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20)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8日訊】1903年12月,他在演講中激烈抨擊保守黨的政策,甚至有意向自由黨討好。他在結束演講時說:“感謝上帝,我們還有個自由黨!”1904年3月,他開始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

同年12月,他寫信支持在勒德洛進行補缺選舉的自由党候選人。1905年1月,他被保守黨組織秘書取消了保守黨員資格。同年3月,當他對關稅改革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一大幫支持政府的保守黨議員在首相的親自帶領下退出了議會大廳。但是,自由党議員們向他表示了熱情的歡迎和鼓勵,自由黨內一位著名的激進分子大衛‧勞合—喬治對邱吉爾表示了更大的熱情,兩人自此後成為好友。5月末,他在下院的座位從保守黨人一邊轉到了反對黨一邊,他再次選擇了他父親生前坐過的位子。

約瑟夫‧張伯倫認為巴爾弗首相對待邱吉爾的態度是失策的。他說:“溫斯頓是所有年輕人中最聰明的一個,巴爾弗任憑他離開黨是犯了一個錯誤。”不知道巴爾弗在對待邱吉爾的態度上有否上一代遺留下的積怨,一個顯然的事實是,曾將藍道夫推下政治舞臺的索爾茲伯里首相是巴爾弗的舅舅。只是邱吉爾父子的命運大不相同,父親一蹶不振,鬱鬱而終;而兒子卻正確地判斷了形勢,跳下了一條即將傾覆的破船,踏上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邱吉爾與保守黨人脫離關係後,曾有6個選區建議他以自由貿易的獨立擁護者身份作為該選區的下屆議會選舉的候選人,甚至在邱吉爾向奧德姆保守黨人聯合會提出辭呈時,該會負責人拒絕接受並向他許諾,只要議會存在,就讓邱吉爾繼續擔任奧德姆的下院議員。然而這都未能使邱吉爾動心,因為邱吉爾知道,這些提議不失為政治上的一條出路,但不是一條能攫取更高職位與更大權力而往上爬的道路,他需要一個大黨的支援。

邱吉爾繼續在議會內外不遺餘力地攻擊保守黨。1904年5月16日他在曼徹斯特發表的演說中,揭露保守黨是為大資本家服務的“強大同盟”,“在國內貪贓受賄,為了掩蓋這種惡習而在國外發動侵略”。他認為保守黨的關稅壁壘政策“對千百萬人來說是昂貴的糧食,而對百萬富翁來說是廉價的勞力”。他以極為生動的手法形象地將保守黨與自由黨的政策作了對比。他在講臺下先拿出一小塊麵包,向聽眾晃動著它說:“實施保守黨人的政策時,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麵包。”然後邱吉爾又拿出另一塊大得多的麵包說:“如果保持自由貿易,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麵包啊!”

1905年7月,他在政府的提議在表決中被擊敗後發表演說,對巴爾弗首相拒絕辭職猛烈抨擊,說他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對首相的聰明才智十分敬佩,其品格像內政大臣一樣崇高”。但巴爾弗拒不辭職,則“是對議會傳統的藐視,將使英王的榮譽蒙受恥辱”。巴爾弗回敬道:“一般說來,我不希望把這種有預謀和粗暴的謾駡作風帶到議會大廳中來;倘若事先經過謀劃,那應當更文雅一些;倘若是非常粗魯,則無疑明顯暴露出內心的真實情感。”

邱吉爾在許多方面與自由黨人的政策保持了一致。除了反對擴大軍隊、反對關稅壁壘、主張自由貿易而外,在反對不人道地對待南非礦區的中國勞工,反對在對外事務和帝國事務上花費太多,主張立法保障工會權益以及反對禁止進一步移民等問題上,都與自由黨人站在了同一立場上。

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同時,邱吉爾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在大量素材的基礎上撰寫出父親藍道夫‧邱吉爾的傳記。在撰寫過程中,他得到了父親的老朋友和老同事的慷慨幫助。約瑟夫‧張伯倫、羅斯伯裏這些政壇老將為他提供了許多與藍道夫勳爵來往書信的原件。為他提供書信、檔的還有地產主威爾弗雷德‧斯科恩‧布倫特。布倫特曾在日記中寫道:

“他的舉止風度及整個思維方式跟他父親驚人地酷似。他才從馬球場上回來,身體矮小粗壯,兩眼炯炯有神,使我回憶起20年以前藍道夫的特殊形象,……他所具有的忠實品格使我十分感動,他仍然繼續追隨他父親的事業及其爭辯的問題。”

