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心:遊馬爾代夫隨感

玉清心

人氣 13

【大紀元12月20日訊】今年十月,馬爾代夫內閣水下商討氣候變暖的消息、照片、視屏充斥了世界大小媒體的頭版新聞。總統納希德浮出水面後,當被問及如果12月份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暖峰失敗會有什麼結果時說:「我們死路一條。」馬國總統向世界如是說,預示著馬國要沉沒海裡的預測是凶多吉少,總統的口氣裡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一種近乎絕望的哀怨。看到報導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湧出了眼眶。

「被海水淹沒之前你不想再看看它嗎?」這句話打動了曾經流淚的我,讓我又一次飛往馬爾代夫,重登那個數次上過的小島,我期待著再一次擁抱那藍天、碧海、銀沙灘,還有那美麗的珊瑚礁和印度洋的熱帶魚。

之一:多哈機場一瞥

去馬爾代夫,旅遊公司給提供了一條物美價廉的新航線。坐到飛機上才注意到,原來登上的是一家卡塔爾航線的飛機。

第一次聽說卡塔爾這個名字還是從足球賽事裡聽到的。中國足球為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死磕」了好些年也沒能如願,那會兒常聽說:恐韓症不說,就連人家卡塔爾也踢不過啊!當時聽了這話怪刺耳的。亞洲還有叫卡塔爾的國家?居然跟著韓國、日本一塊兒摽著膀子和我們中國過意不去!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屬於中東產石油的那幾個暴富小國。小人詐富!自己沒實力,花錢買球星壯門面唄!想到這兒,心裏才略舒服些。別看自己不是球迷,當年力挺國足的愛國熱情一點兒不比時下憤青們差。從那時起就對卡塔爾已經沒什麼好感了。

邁出國門後自然不像以前那般孤陋寡聞、心胸狹窄了,只因人家足球踢得比我們好、產油國富庶,就能妒嫉得懷恨在心?

一路上果真如旅遊公司承諾的,準時準點、服務週到、吃喝可口。前排的一位先生還開玩笑說,航班上的空姐兒也是最漂亮可人的啊!在卡塔爾首府多哈轉機,飛機降落前低空盤旋一陣,趴在炫窗上俯視多哈,像看一個城市的沙盤模型一目瞭然,而多哈就是在沙漠上建起的城市。城市的一角,摩天大樓林立,好像紐約的曼哈頓。

走下旋梯,發現機場挺氣派。跑道、停機坪整齊一新,秩序井然。十幾架標有GATAR的大型客、貨「空中客車」在停在機坪上。這會兒想起了剛才空姐兒告訴我的:卡塔爾有八十多條航線飛往世界各地。我手裡行李小推車上的招貼畫,就是廣而告之卡塔爾飛往蘇黎世的航線。中國多家航空公司包括國航,居然沒有一條航線飛抵蘇黎世,這令很多人不解。

接我們去候機樓的大巴是德國產的COBUS,往周圍掃了一眼,一模一樣的大客車連停的帶跑的有幾十輛。大型工程車都是德國的奔馳。靠邊停了一溜警車,清一色的德國寶馬。小型工具車都是日本的。

走進候機樓,感覺有點眼熟。和幾小時前登機的法蘭克福機場候機樓相似。越看越像,連座椅、盆景、垃圾桶都一樣。同行的德國人說:內裝修像是德國的,整座候機樓也像出自我們德國的設計施工。他又不無驕傲地告訴我:沒聽說嗎?卡塔爾剛和德國簽了一項700億歐元的鐵路建設合同。

說話的德國人驕傲得有點兒「王婆賣瓜」,但是他沒吹大牛。盛產石油的幾個富國願意和德國人做生意確實不假,除了德國的技術、產品質量上乘之外,德國人的誠信也贏得人心。

等著轉機時,在免稅大廳和購物長廊裡裡溜躂,只見各商家櫥窗、展台的名牌商品琳琅滿目,爭搶著顧客的眼光。最惹眼的當屬歐洲的名車、日本的家電、瑞士手錶、法國的香水…… 中國的商品呢?轉悠半天沒找到,去問導購小姐。我問:沒有中國專櫃?答:沒有。我問:中國茶呢?答:沒有。我問:有什麼中國貨?答:中國的香煙,中華、熊貓牌。我問:銷路好嗎?答:都是中國人自己買,免稅嘛。

大陸「經濟騰飛」、「經濟奇蹟」不少年了,有多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免稅大廳的電器商品裡除了日本商家,韓國人都擺了幾個櫃臺。中國的商品呢?免稅店集中了世界之最的頂級產品,顯然中國貨沒躋身進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中國茶呢?怎麼也上不了櫃臺?有報導說,大陸不但涉嫌多種毒食品,連茶葉中有害物質的含量也嚴重超標。唉!這才叫「不打自倒」呢。

