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攤販轉型開店 命運大不同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在商圈曾有不少流動攤販眼見生意不惡,紛紛找店面準備大展身手,卻往往發現原本的客源不見了,在租金壓力下,只好收手。其中「鬍鬚張」卻能發展成全國知名連鎖餐飲店,經營手法確實有一套。

以滷肉飯聞名的「鬍鬚張」,四十九年前不過是小攤販,經過第二代發揚光大,現在已變身為全台二十九家門市、日本兩家分店的連鎖餐飲品牌。

鬍鬚張 成功轉型連鎖店

家喻戶曉的「鬍鬚張」滷肉飯,誕生於一九六○年,當時創辦人張炎泉在北市民生西路雙連派出所對面路邊擺攤,販賣滷肉飯、滷豬腳等台灣傳統小吃,攤子並沒有特別名號。

在雙連派出所擺攤約十年,一九七一年張炎泉將攤子遷移到北市圓環附近的寧夏路,結果生意愈做愈好,張炎泉每日忙於工作,疏於打理鬍子,老顧客索性幫他取了暱稱「鬍鬚張」,自此成為張炎泉攤位的代名詞。

張炎泉的長子張永昌,高中畢業後便不再升學,跟著父親擺攤,一九七九年首度承租攤位後面的門市,以店面模式經營,一九八六年正式將店名取為「鬍鬚張」,張永昌擔任董事長。

攤販做了十九年才轉型為店面,又過了八年,至一九八七年才在北市重慶北路開了第二家分店,之後以每年開設一家新店的速度拓展版圖;迄今在台灣、日本共開出三十一家門市,成為小攤販轉型連鎖企業的典範。


鬍鬚張滷肉飯董事長張永昌。(資料照,自由時報記者鹿俊為攝)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