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號公報 元旦如期實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儘管企業界對財務會計準則「十號公報」的修正有反彈聲音,但金管會昨天表示,十號公報可提升資產評價品質,並強化我國財務報表透明度,因此,決定於明年元旦「如期實施」。

融資困難 衝擊股價

部分產業反映,修正後的十號公報,勢必會影響財報數據表現,如此一來,跟銀行融資借款會更加困難,甚至衝擊股價表現,並對產業造成重大衝擊,例如DRAM、面板、鋼鐵或傳統產業等,因此,希望政府可以延後實施。

金管會也二度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上櫃公司進行問卷調查,但最後仍決定「如期上路實施」;金管會針對1,255家上市櫃公司進行問卷調查,總計有1,172份有效問卷。

國際接軌 財報透明

為何金管會不延期十號公報?金管會主秘盧廷劼說,包括日本、香港及新加坡,其存貨之會計處理業已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台灣實施修正後的十號公報,就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他強調,讓財務報表透明揭露,對股東與投資人來說,有其必要性、更是正面訊息。

至於十號公報可能造成的衝擊如何?根據金管會調查,有六成八的公司已經提供其估列的影響數,預計將增提跌價損失總額98.4億元。

雖然仍有三成二公司未提供數據,但盧廷劼指出,接近七成公司提供的數據,已經相當具有代表性。

其中,有五成二(613家公司 )表示已經完成十號公報系統建置;若如期實施十號公報,回答「會」窒礙難行的公司比例僅三成六(425家公司 ),認為「不會」的達六成四(747家 );至於採行新公報是否有重大影響,若以今年第三季財報試算,回答「有」的比例為三成三(386家 )。

部分上市、上櫃公司因近期景氣下滑,公司實際產能低於正常產能,未分攤之固定製造費用應於當期認列為銷貨成本,因此,影響企業獲利。對此,金管會官員表示,產能過剩所應認列之損失,依公報規定期中財務報表,尚無需認列為當期損益,且得遞延之。

今日台股 難逃下跌

外界認為,十號公報如期實施,恐將衝擊今日台股表現,即使有正面幫助,也會是「短空長多」;但盧廷劼認為,「外界並不用過度擔心」,從對企業問卷結果來看,負面衝擊沒這麼大,況且也不能因為部分企業或產業有影響,就延後實施這項措施,這樣對其他企業不公平。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