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熊市近尾聲? 進場好時機

林麗美

標籤:

【大紀元9月27日訊】巴菲特不愧是「投資之神」,早已看出華爾街亂象之將至,他說過:「衍生性金融商品,將是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從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開始,終於掀起金融界一波波的驚濤駭浪,搞得華爾街很多銀行屍骨不存,昔日赫赫風雲的華爾街巨頭,如今安在哉?

今年3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拱手讓渡給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美林證券〈Merrill Linch〉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買下、宣布破產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被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撿便宜吃了下去。華爾街五大巨頭,如今只剩下高盛〈Goldman Sachs〉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兩家投資銀行,靠著美國金融主管單位給了種種的通融,苟延殘喘下來。倒是受到金融主管單位限制較多、卻有政府存款保險背書的商業銀行,似乎活得長久一點。這一波風暴中,畢竟他們還有能力撿撿便宜過日子。

金融創意玩過頭 代價不小

這些80年代、90年代最有衝勁、最有創意的金融「頑童」,拿著精靈的棒子,不斷揮點出亮晶晶的新金融商品,在全球成為搶手貨;而且利用高度槓桿原理,充分運用資金,締造出美國的經濟奇蹟。據調查,目前尚存的「投資」銀行高盛的槓桿,是自有資金的22倍、摩根士丹利是30倍;而美國「商業」銀行只有11倍。誰也沒有想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被他們最鍾愛的「次級房貸」。

這些華爾街頑童的創意,搞到連抽象的「債權」與「信用」都可以變商品。例如,紅極一時的「擔保債權憑證」,就是常常見報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是將各種不同的投資基礎證券,包裝重組再當成股票〈證券化〉賣給全世界的投資人,因為報酬率優於一般債券、或保本型結構的商品,而且資產多樣化、風險較為分散。但是,單是雷曼兄弟一家出問題,就足以讓多數金融機構徹夜難眠。

另一個常見的名詞「信用違約交換」,又稱CDS〈Credit Default Swap〉,引用日盛銀行在「投資策略報告」的例子,較容易瞭解:「A持有一張1百萬元、5年到期的公司債,為了規避公司債的信用風險,與B承作一筆5年期的CDS,名目本金1百萬。A每年支付0.8%費用給B。依據契約內容,A每年要支付8千元給B,若沒有發生違約事件,A將不會得到任何賠付金額;反之,當公司債發生違約時,若採現金結算,須先計算剩餘價值,假設為40%,則B就必須支付60萬元給A。」這類商品的全球規模,高達60兆美元;單是AIG一家保險公司的衍生性信用商品,就高達4千4百多億美元。

這些層層包裝的金融商品,的確達到活絡資產的目的,只是包裹在其中的次級房貸,成了票房毒藥,在房產泡沫化的影響下,成了「骨牌效應」的催化劑,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紛紛要求贖回,如此洶湧的波濤,再高再大的華爾街巨人,也擋不住。

美國出手救火 股市撥雲見日

眼看金融危機的大火,即將無止境地蔓延下去,美國國會、聯邦準備理事會與財經官員,空前合作,聯手阻斷危機擴大下去。首先接管闖了大禍的「二房」──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addie Mac〉兩大房貸銀行,接著宣布接管AIG保險集團〈台灣分公司稱南山人壽〉,聯邦準備理事會還特別網開一面,擴張對金融機構的信用額度,據估計,代價將高達7千億美元以上。美國的金融風暴,暫時打住。後續仍待觀察。

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面重挫的全球股市,終得撥雲見日。資本市場的亂世,有時是危機,有時是機會。未來的投資之路,到底要怎麼走?過去諸多「投資聖經」,不是都說「別人膽卻,我勇敢;別人勇敢,我膽怯」?反向而做,通常能先馳得點?根據專家的綜合觀察,確實一些良性投資指標出現。

首先,現在的投資信心,已來到最低點。根據美林證券所做的一個全球性調查:最近投資人的「冒險指數」,來到近十年的最低點,沒有什麼人想冒險進場投資。這是什麼意思?「投資聖經」所說的──通常,它意味著另一個多頭市場來臨。

其次,為了拯救全球金融市場免於崩盤,在美國政府的帶頭之下,歐洲與亞洲各國政府罕見的大規模出手,接管問題金融機構。而實力尚存的銀行與金融機構,也趁機撿便宜,例如,美國銀行買下美林證券;巴克萊銀行吃下雷曼兄弟;英國最老牌的銀行勞德〈Lloyds TSB〉,買下英國最大的房屋貸款銀行HBOS。這是什麼意思?這顯示除了政府肯掏錢買銀行之外,一些私人銀行的高級主管也看到,這是一個撿便宜的好時機,不趁機擴大金融版圖,更待何時?

原物料價格 有下探趨勢

再者,以最近的「原物料價格」動向來看,有向下趨穩的現象。如果原物料繼續往這個方向走,通貨膨脹的壓力將減緩,如此一來,給了各國中央銀行一個喘息的機會,不必急於升息;甚至可以降息,讓企業界也能喘口氣。而且,利率降低,消費者不必急於節衣縮食,企業獲利空間增加,整個經濟才能往上爬。

另一個良性投資指標是,美國政府為了紓解華爾街各大銀行的壓力,特別網開一面,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定接受投資銀行變身為商業銀行,如摩根士丹利,承認其股票質押,參與央行的窗口拆款。這在過去一年半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專家指出,市場上的股票投資價值,已逐漸改善。9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綜合股票指數的殖利率,已高出十年期的國庫券。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據統計,50年代末期以來,只有在2003年3月發生過一次,而接下來,就是一次又長又久的多頭市場。

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儘管不少良性投資指標在此時現身,專家也不敢建議現在要進場,因為,良性指標有時也會失靈,甚至變成票房毒藥。就像今年3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破產所引起的崩盤,被很多人視為市場的「反轉點」,大膽進場的投資人,全都鎩羽而歸,又賠了一票。「股市震盪指標」確實來到低點,不過,在9月17日,又往上勁揚。

況且,能羅列出來的不確定因素,還有一大堆。舉凡很可能另一個地雷還會爆發、或者投資的觀望,可能會讓市場更向下沉淪、或者經濟成長遭受波及、消費者信心不振、銀行緊縮銀根,影響企業獲利等,都有可能將世界經濟帶往衰退之路。9月一開始,經濟衰退的煙硝味,其實已悄然散發。

熊市什麼時候結束,很難捉摸;多頭也可能悄悄來臨。專家只能說,現在投資股票,要在短時間〈如半年內〉獲利,變數太多;但如果是長期持有〈如5年內〉,風險不高。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麗美:投資綠能產業  富貴險中求
周宜靜:非洲  新興的黑色鑽石
林麗美:糧價三級跳 全球大作戰
周宜靜:投資印度 停看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