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富能教練對話(2)

傅麗英

人氣 2
標籤:

以上的案例都是在工作場合中經常發生的事件,教練皆運用了「回應」的方式使客戶能察覺到自己潛在的限制性信念,看見自己如何處理單位經營與人際互動的標準。

中國字的「仁」字是指二個人,意謂著人際之間如何有良善的互動,最終是能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擴大到團隊建設也是如此,團隊是一群人的組合,人如其面各有其長也各有所短,如何使自己在經營團隊看到自己的盲點,並及時調整,才是教練型領導人的真功夫。

此時,能夠面對團隊成員的回應,將會是一個能提振士氣及創造人和的重要機會點。相對而言,單位主管若針對成員的回應視而不見,甚至還動氣時,便失去了進步的機會了,因為「誰有情緒,問題就是誰的。」發脾氣只是讓自己知道有些狀況未能處理得宜,終究是要學習面對才能放下的。

在組織經營各項任務,常要仰賴成員間的分工合作,藉此也是培養團隊力的機會,每個任務都有一位負責人,英文稱為PIC(Person In Charge),作為一個任務的負責人,不管是課程講師或活動主持人等,要把握三個原則,就是使團隊成員能夠參與(Participation)、投入(Involvement)以及有承諾感(Commitment),而不是玩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如何啟動成員的參與熱情,並能使人從中學習到新的而且是有趣的經驗,將是任務負責人邁向卓越領導者的必經之路,這是教練可以進行教練的參考方向。

有些主管經常會受害於屬員的不良態度或無法配合單位的個人化行為,認為能做的都做了,能說的都說了,但屬員的狀況不是好一陣子就是容易故態復萌,而感到發展單位有種失落感或覺得無能為力。

這是在教練案例中時常可見的型態,有位資深的業務主管非常努力地幫助所轄同仁的發展,不分是否是自己的直屬單位與否,不論在晉陞、競賽、考核,都是用盡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讓屬員達到目標,但往往屬員達標後,卻只感覺到他們的驕傲與自滿,而沒有對主管表示感恩之情。這種多年來週而復始的組織情結,使得他來和教練釐清自己的盲點,期望能放下這些負面情緒,能以更開闊的心去發展事業。

客戶:「我覺得帶人真的好累,這麼多年來幫助了很多的屬員成長,現在他們都升到經理了,翅膀硬了自顧自的,還常和我唱反調,想自己做老大,他們也不想想當初他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還到處說我管太多,管他們做業績、管他們出席、管他們要學習。唉……以前我的主管也是這樣的管我們,我們就會想他是為我們好,現在我也是為他們好啊,卻被說成這樣,教練,你說我該怎麼辦?我心都要涼了,甚至心都要死了。」

教練:「我感受到你的無奈,我聽到你說他們升到經理了卻和你唱反調,甚至於說你管太多,你覺得很無力感,覺得他們為什麼不知道你管他們是因為希望他們更好,但不被他們接受,現在感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是嗎?」

客戶:「是啊,是啊!」

教練:「付出不被接受,甚至有不好的回應,感覺很糟,是嗎?」

客戶:「是的,就像教練你說的這樣。」

教練:「你是否有想過怎麼做呢?」

客戶:「我不想管他們了,也不要再激勵他們了,我只要把我自己的業績和人力做好,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教練:「你開始這樣做了嗎?」

客戶:「這個星期我沒有和他們說話,也不去看他們。」

教練:「聽起來像是打冷戰哩?他們是多少人?」

客戶:「就是那二位經理啊。」

教練:「你的單位有多少人?」

客戶:「有六十多人。」

教練:「這二位經理佔了多少比例?」

客戶:「很少,不到3%,教練,你是希望我不需要太在意他們是嗎?」

教練:「你覺得呢?」

客戶:「我知道我還有其他屬員需要我的協助,也很聽話照做的,但是……」

教練:「但是這二位經理給你的回應強度很大,以至於你會非常注重他們的反應,這是什麼原因值得你投入精神在這裡呢?」

客戶:「可能是這二位經理跟我最久,卻反彈我最大,也讓我受傷最深。」

教練:「他們是最近才這樣,還是跟你以來一直都這樣沒有改變過?」

客戶:「應該說陸陸續續是這樣子的。」

教練:「那麼你以往是如何反應的?」

客戶:「也是一陣子不理他們,我做我自己的,等他們覺得自己不對了,或其他同仁去處理後,他們來找我,我才會再和他們一起運作。」

教練:「所以,你現在也是用同樣的方法應對他們?想想看,你覺得行得通嗎?

