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城語】中國不是白武士

連城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隨著西方經濟體系在衰退泥潭中越陷越深,各國在恐慌中對中國出手拯救全球經濟的期望日漸高漲。「經濟學人」近期的一篇報導說,當年鄧小平提出允許一部份人先富起來,是資本主義救了中國;而現在,資本主義反過來需要中國來解救。在一些國家的眼中,坐擁近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是現今地球上唯一經濟仍在高速增長的國家,其龐大的需求將對全球市場起到提振作用。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布什,更呼籲中國出資援助有財困的國家。

對於外界的熱切希望,中共領導人僅低調表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中共政府多年來希望能參與國際事務,加入強權行列,今次的回應不免令西方的一些觀察人士感覺有些意外。其實,中共政府正疲於應付一場嚴重的危機,自知目前沒有力量充當白武士。西方掀起的信貸風暴,雖然沒有直接摧垮中國的金融體系,卻讓經濟體系中的結構性的矛盾提前爆發。

目前最為突出的是失業率上升。官方數據顯示,每年內地有2千4百萬人需要就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回落至5.5%至6%。勞動力供求出現巨大缺口,內地部份城市已經出現了抗議活動。

內地經濟學家許小年指出,2007年,中國的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不到 40%,而印度是50%、日本是65%、美國是80%以上。這可以解釋為何發達國家GDP增長3%就能解決就業問題,而我們增加10%還感覺就業有壓力。許小年希望政策制定者要儘快改變政策思路,把中國的經濟從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的增長、從製造業推動的增長儘快轉向服務業,從而在一個較低的GDP增長速度上同樣能夠實現全社會的充分就業。不過,他沒有提到的是,服務業蓬勃發展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健全的法治。 不同於製造業,服務業的產品是無形的,沒有完善的相關監管,服務業不可能騰飛。

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絆腳石,實是在於中共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作為既得利益者,中共政府在過去30年來,將經濟引向了掠奪式的發展——經濟的增長是以對資源、對環境、對農民、對整體勞動力、對民企的掠奪作為代價。政府可以嚴密監控極難控制的互聯網,卻無法制止三聚氰胺混入牛奶,更防範不住层出不窮的大小貪官。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中共的各級官員在這些事件中均是既得利益者。

也許有人會覺得,中國暴露出的問題,只是高速發展的經濟體必須經歷的成長過程,隨著經濟發展慢慢改變就可以了。以數量取勝的經濟發展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持續,但改變這種發展模式需要的是突破性的變革,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就是政治變革。內地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下,從中央至地方政府,透過利益的紐帶,已經形成了一張頑強的官僚網絡,是任何非體制性改革奈何不了的。

明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經濟改革無疑已經走到盡頭,中國已經走入了歷史的一個關鍵時段。在政治變革發生之前,我們可以確定,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做不了世界期盼的白武士。(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香江城語】股票‧鈔票‧選票
【香江城語】中國海外投資添陰影
【香江城語】花開花落原相同
【香江城語】保衛民族品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