這些年在歐洲很多城市的「一歐元」商店裡,充斥著中國的偽劣產品。歐洲人在購買像電器開關、電源插座這類關係到健康安全的消費品時,一看見「中國製造」幾個字,馬上鬆手放下,再便宜也不買了。中國商品過去是以便宜著稱,現在讓歐洲人又增添了一層不信任、不安全感,中國貨簡直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了。這樣的壞名聲怎麼可能有市場呢?更不可能賣出好價錢。「中國貨」的牌子被自己砸了,消費者對製造產品的中國人、工廠、國家也相繼喪失了信任感,這是最可悲的了。不是人家歧視你,是你自己實在不爭氣,讓人瞧不起的。

在休息大廳,看見好幾波青壯年華人,椅子上、地上歪歪斜斜地攤坐了幾片。一打聽是從大陸去中東各國幹活的工人在等候轉機。又是廉價勞務出口!幾十年了,中國大批民工源源不斷來中東產油國蓋房、築路、架橋,賣苦力。

中國經濟大國的實力在哪裏?尊嚴在哪裏?人家賣給卡塔爾的是飛機、鐵路、汽車、電器、高檔奢侈品,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高價位產品。我們呢?見到的是被懷疑傾銷的大批廉價商品、廉價勞動力。這樣的差距難道就是中國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強國夢」嗎?

之二:請傾聽馬爾代夫的呼喚

飛機在馬爾代夫首都馬累著陸後,和先生搭摩托快艇去目的地島。小艇一靠岸,從甲舨往碼頭上抬腳登岸時,有人伸手拉我上岸。發覺自己的腿並沒有抬起多高,就踩著碼頭的水泥平台了,還沒等人家拽我,自己已經輕鬆地站在碼頭上了。事後我問同行人,他們也有同感,說:對,是容易多了。我想大概是水漲船高了吧。

放下行李,從落地窗一眼就看到二、三十米開外的海面了。奇怪的是,卻看不見以往沙灘上擺放的白色躺椅。收拾停當來到海灘,從海水漫上來的水印看,那寬闊平坦的白沙灘又變窄了。遊客休閑的躺椅為躲避腳下漫上來的海水,都拉到了房前的樹下。

我們雖然十分憂慮「水漫金山寺」,但還是不願意看見、聽見有關海平面上升的壞消息。當我們沿著海灘很快把小島走了一圈後發現,途中有多處無論潮漲潮落都有的溝溝坎坎不見了。只相隔一年,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小島,居然有了些許的陌生感。環島一圈回來,有人痛心地說了句實話:照這個速度,這裡恐怕等不到科學家們預言的三、四十年就淹沒在水裡了。

海灘上不時傳來講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甚至俄語的遊客,我們對今年如此多的八方來客頗感意外。這個小島除愛好潛水的日本遊客外,通常以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家遊客居多。奇怪的是,今年的新遊客在自己家裏都不缺大海風光,西班牙、意大利,包括法國更不缺陽光下的海灘。罕見的俄羅斯人也來了。看來他們是被馬爾代夫未來的災難驚動了,和我們一個心思,在海水漫上來之前,來看看馬爾代夫,是否是想和它作個告別?

小伙子拉貝在餐廳裡管我們幾張飯桌,他是當地人,愛用蹩腳的英語和客人聊天。這次見面寒暄過後,我說:「海灘明顯又變窄了,看來海平面真的是在升高。」他搖搖頭說:沒發現。我記得去年跟他提過他們總統向澳洲買地準備以後搬家的事,他憤憤地向我闢謠說:「馬爾代夫要被水淹沒不是事實,是媒體的商業炒作,為吸引更多的人來馬爾代夫旅遊。」拉貝轉身去送盤子的時候,同桌的人說,你沒看見他滿臉的不高興嗎?我們再不跟他提這個話題了。

送完飲料,拉貝站在桌前不走,一臉凝重地對我們說;「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我哪也不去!」一位臨桌的德國人在聽我們說話,他把手掌橫在下巴處問拉貝:「水沒脖子了也不走嗎?」拉貝執拗地回答:「不走!」我把手舉過頭頂逗他:「對,就是水沒頭頂也不搬,去海底龍宮享大福嘍!」這才把拉貝哄得破涕為笑。

拉貝再回來記賬時,先生指著我對拉貝說,海水上漲的罪魁禍首在這兒呢,他們中國政府只顧自己,不管環保。你們總統期待的哥本哈根峰會,中國政府不但沒誠意還在耍滑頭!拉貝睜大了眼睛看著我,尷尬得我一時無言以對。