這部兩卷本的《藍道夫‧邱吉爾勳爵傳》由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於1906年1月2日公開發行。該書出版後受到廣泛關注,也得到了評論界幾乎一致的好評。《旁觀者》雜誌認為,作者“避免了黨派的偏見”,在對其父親的懷念中顯得很孝敬。鑒於邱吉爾捲入當時的政治紛爭是如此之深,並與書中佔有重要篇幅的巴爾弗、張伯倫及其他一些保守黨領導人的政治分歧是如此之大,他仍能比較客觀而深刻地對現實政治進行剖析,不能不使人讚歎。歷史學家A‧F‧彼拉德認為,“它所具有的扎實優點使人們抱有希望,邱吉爾先生比他傑出的、但卻是神經質的父親賦有更大的堅韌力”。這本書極大地提高了讀者對邱吉爾的尊敬之情。有評論認為,這本書的風格與基調完全超出了適應市場需要的範圍,仿佛年輕的邱吉爾是為了後代人而不是為當代人寫的。--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還有一次,他完成聯絡任務後跟隨一支分遣隊返回駐地時,在途中遭受到大規模的襲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在一片寂靜的山谷中,突然爆發出槍聲和喊殺聲,轉眼間在嶙峋的山岩之間,奔湧出成群結隊的起義者沖向他們。邱吉爾親眼看到大片的死傷。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中回憶道:“只見後邊的五六個人已經倒下了,兩個已死,三人受傷。一人胸部被射穿,鮮血如泉湧;另一個腹部受傷,手抓腳踢;還有一位軍官右眼被射出,滿臉是鮮血。慘呀,這是多麼驚險的一幕啊!”他在當時給母親的信中還寫道:這是一次“令人毛骨悚然的潰敗,被俘獲的傷兵讓這些野蠻的畜牲兇殘地切成肉塊”。
  • 有的傳記作家認為,這段心理描述勾畫出了邱吉爾的完整形象,他在23歲寫作《薩伏羅拉》時是這樣,他在半個世紀之後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時也是這樣。薩伏羅拉為了滿足自己遠大的抱負,捨棄了生活的歡樂,準備踏著最艱難的道路勇往直前。正是這種遠大的抱負成了邱吉爾一生的推動力。
  • 8月初,邱吉爾乘船沿尼羅河上溯,去新的騎兵團報到。臨行前他同新結交的朋友、保守黨《晨郵報》老闆的兒子奧利弗‧博思威克商定,以每欄報導15英鎊的稿酬,由他給該報撰寫蘇丹戰爭的戰地通訊。邱吉爾加入第21輕騎兵團後,隨部隊向南推進,在沙漠裏長途跋涉,一天得走30英里左右。許多士兵因受不了乾渴和酷熱而中暑病倒。邱吉爾身體狀況較好,在艱苦條件下仍能挺住。甚至有一次因為追趕部隊時天黑迷了路,他“被困在茫茫的沙漠中,一天一夜未曾吃喝”,也沒有倒下。但他擔心的是在戰鬥中受傷;在給母親的信中,他請求道:“一旦我負了重傷,您最好出面,設法把我弄回去。”
  • 邱吉爾身上此時卻有75英鎊,還有幾顆巧克力糖。為安全計,他向山裏走去,藏在山谷中一片茂密的小森林裏,打算挨過白天,等到夜裏再扒火車東行。南非的白天炎熱而漫長;小森林裏杳無人跡,只有一隻大兀鷹在高高的天空中盤旋,時而發出幾聲頗有威脅意味的鳴叫。邱吉爾饑渴難耐,卻不敢冒險走出山谷。好不容易等到夜晚,他又回到鐵路旁邊,然而令他十分失望,當晚沒有火車通過。在疲乏和饑渴的煎熬下,邱吉爾懷著僥倖心理,冒險朝遠處閃爍的燈光走去。大約淩晨3時許,他走到了一座煤礦旁邊。幾經猶豫,他最後橫下心來敲開了一處房屋的大門。好運氣再次關照了邱吉爾,給他開門的人是這座煤礦的經理,名叫約翰‧霍華德,是一位原籍英國、現已歸化了的德蘭士瓦市民。
  • 邱吉爾隨這個團連續參加了幾次戰鬥。有一次他跟隨部隊襲擊了敵人陣地,乘敵不備猛撲過去,殲滅了大半敵兵,還俘虜了30人,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邱吉爾為之十分得意,他對軍旅生涯一直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感到“我們在曠野上過得十分舒服,夜晚十分涼爽,白天陽光明媚,肉、雞和啤酒供應得異常充足”。他還給他的弟弟傑克在該團謀到一個軍職;但兄弟倆在一起只生活了幾個星期,傑克的腿就受了傷。邱吉爾把他送回德班時,恰巧碰上由他母親倡議在美國集資裝備起來的醫療船“緬因號”到達這裏,他們的母親也隨船到達。傑克因而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 邱吉爾在南非戰爭中的冒險經歷,不僅給他提供了大量寫作素材,使他成為當時英國名聲極響的年輕作家,而且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資本,為他競選獲勝鋪平了道路。1900年10月,邱吉爾當選為奧德姆地區的保守黨議員。而僅僅在一年前,同樣是在奧德姆地區,邱吉爾參加競選卻失敗了。
  • 從1901年2月起,邱吉爾開始在下院履行自己的議員職責,他坐在下院後排議席過道的上方拐角處,緊挨著前排議員的後面;這是他父親曾經坐過的位置。他在下院即將面臨的第一次挑戰,是新議員按照英國議會慣例要作的“處女演說”,是一位新政治家登臺亮相的重要環節。通常新議員的第一次演說是在他進入下院一個月以後才進行,但這位繼承了自己父親的“偉大的急於求成的年輕人”諢號的新議員不願等待,就在進入議會僅4天后即作了他的首次演說。
  • 有關改組軍隊的法案在議會內外持續討論了2年。在此期間,邱吉爾進行了大量活動,還把自己關於這一問題的演說印成了小冊子四下散發,最終使這一法案未獲議會批准。丘吉爾的造反行動取得了勝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