試製出來。他於是想到了汽車,但汽車比織布機更費資金。他又想到了摩托車。
  
當時,陸軍通信設備上的微型發動機已經派不上用場了,都堆在倉庫裡。宗一郎得知這一消息後,廉價把它買來,作為動力安裝到自行車上。
  
當時交通十分混亂,火車和公共汽車又少又擁擠。被稱為「吧嗒吧嗒」的機動自行車,雖然開動起來響聲震耳,黑煙直冒,但仍然很暢銷。顧客從各地蜂擁而來,產品供不應求。發動機和自行車的形狀、顏色都不盡相同,用白鐵皮精心做成的汽油罐,卻十分精緻。不到10人的技研所,可月產300輛機動自行車。
  
戰時,「一滴油一滴血」,汽油被視為至寶;戰後仍十分短缺,如果超量使用,就會遭到處罰。沒油,機動自行車就沒法開。宗一郎想到戰時曾用松節油代替汽油。於是,宗一郎購買了山林,挖樹根提取松節油。
「吧嗒吧嗒」的月產量後來增到700輛,微型發動機不夠用了,就自己開始製造。這時,一位名叫河島喜好的專科畢業生,加入了宗一郎的事業。幾十年後,就是他接替宗一郎,出任本田技術研究工業總公司董事長。
  
宗一郎和河島馬上著手設計發動機。資金不足,宗一郎只好把父親辛辛苦苦買來的山林賣掉,籌措資金。父親儀平仍在做些鐮刀、鋤頭之類的農具分發給鄰居。
  
經過努力,他們終於製造出A型發動機。A型發動機的問世,使「吧嗒吧嗒」月產量高達1000多輛。本田宗一郎只花了1年時間,終於從戰爭廢墟上站了起來。
  
1947年底,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總公司,職120多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1年年初,克羅克和麥氏兄弟就開始談判出讓麥當勞權利之事。但麥氏兄弟出價驚人:非270萬美元不賣!其中兄弟倆每人100萬美元,交稅70萬美元,而且一定要現金。克羅克差點氣暈了,他放下電話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們明知他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而把價碼定得這麼高,其用心是很明顯的,就是不想讓克羅克擁有控制權。
  • 克羅克成功的另一個秘訣,是他經營有方,創造性地提出了經營麥當勞速食店的3項標準:“Q.S.C”,即Quality,Service,Cleanness,意思是“品質上乘,服務周到,地方清潔”。這成了麥當勞區別於其他速食業的標誌之一。
  • (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編譯報導)一般人除了嚮往太空人翱翔廣闊無垠的天際間之外,是否也想知道外太空到底有什麼味道呢?化學家史帝夫.皮爾斯(Steven Pearce)說外太空中充滿著煎牛排、熱熔金屬,以及焊接摩托車的味道。
  • 10月18日,英國的威廉和哈里兩位王子參加了在南非舉行的一項1000英里摩托車越野活動。這項活動將持續八天,活動籌到的款項將捐給三個慈善組織,幫助非洲地區的兒童。
  • 世界經濟不景氣,第一個被忽略遺忘的就是散落在角落的弱勢團體,為了提醒世人愛滋兒童的悲苦,英國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昨天罕見地聯袂騎上摩托車,為慈善募款。
  • 【大紀元10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佳俊/樹林報導〕台北縣政府耗資5000萬元打造鹿角溪人工濕地,原本作污水處理與生態培育之用,竟有民眾拿來做水上活動、大玩水上摩托車!
  •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二十一日專電)超過一千名配有重武器裝備的聯邦幹員,會同南加州及其他五個州的地方執法人員,今天聯手掃蕩了「蒙哥斯摩托車幫派犯罪集團」,並將這個無惡不作的黑社會組織的數十名成員一網打盡。消息傳出後,許多電台與電視台紛紛以插播新聞報導,聞訊民眾均額手稱慶。
  • (大紀元記者顧曉華採訪報導)10月19日凌晨1點多鐘,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孫家灘村村民孫世兒、孫世三二兄弟二層樓的摩托車修理門市部遭到當地政府僱傭的黑社會成員二、三十人的襲擊,黑社會人員將禮花彈與汽油彈投向屋內,頓時響聲震天,火光照亮夜空,玻璃被震碎,隨後用鏟車把門市部的門面砸毀。全家人陷入恐懼中,門市部已無法正常營業。
  • 世界上最刺激的體育競技項目運動要數摩托艇和摩托車了,也是電視收視率最高的四大國際體育賽事之一。
  • 在日本,被譽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他在複雜的環境中,慘淡經營,花費畢生精力,創建出世界一流的企業;隨後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給與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年輕人,自己過起恬淡的生活。下面所說的,就是本田宗一郎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