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法合作教坊記 重現唐人宮樂圖文化盛世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宋碧龍台灣台北報導)由台灣漢唐樂府、法國甜蜜回憶古樂團合作聯手編導的中國古典樂舞劇《教坊記》,於今(12)日舉行抵台定裝記者會。現場將南管樂舞撼世名畫「唐人宮樂圖」與「唐人擣練圖」,以真人方式重現大唐後宮嬪妃與西方貴族藝術、音樂與舞蹈,交織出當時多元化的文化盛世。


「現場將南管樂舞撼世名畫「唐人宮樂圖」與「唐人擣練圖」,以真人方式重現大唐後宮嬪妃與西方貴族藝術、音樂與舞蹈,交織出當時多元化的文化盛世。(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唐樂府創辦人兼藝術總監陳美娥表示,「教坊記」故事以「景教(基督教)」東傳為背景,從西方傳教士觀點,讚嘆天寶年間大唐梨園教坊總都督雷海青(後世尊稱田都元帥)碧海丹青的英烈事蹟。


「教坊記」由法國團隊「甜蜜的回憶古樂團」與台灣漢唐樂府合作聯手編導的中國古典樂舞劇,將於30、31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首演。(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甜蜜回憶古樂團團長Denis Raisin Dadre表示,這部劇講到中西方不同的歷史,在當時7、8世紀歐洲沒有向大唐這麼繁榮,所以他必須想像用什麼音樂來表達,最後決定以柔和的樂器,比如豎琴等來呈現融合大唐的音樂。

漢唐樂府再度和法國「甜蜜的回憶古樂團」合作,動員台法演員18人,雙方吟唱西方聖歌、彈唱南管古曲,激盪出南管戲曲新風貌。


漢唐樂府再度和法國「甜蜜的回憶古樂團」合作,動員台法演員18人,雙方吟唱西方聖歌、彈唱南管古曲,激盪出南管戲曲新風貌。(攝影:宋碧龍/大紀元)

全劇融合南管音樂經典樂章,與法國九至十四世紀之音樂與宮廷舞蹈,交織出大唐盛世、藝術,及文化多元薈萃的豐富與壯麗。

漢唐樂府與法國合作「教坊記」,將在17、18日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預演,30、31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1樓廣場舉行免門票首演,明年下半年赴歐洲各大城市巡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5日電)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故宮夜宴」,歡迎企業團體夜宴故宮,可享專人導覽故宮國寶的國寶夜宴、在乾隆皇帝書房「三希堂」宴客的餐食夜宴、與欣賞專業南管樂舞演出的南音夜宴。
  • 國際知名藝文團隊「漢唐樂府」將表演注入台東特產的「福鹿茶」,預計5月16日演出「韓熙載夜宴圖」,由古典仕女表演茶道。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14日電)台灣漢唐樂府將編演南管樂舞「教坊記」,演出戲曲界祖師爺雷海青的事蹟。與故宮博物院合作的漢唐樂府也將與法國合作,明年到歐洲巡迴演出。
  • (大紀元記者林巧蓉台灣台北報導)跨國製作,展現唐朝盛世的華麗宮廷樂舞大戲《教坊記》將於10月30、31兩天在國立故宮博物院1樓廣場舉行世界首演,藉由南管樂舞表演藝術,令觀眾再度神遊於中國繪畫藝術。
  • 繼去年在北京故宮演出大型環境劇「洛神賦」,漢唐樂府今年10月把舞台移到台北故宮,演出宮廷樂舞大戲「教坊記」。這齣大戲醞釀十年,演出戲曲界祖師爺雷海青的事蹟,明年將到上海世界博覽會及法國巡演。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12日電)台法跨國合作唐朝宮廷樂舞大戲「教坊記」,由台灣漢唐樂府與法國甜蜜的回憶古樂團舞者穿著唐朝服裝演出,也將創作靈感來源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名畫「唐人宮樂圖」化為當代劇場。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