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空污 龍山寺八年前率先停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璟民、林毅璋、謝文華、田瑞華/綜合報導〕紙錢集中燃燒政策的主要推手,是現任新台灣人基金會副執行長,前台北市民政局局長林正修。他說,在台北市推動這項政策,主要是環保考量,而率先配合的艋舺龍山寺,則是對不堪空污頻頻抗議的鄰居一個善意回應。

龍山寺寺務組長張雪玲表示,該寺是有二七○年悠久歷史的古剎,參拜者絡繹不絕,黃曆新年、中元普渡,信徒摩肩接踵更甚平日,化金紙、燃清香的量多到驚人,金亭整日運作不息,不堪負荷而損壞,修不勝修。

龍山寺位居鬧區,燒紙錢產生煙塵污染空氣,屢遭社區民眾檢舉及抗議,一九八八年起自力推動停燒停爐,因信徒、香燭紙錢業者無法接受而中斷。寺方改採漸進作法,包括發文宣倡導集中焚燒、派員勸導金紙減量、告知金亭損壞、金亭周邊架設圍籬等,到了2000年終於化為市府政策,該寺也自同年10月起封爐停燒迄今。

環保署表示,我國宣導減燒紙錢、集中焚燒紙錢的作法,相對領先各國,日本人則不燒紙錢。林正修認為,非洲、東南亞國家等也都可見這種藉由燒東西來與神鬼或先人取得聯繫的信仰習俗,要做到停燒或禁燒紙錢,並不容易。

慈濟說,每燒一公斤的紙錢,就會產生一點五公斤的二氧化碳,同時還會釋放出許多一氧化碳和揮發性物質,燃燒紙錢不只傷財,對空氣品質和健康來講都有很大傷害。

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盧蕙馨教授表示,普渡是民間信仰,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儀式,加上歷史背景和風俗民情所延伸出來的,是農業社會的思維,現在人必須要提昇層次。盧教授強調,心意最重要,儀式可以改變,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人類的行為也必須有所調整與提升。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