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掌控在他們手中

前田高行

人氣 1
標籤:

前言

阿拉伯半島各國的財富來自於石油及天然氣,而且多數位於阿拉伯半島的產油國,如沙烏地阿拉伯,都是採行君主制,因此源自石油的財富均由王室及王族籠斷,「阿拉伯的大富豪」一詞,幾乎就等於「阿拉伯王族」。

中東有著全球半數的石油與天然氣,總蘊藏量高達一兆二千億桶(註:1桶等於42加侖,相當於159公升)。

「桶」是石油獨特的計量單位,在日本並不常用,不過在大眾媒體的報導中,如果聽到「原油價格一百美元的時代來臨」,指的就是原油每桶的價格。

一兆二千億桶的石油究竟有多少價值?假設每桶石油價格為一百美元,一美元可兌換一一○日圓,總價值則大約是一京三千兆日圓。

即使是坊間傳聞市值達數十兆日圓的德川幕府藏金,也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而且,德川幕府藏金的傳聞猶如海市蜃樓般不真切,但石油只要從地底汲取出來,就能立刻變成現金。

於是,阿拉伯產油國的王族每天都能獲得龐大的財富進賬。這群王族究竟擁有多少財產?他們又是如何運用如此龐大的財產?筆者試圖透過本書解開這些謎題。

「不但要財不漏白,財產的運用方式也不能為人所知」,這是古今東西的富豪共通的想法,阿拉伯王族自然也不例外。

不僅如此,阿拉伯王族還握有絕對的權力,甚至說得極端一點,王族自家的財庫和國庫根本毫無區別。無論是這群王族擁有的財產規模,或是財產運用的實際情況,全都覆蓋在一層厚厚的面紗下。

一九七○年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莫大的財富(油元;oil dollar)流入了產油國。產油國紛紛利用這一大筆油元完善道路、機場、電廠等基礎公共建設;與此同時,阿拉伯王族也獲致了龐大財富。

一夕致富的王族花錢猶如流水一般,大筆揮霍著這些財富。而且,王族的背後,還有一群紅頂商人、御用商人在暗中活躍,他們也搭上了這艘致富的順風船。

眾人謠傳的前英國王妃黛安娜未婚夫、最後在巴黎一場車禍喪生的多比.法伊德(Dodi Al Fayed),他的父親穆罕默德.法伊德(Mohamed Al Fayed)就是這群紅頂商人中的一位;而被認為是發動九一一恐怖攻擊的主謀賓拉登,他的父親也因為是沙烏地王室的御用商人,一代之間就建立起了賓拉登財閥。

產油國現在再度吹起一股石油熱潮,為王室帶來了龐大的財富。但是,這次產油國王室運用這筆財富時,似乎不同於一九七○年代的做法,並非只是在花錢消費而已。

他們運用充裕的石油盈餘收購歐美的一流企業,或是開始投資各國的不動產開發案,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王室嚐到了投資的甜頭,開始想要參與全球性的金錢遊戲。

除此之外,在這股熱潮下,也有王族成員親自扮演政治商人的角色。現代的阿拉伯王室成員成為了富豪後,正逐漸將觸角延伸至各個經濟領域。

如果以河流比喻油元的流向,再對照阿拉伯各王室的情形,源頭就相當於是沙烏地阿拉伯,而中流則是杜拜,約旦則可形容成是下游。

換句話說,沙烏地阿拉伯就是油元的供應來源,約旦是油元的投資標的,而杜拜則是負責幫助雙方接軌的閘道。

本書將透過上述角度切入,並運用沙烏地阿拉伯、杜拜及約旦等王室的情況為經、串聯這些王國的油元流向為緯,試著解析現代這群阿拉伯大富豪與席捲全球的油元經濟,為讀者呈現其實際的樣貌。@(待續)

摘編自 《阿拉伯的大富豪──世界經濟掌控在他們手中》 先覺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蕭條  硅谷專家談公司籌款之道
企業財報欠佳  美元升值  美股收低
國際油價持續走跌 經濟復甦疑慮再起
市場營銷:陪床保姆和娼妓的經濟學研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