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城語】信用評級機構失信用

連城

標籤:

【大紀元12月23日訊】金融海嘯肆虐全球嚴峻考驗大家對金融機構的信心。除了只顧逐利的那些銀行外,具有「金融市場看門人」之稱的國際信用評級公司,也在這場風暴中名譽掃地。

信用評級公司主要是評估一個國家、地區或公司的風險,為其償還所借資金的本金與利息的能力打分,知名的評級公司有:標普、穆迪及惠譽。這三家公司制定的評級,獲得全球投資界廣泛參考,影響著億萬資金的走向。

不過,這些評級公司的權威性與可靠性備受質疑,因為經他們評定的公司甚至主權信用級別,常與實際表現或情況相背。去年,美國銀行界已經開始警告次級按揭市場面臨風險,但評級公司直到今年春季才大規模調低相關債券的投資評級。不少投資者在錯誤評級的引導下,購買了高風險的次級債券。

錯誤評級的問題可以追溯至亞洲金融風暴時期。97年中,亞洲爆發金融危機,數月後襲至韓國。在沒有預警下,一天之內,國際評級公司將韓國的信用等級由A1急降11個級別,至垃圾債券水平。之前,韓國外債已在迅速膨脹,卻沒有引起評級公司應有的關注。

最近凱文‧歐布萊恩,評估主權風險的公司Sovereign Advisor的總裁,寫了一篇報告,再次抨擊國際評級機構工作不力。該份報告焦點在中國。他認為,三大評級機構均給予中國主權「適宜投資」的信用等級,與真實狀況嚴重不符。

歐布萊恩指,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奪取政權後,拒付中華民國發行的大約2600億美元的主權債券,違背了國際法中新政府應當繼承前政府債務的規定,屬嚴重違約行為,這一行為已經令中國的主權信用不能符合「適宜投資」的定義。(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的薩達姆政府被推翻後,新政府應中國要求償還了薩達姆政權欠下的逾100億美元的債務。)

報告還提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建立在脆弱的金融體系之上。報告引述安永公司的一份調查說,在2006年,中國銀行業實際壞賬占國民總產值4成。政府大多以「剝離」的方式處置壞賬,即將其從一個機構轉去另外一個機構,沒有實質改善總體的資產質量。

歐布萊恩特別提到,國內的環境污染普遍而且程度嚴重,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世界銀行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受到酸雨危害,中國七大河流的一半根本無法利用,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暴露在污染嚴重的空氣中。在北京,70%至80%的致命癌症案例都是與環境有關。中國環保部副部長潘岳預期,環境污染的問題很快會大量湧現,製造數以百萬的環境難民。世銀的調查報告因中國政府禁止而與大部份投資者緣慳一面。

歐布萊恩提到的中國面臨的許多問題,是那些著名國際評級公司不願談及的。

評級公司行為為何如此失准?利益衝突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信用評級公司向要求他們評級的公司徵收可觀佣金。提高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級,可以為信用評級公司帶來巨額收入。缺乏競爭和監管不力令利益衝突的問題更趨惡化。在此次危機中,三大評級機構沒有盡責,讓投資者飽受有毒債券之害,也喪失了自身的信用。投資者應當汲取經驗教訓,在諮詢專業投資建議時,一定要多聽不同意見,切不可迷信某一個所謂知名的機構!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灰姑娘的家鄉 德國波惹
【香江城語】猜一猜誰來吃晚餐
中國相聲史《歷史名家評點》( 八 )
【香江城語】中國不是白武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