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漫談北京奧運的「錢」途

華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19日訊】北京奧運投資逐年大幅度攀昇,據悉已超過420億美元,創下歷屆奧運會投資之最。縱觀近代奧運史,奧運主辦城市在經歷了16天的風光無限,送走幾十萬意猶未盡的遊客之後,大多數落入「奧運陷阱」,極少數爭得「奧運蛋糕「,但幾乎無不陷入「後奧運經濟」的衰退之中。因此令人擔憂的是,北京奧運是否能逃脫此厄運,舉世矚目。

「奧運陷阱」至「奧運蛋糕」

近代最著名落入「奧運陷阱」的是1976年21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加拿大蒙特利爾,當時政府投資完全失去控制,由最初預算的1.25億美元飆升至24億美元提高近20倍,虧損額高達10多億美元,以致蒙特利爾公民承擔的奧運特別稅直到2006年11月才還完。這屆奧運會被稱為「一場曠日持久的蒙特利爾納稅人的噩夢」。從此申辦奧運會令人生畏,之後連續幾屆奧運會申辦鮮有國家問津。

直到1984年23屆洛杉磯奧運會,這種情況才有所轉機。洛杉磯為了不重蹈蒙特利爾覆轍,奧運籌委會主席彼德‧尤伯羅斯大膽提出由私人資本運作的經濟模式,在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加納稅人負擔,不能發行彩票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開創性的商業手段,出售電視轉播權、尋找企業贊助商和預售門票等,只花費5億美元,還盈利2.5億美元。從此奧運會成為一個吸引商家的誘人大「蛋糕」。

「奧運低谷效應」

儘管如此,「奧運低谷效應」卻無一城市能夠倖免,只是程度不同。1998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會後,長野製造業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業宣佈破產。2004年,雅典28屆奧運會,政府投資了高於預算5倍多的150多億美元,結果每個雅典居民平均承擔10年的債務。

在商業上比較成功的1992年的巴塞羅那、1996年的亞特蘭大,也都出現奧運低谷效應,即便是被公認為帶動韓國「經濟起飛」的1988年首爾奧運會,90年後經濟增長率出現明顯下滑,92年房地產價格下降,95年後下跌更為明顯,許多項目由於資金短缺而被迫中斷施工,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更是讓其縮水30%至70%。

而備受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推崇的「最成功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悉尼,現在依舊在為2000年的27屆奧運會「還債」,大量場館閒置乃至廢棄,有些甚至開始拆除賣廢舊建築材料。93年至99年,悉尼房價持續上升,平均年增10%以上,主場館周邊地區房價甚至3年內翻了一番,平均年增接近40%。而奧運會後,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度下跌,延續兩年有餘,嚴重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

分析家稱,在前奧運階段,奧運場館和其他基礎建設投資的大幅增長,投資無度,經濟發展相當強勁,致使經濟過熱。在奧運階段,由於人流大量湧入,帶動強勁的消費需求,經濟也因此生機勃勃。但在後奧運階段,大量場館閒置廢棄及高維護費,使經濟無法避免的出現衰退,步入低谷。

北京「面子工程」創世界記錄

觀察北京奧運的前期表現,似乎在重蹈歷屆「奧運陷阱」主辦城市的覆轍。北京在2001年的申奧報告書中提出預計奧運直接花費16.25億美元,收入約18.07億美元,盈利至少3000萬美元。但最近據奧林匹克研究中心(Beijing Olympic Research Center)估算,奧運預算總投入增加到2900億元(約420億美元,以1比7兌算)。其中直接用於奧運的投資為318億人民幣(約45億美元)。

早在2005年10月24日,《南方週末》既報導,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劍說:「奧運經濟並不局限於這塊蛋糕」。2900億元主要指北京奧運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投資領域需求,而一般直接帶動性需求至少也在3000億元人民幣。因此「奧運需求」總規模約6000億元(800多億美元)。

至此,北京奧運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屆奧運會,堪稱「面子工程」之最。而預計收入的18多億美元也因種種原因不能兌現。例如,奧運門票預計收入1.4億美元,但據悉,銷售情況不如預期,特別是在海外,由於北京近來加強簽證管理,加之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很多人望而止步。

據《中國產經新聞》今年3月17日報導,北京奧運總投資占自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以來歷屆奧運會投資總額的43%以上。奧運會所需新增建設等直接投入超過170億美元,占同比的48%以上,是雅典奧運會的2.1倍。

據歷屆奧運會數據顯示,直接與間接投入的比值越接近1,主辦城市面臨的經濟風險就越大。而北京這一比率高達0.94,比史上經濟風險最嚴重的蒙特利爾奧運會還高出0.2個百分點。加之中國的投資消費比一度達到70%以上,因此很可能出現經濟下滑或經歷一個漫長而痛苦的調整期,「奧運低谷效應」似乎不可避免。

前期經濟過熱 後期經濟衰退

北京奧運的前期經濟過熱在歷屆奧運中也無可比擬。北京對奧運的大規模投資,已使北京各項經濟指標全線增長。2003年以來,奧運經濟對北京的經濟增長貢獻已超過每年2個百分點。2006年北京經濟增長率達12%,連續第8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房價也節節攀昇。

而且,前期投資需求過度膨脹可能會使遠期需求急劇萎縮,北京沒有做好奧運場館的後期規劃,例如,耗資5億美元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缺少頂棚,在北京的寒冷冬季和炎熱多雨的夏季無法正常使用。甚至沒有奧運賽事的城市也建設奧運工程,呼和浩特新建一個造價2.27億美元的機場,作為奧運期間北京巨大新航站樓的後備。

此外,自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國股市最重要的指標上證指數從800多點上升到6100多點,而從2007年10月後持續暴跌。著名政治經濟評論家草庵居士預計,一旦股市崩盤,中國會出現經濟和政治的全面崩潰。不僅是股市,而是房市,物價問題、通貨膨脹、外資撤退,等等,中國的經濟整體上已經是個爛癱子。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2006年就預示,「中國的經濟泡沫最遲也將在北京奧運會之後破滅。」

至此,人們不禁要問,北京奧運能賺錢嗎?人們拭目以待,只是不管負債多少,買單還要靠全體納稅的中國人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奧運火炬傳遞要被和諧,抗震救災要被穩定
馬國律師:無視法輪功被迫害 奧運蒙羞
恰恰打奧運 最遺憾不能唱國歌
通明:北京奧運將使每一諂媚者蒙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