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中國金融面臨諸多挑戰

吳達編譯

標籤:

【大紀元5月17日訊】中國在二零零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雖然有助於各國打開中國的市場,以及促進中國金融改革,但仍然有諸多議題有待解決,包括利率自由化、資本帳戶的開放、匯率管制的鬆綁,以及資本市場的建立等。

金融部門是市場經濟的中樞,管理部門必須具備前瞻管理的能力,以扼止市場投機者,因此政府的角色極為重要。中國的管理架構相對來講還是太軟弱,管理部門仍然停留在學習內部決策的協調,而忽略如何在各平行機構間建立有效的橫向合作。

九十年代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鮑迪樂(Pieter Bottelier)教授,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於詹姆斯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專文,分析中國目前在國內及全球的環境條件下,面對緊迫的金融改革壓力。


中國在目前國內及全球的環境條件下,面對緊迫的金融改革壓力。圖為中國銀行重慶分行大樓外的標誌 。(Getty Images)

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

專家認為,由於食品部門(如豬肉、麵食等)供應失衡,導致中國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二零零六年同期上揚百分之六點九;此外,去年十月份的M2/GDP比例達一六五的高點,令人擔心超額貨幣的情況,會加強這波物價上揚的趨勢,及其他非食品部門的物價。


專家認為,由於食品部門供應失衡,導致中國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揚百分之六點九。圖為北京,民眾正在超市裏選購食用油。(Getty Images)

中共央行雖然在近期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但其終究無法直接控制公眾手上所持有的流動資產。另外,目前中國國內各銀行間之短期利率有急增的現象,此表示銀行系統的流動資產已相當吃緊,如果中共央行的貨幣緊縮政策未處理得宜,加上未能同時抑制CPI的上揚,其後果會是相當嚴重的。因此,鮑迪樂認為,當務之急應是防止通貨膨脹,特別是資產(例如股市及房市)的通膨而不是專注於抑制CPI的上揚。

股市泡沫化

上海及深圳的中國A股有如脫疆的野馬,二零零七年十月的本益比達六十以上,離一九九零年日本股市泡沫化崩盤前本益比七十相差不遠,即便A股在去年十一月時經歷市場調整,仍籠罩著泡沫化的陰影。中國股市一旦崩盤,將影響六千萬以上的廣大散戶,並且引發經濟衰退。

鮑迪樂認為,股市泡沫化的主要原因是,散戶手中所持有的資金無法控制。根據統計,中國銀行體系二零零七年第三季的總儲蓄額達約五兆美元,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一般人民持有,而且活期存款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這些流動資產如果未善加管理,有可能擾亂中國及鄰近地區如香港的資本市場。例如:中國外匯管理局為了減緩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在去年八月宣布開放中國人民直接投資香港股市,並造成香港股價上升百分之四十,使得溫家寶不得不宣布暫緩這項「港股直通車」的措施。


中國A股籠罩著泡沫化的陰影,中國股市一旦崩盤,將影響六千萬以上的廣大散戶,並引發經濟衰退。圖為重慶一家證券交易所。(Getty Images)

經濟失衡

中國經濟與社會的不均衡發展已相當嚴重,包括GDP的成長過度依賴投資及淨出口、社會不安定、環境惡化等。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包括金融部門。

造成過度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存款利率太低。由於CPI的上揚,中國的存款利率相當低,以致企業擁有過多的流動資產。除了資金低廉易得外,中國境內的企業獲益率的提高、民營化利益的獲取,以及出口市場的占有等,也是導致過度投資的因素,而且產生飛輪效應,更助長中國經濟的失衡狀態。

國際挑戰

若中國調高國內存款利率時,可能會有大量的熱錢流入,包括國際熱錢。為了降低這個風險,中共有可能保持人為操控匯率及資本帳戶開放的作法,然而,這對目前已極為不穩定的國際金融系統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某些專家認為,導致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之一是,美國無法或無意採取國內政策調整措施,以避免其經年持續的對外貿易入超。也有人認為,大部份原因是大型過剩經濟體,如中國不願按牌理出牌,仍然釘住美元並且不願讓市場來調整匯率,這使得全球經濟失衡的現象更為嚴重。◇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59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北京拖延普選 香港何去何從
外電評論:中共不應懼怕台灣民主
外電評論:香港新式政治傳媒崛起
外電評論:佛教對亞洲政治的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