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閉幕 強沙塵暴襲北京等地

人氣 5

【大紀元3月1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3月18日上午,中共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巧合的是,北京遭遇今年最大的一次沙塵天,受沙塵天氣影響,市內空氣質量急劇下降,產生了今年以來首個重度污染天。

據中共官方新華社報導,18日早晨,北京出現揚沙浮塵天氣,路上很多人用手捂著鼻子,還有人戴著口罩並圍上紗巾。一位市民說,她早晨到單位時,還覺得當天只是陰天,但沒過半小時,同事說外面起沙了。她跑到窗戶邊一看,外面的天已經全黃了:「同事們都忙著關窗戶。剛進門的同事說,好大的沙子,難聞,感覺鼻子嘴裏都是沙子。」

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看到,距離只有兩三百米左右的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城樓已經被籠罩在沙塵中,就連執勤的國賓隊官兵也時不時瞇起眼睛,避免沙塵吹入眼睛。而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幾天前才剛剛清洗過的建築外立面,也在短時間內披上厚厚的一層黃沙。

超重度空氣污染指標數倍

據北京環保局檢測結果顯示,18日北京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均超過每立方米1,000微克,局部地區超過每立方米1,400微克,比中國國家標準規定的重度污染(空氣污染指數超過300)嚴重數倍。

十分諷刺的是,國際奧委會醫務委員會主席阿爾內‧永奎斯特一天前卻說,儘管一些耐力比賽項目可能還是會被取消,但是根據一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北京的空氣狀況比人們預期的要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北京是世界上受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北京由於其惡劣的空氣質量,受到了猛烈的批評。

一個星期前,埃塞俄比亞的馬拉松名將、世界馬拉松紀錄保持者海爾‧格布雷塞拉西說,由於擔心北京的空氣質量,他決定不參加北京奧運馬拉松比賽。

8省8500萬人受影響

據國家林業局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18日上午京津地區出現的是今春以來第二次也是最嚴重的沙塵天氣。衛星監測顯示,此次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先後影響中國北方8個省(區、市)的217個縣市,受影響人口約8,500萬。

據悉,這是中國今年以來第五次沙塵天氣過程,是3月份入春後第三次沙塵天氣。北京市氣象部門預計,2008年春季北京的沙塵天數約為9.7天。

河北氣溫急降 有雨夾雪

另據河北省氣象台統計,18日全省有68個縣市出現沙塵天氣,是今春以來該省出現的第二次大範圍沙塵天氣。18日下午5時,氣象台繼續發佈大風降溫警報,風力達5至6級,氣溫則比17日下降3至16攝氏度。預測沙塵天氣過後,未來兩日會有雨夾雪。

除北京外,中國大陸多處遭遇沙塵天氣,其中內蒙古東烏珠穆沁、錫林浩特和赤峰等局部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或強沙塵暴,能見度低於1公里,其中16日更低於100米。

18日,吉林省中西部地區出現沙塵暴、揚沙和降雪天氣,導致氣溫較大幅度下降。雙遼市17日早上8時的能見度為8千米,到9時已急降至只有900米。

同一天,甘肅河西走廊部份地區出現揚沙和沙塵天氣,其中張掖市高台地區出現沙塵暴。沙塵暴來臨時,最低能見度只有400米,最大風速為每秒13.7米。

此外,當天下午,河南省氣象部門發佈大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內全省大部份地區將遭遇6級以上大風,河南省北中部部份地區還將伴有揚沙天氣。◇


3月18日,中共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閉幕會結束之後,風更大了。黃塵隨風飛舞,許多外國遊客戴上了口罩。(Getty Images)


3月18日,北京黃塵隨風飛舞,許多遊客戴上了口罩。(Getty Images)

風沙處處。(Getty Images)


3月18日,北京沙塵暴。(大陸網友實拍)

北京,滿天黃沙,四周灰濛濛一片。(大陸網友實拍)


北京,滿天黃沙,四周灰濛濛一片。(大陸網友實拍)

北京,滿天黃沙,四周灰濛濛一片。(大陸網友實拍)


北京,滿天黃沙,四周灰濛濛一片。(大陸網友實拍)


3.月17日晚,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出現7-8級沙塵暴突襲。(大陸網友)

3.月17日晚,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出現7-8級沙塵暴突襲。(大陸網友)


3.月17日晚,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出現7-8級沙塵暴突襲。(大陸網友)

3.月17日晚,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出現7-8級沙塵暴突襲。(大陸網友)

網友譏諷:


(大紀元)

希望奧運會的時候,天天都來這麼一下。

「盛 世」美景,何其壯觀。為何不在這個季節開奧運。

風暴也來慶二會

盛世沙塵暴!

奧運新項目:滑沙

首都人民迎來了金黃色的春天……

一早醒來,發覺室內光線昏暗。開窗,恍然大悟……原來是天女散沙~~

猴蛇說,北京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

黃色文明辦綠色奧運。

皇都一片金燦燦

遊戲運動員將在泥漿裡游泳,像豬一樣,哈哈!.

來得不是時宜。應該放在八月份再來,到時候我們又可以多拿幾塊金牌了。

相關新聞
新一屆副總理選出 實現「大部制」有阻力
金月花絕食抗議上海幫
中國十年後糧食缺口逾一億噸
世台會助選團南投拜票  並向莫那魯道像致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