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陳慶新受助家扶感恩回饋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縣8日電)家境艱困,長期接受扶助的高雄縣杉林鄉陳慶新3姊弟,擔任縣家庭扶助中心及縣府旗山社會福利館志工,即使年紀輕輕,自身又遭到父母相繼過世的打擊,3姊弟的服務熱忱不減。

陳慶新的父親以打零工維持全家生計,3姊弟從國中起陸續接受縣家庭扶助中心每月生活補助及關懷,讓他們得以順利就學。

去年3月陳慶新的父親腦溢血過世,全家頓時失去依靠,只靠著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費及家扶中心的補助,一家4口節衣縮食,勉強度日。

7月17日晚上,「卡玫基颱風」來襲,陳慶新與母親、當時就讀五專5年級的姊姊、國中3年級的弟弟準備疏散時,不幸母親遭洪流沖走,最後只找到遺體。

陳慶新當時還是陸軍專科學校的入伍生,雖然悲慟,3姊弟仍得打起精神,在親朋好友協助下完成母親後事,並在各界捐助下,堅強的迎接未來。

陳慶新的姊姊讀五專1年級時,就到高雄縣的家扶中心擔任志工,他自己在高中1年級時,以及弟弟今年國中畢業後,也都加入家扶志工行列,利用課餘時間或假日協助辦理活動。高中1年級的暑假期間,陳慶新到旗山社福館工讀時也在縣府社會處當志工,姊姊也曾在這裡當過志工。姊弟3人認為,長期受社會幫助,擔任志工作為回饋,理所當然。

半工半讀沒有讓陳慶新失志,他表示,這讓他「學到很多,因應處事的能力也跟著提升,更會深思熟慮,懂得感恩珍惜。」

旗山社福館的志工隊在2年前成立,館主任林聖峰說,陳慶新擔任隊長,協助辦理活動、清理社區環境,並為弱勢家庭子女進行課業輔導。他還說,陳慶新可能是父母過世早的關係,很獨立,也很懂事。

當初因為家庭經濟不好,陳慶新接受父母建議,投考陸軍專科學校,但在母親過世後,他幾經考慮,放棄陸軍專科學校,就讀大同大學社會福祉與服務管理系。

他說,高中一年級時,他帶著縣家庭扶助中心受助兒童參加懇親會,與扶助家庭互動聯誼,中午吃便當時,看到一位受扶助的國小學童品嚐雞腿時很滿足的表情,讓他感受良深,也下定決心要幫助弱勢家庭。

志工是資助者及受資助者之間的橋梁,陳慶新選擇了社會福祉與服務管理系。他說,社會服務的工作涉及層面及技術很廣,他要深入探討、了解,為將來的工作奠定更深、更好的基礎。

雖然還年輕,陳慶新表示,他未來應會繼續志工志業。今年,他向縣府社會處申請「青少年發展帳戶」,按月將打工的所得存入帳戶,政府即補助對等金額,以充裕未來升學、生活的費用。

他的服務面逐步擴大,今年暑假參加了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的「大專暑期社區產業工讀計畫」,在偏遠的桃源鄉高中數位機會學習中心協助充實當地網站網頁,將當地風土人情、觀光景點、農特產都納入網頁。

他很高興能為偏遠地區的民眾服務,也有機會深入接觸、了解社區的生活。

命運乖舛,陳慶新姊弟勇敢面對,又在大眾扶持下,穩步向前。他說,他不會怨嘆,隨時準備回饋社會,傳承大家給他們的愛與關懷,讓弱勢兒童也有未來。981108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勞保局台北辦事處的呂俐瑩是櫃台人員,曾是乳癌患者,但她樂觀的個性不只讓自己堅強,還用自身經驗撫慰他人,給予許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勞保戶的張老師。
  • (中央社記者吳協昌台北10日電)湄河從北向南,靜靜的將大地畫分開來,只是東岸與西岸儼然兩個世界。賴樹盛常常坐在東岸的美索鎮,眺望對岸,看著一批批的緬甸難民湧向美索,逃離軍政府的魔掌。
  •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1日電)屏東的泰武國小全校44人,卻有一支19人的排灣古調傳唱隊,用歌唱喚起部落的文化覺醒。播下這種子的查馬克卻是一位「連簡譜都看不太懂」的人。
  •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17日電)從媒體轉戰農業,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工作的焦鈞沒想到的是,賣台灣水果的經驗也能做外交,幫助台灣的友邦。
  • 戴上助聽器、打開盲用電腦,經營按摩工作室的盧冠良在電子布告欄PTT上發表文章「今天去幫義工按摩」。雖然視障加上聽障,他用行動證明,即使不幸雙重殘疾,一個人仍可以擁有「負負得正」的人生。
  •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24日電)到底是要念尾(ㄨㄟˇ)巴還是尾(ㄧˇ)巴啊?「暴虎馮河」是什麼意思?現在只要連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或「成語典」網站就可一清二楚。這些都要歸功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與兩位兼職助理開始的編字典工程。
  • 李培徽近30年的攝影生涯,除記錄歷史時刻,也與歷任閣揆建立深厚情誼,成為近代史的見證...
  • 鞋店老闆張文傑曾經凡事向「錢」看,不知不覺憂鬱症上門。後來靠岳父母和教會的關懷走出憂鬱,並悟出家庭、事業和教會各80分的「38主義」。即使鞋店面臨16年來首次虧損,他仍堅持不裁員,只是自己和妻子減薪。
  •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31日電)人稱「阿山哥」的攝影師徐廉鈞以一種近似傳教士的精神拍攝婚紗照,他曾推動要求新人接受婚姻輔導課程換取婚紗照退費1萬元的方案,盼新人都能用心經營家庭,增添社會祥和。
  • (中央社記者林瑞益台北1日電)從球員到教練,甚至負責招商,明道大學籃球隊教練賈凡身兼數職。他說,「與其怕接受壓力與挑戰,不如勇敢面對,那麼先被淘汰的就不會是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