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人數做文章 無異拒絕改革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9月9日訊】八三○大遊行,到底多少人,本來並不很重要,要緊是台灣人對主權、民生、廉政諸問題對馬英九政府的嗆聲。但是從一開始,統派政客與媒體就有計劃的貶低、嘲諷,以降低其影響力,打散台灣派民眾的凝聚力,從而實現黨國體制的大夢。其中,他們通過人數問題來做文章。而這套攻勢,居然還是「港台連線」﹗

八三○那天的香港「明報」發出來自台灣的一則消息,標題是「綠營今反馬遊行 人數料大減」,內容是「由綠營獨派『台灣社』發起的針對馬英九百日執政的遊行將在今日下午舉行。雖然綠營近日大力催谷支持者參與,民進黨中央昨天也聲言全台將有五百輛巴士(每輛約四十人)開往台北,但由於受前總統陳水扁家族涉及巨額海外洗錢案的影響,加上民進黨多名元老,以及親綠的前總統李登輝已表明不會參加,因此外界估計,遊行者不會超過五萬人,僅是洗錢案爆發前預計的五分之一。」

這裡主要有兩個謬誤﹕第一,五萬人的五倍是二十五萬人,但是主辦單位從來沒有預計有二十五萬人出來。這裡的所謂估計,是統派媒體製造出來的數字,以便證明後來遊行數字的「大減」﹔第二,從台灣派媒體的報導,以及網上的反應來看,這次民眾對遊行的態度,比二○○○六年九月十六日台灣派的大集結反應還要熱烈,因此可以預計人數會比當時多﹔但是統派媒體來個五萬的預估數字,是他們為事後報導遊行人數的「上限」。

以往遊行人數,除了警方數字,各媒體也會有自己的數字,這次統派媒體卻一律採用警方四到五萬的數字,看來是提前實現「一數堂」了。

果然,八月三十一日,不但「明報」的標題是「綠營四萬人反馬遊行」,這是根據馬英九御警所報四萬多的數字,其他統派媒體也是四萬或五萬數字。馬英九也以「聽到五萬人心聲」這個數字來輕蔑的對待這次遊行,意思是他們只代表五萬人,而不願看到他們背後所代表的群體。

台灣「蘋果日報」的「遊行小數據」,根據台灣社、台北市警局的資料數字是﹕人數:主辦宣稱三十萬人;北市警局估四萬多人。遊覽車:六百輛﹔嗆馬護腕:三萬條﹔嗆馬布條:三萬條。我在現場所見,大部份人根本沒有嗆馬布條與護腕,可見人數是三萬的好多倍。「宣稱」當然帶有貶意,但是顯示雙方差異如此大的數字,至少讓讀者思考一下,為甚麼會這樣。

我看到「自由時報」的全景圖片,與「紅軍」亂台時的圖片比較,為何那時媒體「宣稱」是十萬乃至幾十萬人,這次卻只有四、五萬人﹖二○○六年九月十七日的台灣「蘋果日報」頭版照片是該報自己估計的二十萬人,顯然這次比上次多,至少不會少,因為這次還有一些民眾無法進入凱道。因此三十萬比五萬更接近實際數字。

「蘋果日報」今年八月三十日的社論還認為「這樣的遊行示威,不但無法展現力道,反而是向國民黨政府和整個社會示弱,必然得不償失」﹔但是看到民眾的力量後,九月一日的社論已經修正為﹕「前天上街遊行的人固然以綠營為主。但是他們的訴求並非只反映了少數人的心聲。」「『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固然是綠營的口號,但也決不只是口號而已,它們的正當性無可置疑。」

因此如果只在四萬、五萬上做文章,拒絕反省、改革,那就等著看好了。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週刊 第358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保華:奧運撕下假面具,中國到了轉折點?
林保華:京奧開幕表演——極權機器的運轉
林保華:1949年後中國對新疆的統治
林保華:中國選手年齡造假,美國應該拿回金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