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雲林農業轉變與改變 從賣端到產端嚴控品管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6日電)雲縣為實現農業首都目標,正推行農業新運動,建構精緻安全農業、強化畜產污染防治設備、輔導設立休閒農業區等,從銷售端到生產端嚴控品管,展現雲林農業的轉變與改變。

縣長蘇治芬表示,雲林農業轉變是指主動、積極的觀念,縣府帶頭做,關心農民,輔導農民進行農業轉型升級;而所謂的改變,是指農業經營,從產銷末端回溯到生產面,實施安全、非化學農業生產,並以多元化行銷新模式,讓安全農業的產品賣得更好。

雲林農業從銷售端到生產端,嚴格控制品質,不只要轉變農業經營的觀念,更要改變農耕方式,縣府農業處長呂政璋指出,生產過程從原來的露天到設置溫網室,包括補助農機設備等,達到每個環節一貫化管控。

呂政璋說,科技化農業經營的整體效益,除了達到產品安全化,並能促進經營年輕化、行銷市場化。

在產品安全化方面,對病蟲害及病媒蚊滋生,民國96-97年採用非化學農業防治。以性費洛蒙防治法,可減少使用1/3農藥,讓產品更安全,農民身體也健康,省下栽培管理費,並協助外銷。例如美生菜每年可外銷日本1500公噸,即為示範產品之一。

在經營年輕化方面,吸引30-40歲年輕農民回流,取代60歲以上年長農民,填補40-60歲之間的農民缺口,真正達到農業經營年輕化;在行銷市場化方面,推出的安全農產品受到市場喜愛,更符合市場行銷趨勢。

雲林正在推行的農業新運動,有8大要點:1、精緻優質高效率農業生產;2、建構安全農業生產體系;3、強化畜產污染防治設備與違法屠宰查緝作業;4、加強綠美化及生態保育推廣;5、輔導休閒農業區設立;6、農地合理利用;7、積極行銷雲林優質產品;8、擺脫緊箍咒再造農業生機。

具體成果有:1、協助3775戶添購農業機械設備,補助新台幣3000萬元;2、建構溫網室超過77公頃,補助7000萬元;3、安全農業生產補助1600萬元;4、生化及化學檢驗站補助3500萬元;5、加工生產設備補助900萬元;6、產銷履歷形象包裝花費300萬元;7、畜牧污染防治及產業升級補助4500萬元;8、設施園藝專區補助1.4億元。

縣府表示,中央與地方合作,以新台幣3億4800萬元,支持雲林農業新發展。雲林20鄉鎮市,在建立蔬果花卉溫網室生產設備上,有16個農會及16個合作社場受惠;在補助農機設備上,計有61個農會及合作社場受惠,帶動小型農機交易金額達1億元;至於強化農產運銷加工設備,有11個農民團體受惠。

雲林正推動再造農業新生機,除了突破14年公糧收購價格的束縛,讓稻農收益獲得更多保障,也解除養殖生產區違規魚塭容許使用的緊箍咒,協助漁民取得土地使用同意書,申請養殖漁業登記證;雲林正在轉變與改變,從思維到作為,農業升級與成果指日可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