「力保經濟增長點」的國策,把中國拖進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國,中國的排放量已在美國之上近三成,為世界之最。11月北京國務院制定的碳減排目標,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下降45%」單項考核指標來應付國際社會。這個承諾,只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而非實際排放量。預計2020年,中國將仍然居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過量造成的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開始浸泡在水裡,馬爾代夫島在往海水裡沉沒,專家預測上海也難逃厄運。

離開了馬爾代夫回到歐洲,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正聚焦「溫室氣體減排」的議題。而現在「溫室效應」一詞對我已不再抽像、陌生,它後面跟著小島上拉貝那張悲傷的面孔和棄家流浪在外的圖瓦盧人辛酸的話:「我認為,世界上的60億人都應該向我們說對不起。」

之三:奇妙的海底世界

飛機在馬爾代夫國家海域飛過,千島之國的美景盡收眼底。星羅棋布在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島嶼,像一塊塊漂浮在藍色海面上的彩繪飛毯,銀白套著墨綠,翠綠嵌著深藍。

有人居住的島嶼頗具特色。中心隆起的高處呈墨綠色,是露出水面的大珊瑚礁上覆蓋的一層沙地生出的熱作植被和人工造林的共同結果,渡假村裡吃喝玩樂的設施或居民村就掩映在那些綠樹叢中;環繞植被的一圈白色是珍貴的銀沙灘,這是遊客最喜歡日光浴的所在;水陸相交的淡藍色是一、二米深的淺水域,是戲水、洗海澡的好地方。

在外圍一圈,淺藍色和深藍色海水交界線上,常有珊瑚礁、熱帶魚閃現。我們登的小島,就是以環礁和魚在這一片水域出了名。能在距海灘不遠處觀賞熱帶魚,對像我這樣沒有好水性而不會潛水的人顯得方便極了。

在淡藍的海水下面望去黑壓壓一片的地方是珊瑚礁。當你一頭扎進水裡再睜開眼時,像掉進另一個世界。晶瑩透亮的海水裡,剛才還是黑糊糊的礁石,轉眼變得色彩斑斕、玲瓏剔透了!一簇紫羅蘭色的大花朵狀的珊瑚正一張一合。比魚缸裡漂亮、神氣得多的魚兒在其間穿來鑽去,那麼多從沒見過的花樣真是看花了眼。

從集錦畫片上看熱帶魚會讓你眼花繚亂,到了水裡去看它們會過目不忘、流連忘返。是因為水上水下光線折射率的不同、可見光譜區域放寬。總之,水上、水下看見的景物猶如用百萬象素和千萬象素相機拍出的照片,清晰度起碼相差一個數量級。

水裡的一切看起來都變得鮮亮起來,連通體黑色的魚,都黑亮得閃著光澤,大增魅力。魚身上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不比畫家用筆遜色,尤其那種帶有穿透力的明亮光澤是畫家的調色板難以調配出的。渾身黃色的「金魚」,金光燦爛,老遠就奪人視線。

有幾種魚,我稱它們是魔術師。乍一看是黑、白色,貌不驚人。待它一擺尾轉身,就變色了。從魚鱗下面泛出藍、綠、紅、黃等另一種顏色了,甚至若隱若現出複雜的圖案、彩條、斑點。這些魚身上像穿了好幾套不同花色的外衣,一眨眼就換上了另外的裝束,為此我常常上它們的當,以為今天又發現了新品種呢!會變色兒的魚,比「四川變臉」的藝人們還顯得技高一籌。

水裡賞魚,可不像「霧裡看花」,後者越看越走樣,前者越看越清楚。看到後來,筆者連幾百度近視隱形眼鏡都不戴了。即便看得再清楚,你也數不清到底見過了多少種魚。有的魚同一種形體,卻有著不同的花紋、不同的顏色。耐心數數,一種裡能數出幾十樣。我們居家常養的一種「神仙魚」在這裡就有好幾種顏色,都是頭一次見到。

有意思的是,一種以畫家畢加索命名的魚,聽著名字,看著照片顯得挺嬌貴,誰知到了水裡,才發現是屬於「不值錢」的那類魚。剛踏入沒腳踝骨深的水裡,大大小小的「畢加索」就游過來了,加上它們活動的區域像光禿禿的撒哈拉沙漠,對它們一般見過一次就乏味了,不像有的魚百看不厭。

熱帶魚多姿多彩,頗具觀賞性。族群形態各異不說,就圖案花紋、色彩搭配,非水上的畫家能比。那些幾何圖形,由點、線、塊、圈、漸開線錯落有緻拼出的圖案,新穎獨特,像鬼斧神雕出的一幅幅麥田圈;那似用毛筆勾畫出來的圓潤線條、水彩陰染出的畫面,猶如寫意的中國水墨畫;即便是由點、線簡單元素構成的圖案,那斑點、線條漸疏漸密,顏色漸淺漸深,游動中的彩條彩點若隱若現。再配上具有光澤的色彩,能不美麗動人嗎?

