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小和:每個人都在全球化之中

甦小和

標籤: ,

【大紀元8月23日訊】《為全球化申辯》出版于2001年,其後迅速被譯成多種文字。作者約翰‧諾爾貝格檢視了幾種流傳甚廣的反對全球化的觀點,並對其作出了針鋒相對的反駁。她指出︰「資本主義在過去十年的傳播,使得全世界範圍內的貧困率降低,並且為個人創造出更多的機會。絕大多數地方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平均壽命都提升了。世界饑餓、嬰兒死亡率和不平等現象顯著減少。這是因為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是自由市場政策的結果。那些實行了經濟自由化政策的貧窮國家已經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變化,同時那些沒有采取此種政策的國家卻陷入深深的危機之中而無法自拔。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資本主義和全球化,而不是相反。」

有人說,如果全球化是一個人,他肯定會說︰「氣死我了!誰都說我不好。」

發達國家許多人抱怨,是全球化使他們失去了就業機會,跨國公司把勞動力密集型就業機會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的許多人則認為,全球化讓發達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資源,是導致各種危機的罪魁禍首。

那麼,年輕的瑞典學者約翰‧諾爾貝格這本禮贊自由市場經濟、擁抱全球化的著作,將如何回答來自左右的質問呢?

年輕的聲音贊美全球化

關于《為全球化申辯》,秋風先生(編按︰即本書譯者姚中秋)在電話里反復說,諾爾貝格是個天真的年輕人,這本書則是一本普及讀物,所以他翻譯起來很快很順手。不過遺憾總是有的,比如編輯刪除了一些與中國有關的敏感內容,還比如出版社本來是想把這本書放在一套與全球化有關的叢書里,結果發現其他的著作都在懷疑和抵制全球化,只有諾爾貝格年輕的聲音在為全球化贊美。

秋風的話道出了一個當下的格局︰中國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事實上就是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今天中國經濟對國際貿易的依存度,可能是全球化推動中國進步的一個暫時性見證。但如此現象,卻不能減少國內一直彌漫著的對全球化的抵制的聲音。

諾爾貝格曾經在浙江大學做過一場全球化主題的演講,會場上有人叫板。他的問題如下︰

「我反對全球化……大公司在追求利潤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沃爾瑪和家樂福在中國采購的產品很多來自血汗工廠,對勞工權利非常漠視……」

這樣的問題顯然彌漫著濃厚的抵觸情緒,並在信息面與學術思辨的層面存在著相對片面的因果鏈。至少有3個層面的問題要厘清︰

其一,說這些話的人,可能沒有接收到相對周全的信息,這導致他總是站在片面的位置,說出一些片面的觀點,這里存在一個信息自由流動、個體對真實信息的自由吸收問題,也就是說,可能是無所不在的信息遮蔽導致他一葉障目;

其二,更多的人在抵制全球化的時候,主要立場站在了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傳統文化等方面,如果我們按照細分原則,單純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層面來理解,會看到更多的全球化美德;

其三,我們還可能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每個人的改變,事實上,全球化的確能拓寬每個人的視野,增加每個人的權利,今天的部分中國人之所以相比「文革」時期有了顯著進步,正是因為全球化讓我們長了見識,我們漸漸變得耳聰目明,漸漸知道了我們自己的真相。所以,那些抵制全球化的人,可能更多時候是在捍衛國家利益、族群利益,而把每個人的發展放在了相對偏僻的位置。

諾爾貝格的動力正在于此。

--原載︰《天道網》,2008-08-01(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失去新中國》第六章 誰扼殺了中國大陸的互聯網?(41)
英移民新制   第一類簽證申請今起實施
使用客觀標準,破解利益衝突
歐盟對部分IT產品課稅 美日台要求世貿解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