客戶:「不然,我還能做什麼呢?」

教練:「這種反反覆覆的互動關係是你要的嗎?」

客戶:「其實不是啊。」

教練:「你有沒有留意當你選擇打冷戰時,你已經回應給他們你的狀態了?如同他們和你唱反調時,他們也沒有讓你接受他們的建議?回想一下,先不去想他們說了什麼,而是去看他們是怎麼說的?也就是說,他們是用怎麼樣的情緒、音調或肢體動作和你溝通的呢?」

客戶:「嗯……很強烈、批判的感覺,他們表情是嚴肅,有不滿的樣子,態度不友善,音調也衝、很大聲,比較沒有什麼動作。」

教練:「那麼你看到他們這樣對你說話時,你感覺如何?」

客戶:「當然很不好受,好像我做錯了一樣,被批判的感覺。」

教練:「那麼也請你檢查一下你過去是怎樣和他們溝通的?音調、表情和肢體動作又是如何呢?」

客戶:「哦……我是比較堅持啦,他們覺得我很兇,很會發脾氣,動作比較大也比較快,因為我個性很急,我希望他們能快點改善,才能有好成績啊。」

教練:「你有沒有留意因為你的表達方式而讓他們沒能收到你真正的好心意,如同他們用了批判的表達方式讓你覺得很受傷,也會沒辦法理解他們想說的建議,甚至這些建議變成你感受的反彈了。你有什麼發現?」

客戶:「的確是的,我自己經常一急,看到有人做得不對時,就會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想想我可能是用了不對的方法吧。」

教練:「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當時你可能認為大聲地說,別人比較會認真聽,如果可以選擇,你還可以怎麼表達才能讓別人接受你的建議呢?」

客戶:「好好地說吧,先聆聽他們的意見,我再說我的看法可能會好一點。」

教練:「你想這二位經理和你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並且冒險去堅持說自己的意見,而且還用強硬的口吻表達,是有什麼正面動機呢?」

客戶:「我想他們是覺得他們的意見很重要,希望我能明白他們。」

教練:「我想對他們來說你是很重要的人,否則他們也不會和你說,或許他們真的有些事希望你能瞭解的,對大家有幫助的事情是什麼呢?」

客戶:「現在冷靜想一想,的確他們對單位活動的某些意見是值得我考慮的。」

教練:「你現在打算怎麼做呢?」

客戶:「我會自己調整我的表達方式,也會和告訴他們用友善一點的方式溝通,以和為貴為前提,等我不生氣了,我會找他們再談一談。」

教練:「那麼你想再生氣多久呢?」

客戶:「哈……經過你的教練後,我也沒那麼生氣了啦。」

教練:「是什麼原因,你又不那麼生氣了呢?」

客戶:「我覺得他們的意見是出於善意,只是表達方式不好而已,我自己也是這樣子,常會發脾氣也可能讓他們覺得不舒服,說起來這是惡性循環,我自己先改變態度或許可能影響他們的態度吧。」

教練:「自己改變態度是讓誰比較好過?」

客戶:「我自己會比較好過。」

教練:「有句廣告詞回應給你,要刮他人的鬍子之前,先刮自己的鬍子。」

客戶:「的確是。」

教練:「你覺得我們談話到現在,你感覺我有責怪你嗎?」

客戶:「沒有這種感覺,反而覺得有被瞭解與被尊重的感覺。」

教練:「你認為這樣的感覺可以幫助你去和這二位經理溝通嗎?」

客戶:「教練,我知道我要怎麼做了,謝謝你!」@待續…

摘 自 《鏡子:與教練對話》 誌成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我要跟主管當麻吉!(3)
我要跟主管當麻吉!(5)
HBL開賽 松山17連勝
學界教練喜見傳統武術盛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