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搶救邵族文化 生活復育園區上路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十六日電)邵族文化傳承及發展區籌備處,今天在邵族的祖居地日月潭畔的伊達邵正式揭牌成立。這是由政府與邵族民族議會共同參與推動,第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恢復祖先共有土地的文化復育園區。

這個復育園區劃設範圍為一千八百九十二公頃,劃分為A至G區七個主分區,分別是拉魯區(拉魯聖島及祭祀地)、九份仔區、土亭頭區(土亭仔、內石印、外石印及石印底)、公林及南平湖區、益則坑區、水社大山區、伊達邵及大平林區。未來三年,政府將投入五億五千多萬元經費,營造建設此一復育園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上午於主持揭牌典禮時表示,劃設邵族文化生活復育園區,是邵族人期待已久的願望,期許邵族同胞將母語及文化傳承列為重點,而不是只著重經濟生活上的發展,唯有母語的傳承,才能帶動其他層面的傳承,邵族文化也才能永續發展。


邵族文化傳承及發展區籌備處,十六日在邵族祖居地日月潭畔的伊達邵正式揭牌成立,由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右三)、立委陳瑩(左二)等人共同揭牌。//中央社 九十七年五月十六日

他強調,邵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帶動日月潭區的整體觀光發展,並藉由蓬勃的觀光旅遊活動,讓國內外遊客更深入認識邵族文化,因此,邵族文化生活復育園區的劃設與觀光發展是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

邵族是台灣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目前只有六百多名族人居住於日月潭畔。自清代以來由於漢人等外來移民的侵墾,使得邵族人的生活空間急遽萎縮艱困,加以九二一地震,其居住地遭受重創,早已式微的族群意識才因震災重建工作的推動逐漸被喚醒。

邵族人因而開始積極爭取保存與恢復邵族傳統文化,並保留一定之土地及範圍作為其生活與復育空間。

政府為回應此項訴求,由原民會與邵族民族議會自九十五年起開始共同研擬發展計畫,歷經多次與林務局、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及南投縣府等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行政院於今年三月四日正式核定「邵族文化傳承及發展實施計畫」,自此一個符合邵族生活、就業及文化傳統保存復育需要的計畫正式確立。

原民會表示,邵族文化傳承及發展區籌備處成立後,將負責推動這項復育區計畫,象徵邵族文化傳承正式邁入新的階段。

未來「邵族文化傳承及發展計畫」若能順利推動,將引導政府對所有的原住民族,以更多的資源及更好的計畫,積極落實原住民族政策。

今天的揭牌典禮,計有邵族代表、邵族民族議會委員、原住民立委陳瑩、縣府文化局長陳振盛及林務局等相關單位代表參加,典禮中安排邵族女祭司,為這項復育區計畫的順利推動祈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