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無薪假現象 台11月低工時者增加20.5萬人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2日電)行政院主計處今天表示,受到無薪假等影響,11月每週工作時數低於35小時的低工時就業者,較上月增加20.5萬人,多數來自光電、半導體、電腦製造等科技產業。

主計處今天公布11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由四局副局長黃建中主持,黃建中於會後作以上表示。

黃建中表示,無薪假會反映在工時及薪資兩方面,10月每週工時低於35小時的低工時就業者為53.6萬人,11月則增加至74.1萬人,月增20.5萬人,確實是受到科技業無薪假影響所致。

主計處表示,一般正常工作時數每週約為42小時,若低於35小時,為低於正常工時的低工時就業者。

黃建中表示,科技等產業實施無薪假,不僅使低工時人數增加,預期將進一步反映在薪資上,預期年底薪資負成長幅度恐更惡化。

根據主計處統計,10月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0.27%」,已連續3個月負成長,今年1至10月平均薪資成長僅0.79%,為6年來同期新低,經常性薪資成長0.92%,也為5年來同期新低,增幅都明顯趨緩。

黃建中表示,受到國際因素影響,今年1至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3.92%,導致實質平均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負成長3.01%、2.89%,均為民國69年來最大負成長。

主計處呼籲,近期勞動市場發展嚴峻,為確切反映真實情況,請社會大眾支持配合主計處按月辦理的「人力資源調查」及「受僱員工薪資調查」,並據實填報統計資料,以供政府研訂適當勞動政策的依據。

所謂平均薪資,是指受雇員工實際受支付的薪資總額,包含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給付的固定津貼及獎金)、加班費及其他非經常性薪資(指非按月發放的工作、績效、業績、年終年節獎金、員工紅利等);實質薪資則是扣除物價影響,實質薪資負成長代表薪水漲幅比不上物價上揚的速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