中午日頭當空照,偶爾會有一些少見的「貴族魚」從深海游上來湊一會兒熱鬧。它們無論大小,都大搖大擺的,神氣活現。大條的估摸有二、三十公斤重,近一米長,色彩斑斕。體態寬厚的大魚,像一艘航母,顯得有點兒笨重,從海水深處直衝你游過來,目中無人得都不躲閃你。一瞬間有幾十種、上百條五彩繽紛的大魚、小魚圍著你鬧,它們不碰你,也不躲你,把你當成它們一夥兒似的一同戲水,你真的會有置身於龍宮仙境般的美妙!

沿著環礁慢慢漂游,低頭看,是一、二米深的珊瑚礁和戲水的魚兒。側目看,是看不到底的湛藍色海水襯托著層層疊疊的大魚、小魚,似彩蝶紛飛。像電視裡的兩個視屏畫面,目不暇接。

不經意間,一隊浩大魚群,突然從眼前疾馳而過,像加速了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沒頭沒尾。你來不及數,也數不清飛過去多少條,成百、上千,甚至上萬?不過,它們是屬於同一種群。這撥兒都是藍白透明、半米長的大魚,似綵帶在水中穿梭;那撥兒又都是黃白搭色巴掌大小的魚,像飛舞的彩蝶。

清澈的海水是現成的藍色幕布,自己置身於海洋世界的彩色寬銀幕電影裡。還有魚群會在你幾米之外圍成一圈停頓片刻,像要為你展示它們的風采風姿,那一刻又像在觀看環圈屏幕電影。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上,在海天一色之間,那壯觀的場面給人以巨大的震撼!你會震驚海洋世界的浩瀚和人類未知世界的深奧,亦會感到現代人類是何等的渺小、妄自尊大!

當我被輕柔的海波托浮著,溫馨的浪花撫摩著,一股對造物主的感恩油然而升。我對珊瑚礁、美麗的魚兒和趴在海床上的海星、海參、海蠣,還有慢慢向我游來的海龜、那躲在礁石下的鰻魚和遠處溜走的鯊魚,鄭重道聲謝:謝謝各位帶給我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如此豐富多彩,但願我們有緣再相見!

之四:馬爾代夫的厄運,誰之過?

電腦桌面推薦底圖裡,有一張是馬爾代夫的風景畫,藍天襯著白雲,碧海托著銀沙灘和椰子樹。正是這獨特美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漂洋過海奔向這裡。

馬爾代夫的旅遊,是四十多年前意大利人先搞起來的,隨後世界各國的投資者蜂擁而至大舉開發。他們把藍天、碧海、銀沙灘、熱帶魚和星級飯店結合起來打造成旅遊產品,儘管價格不菲,但遊人如織。

然而,現代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人對物質過度追求的生活方式,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愈演愈烈。下面請隨我一起登陸這個渡假村小島,或許能從中窺見一斑。

馬爾代夫有上千個島嶼,島與島「隔海相望」,都是孤島。建了渡假村的近百個旅遊島,像一艘艘停泊在海上的游輪,消耗巨大的給養都靠岸上提供。所謂的「岸上」是指首都馬累這樣能停降飛機、吞吐船舶的大島,運輸繁忙的空港和海港,把進口來的貨物,向各個小島批發出去。

一家飯店開業,車食馬餵運轉起來,首先需要電力,這裡都靠運上島的柴油火力發電。島上沒有淡水,要靠淡化水裝置淨化海水。飯店的服務,從客房每天換洗10塊大小毛巾一項就看出能耗:洗滌、烘乾、熨燙,需要大功率電器設備、大量淡水和洗滌劑完成各道工序。類似「食不厭精」的服務,飯店的星級越高,標準要求越高,而隨之帶來的能耗也高,排污量也高。

島上的發電機、淡水器、空調、冰箱等各種機電設備幾乎是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耳邊總有電機的轟鳴聲,像置身於一個開工的大車間裡。能耗的同時伴有排放,連同島上焚燒垃圾冒出的屢屢煙柱,不都直接排向天空了嗎?號稱「無煙工業」但卻沒少冒煙!雖然馬爾代夫在赤道附近,日光充足,但是沒見哪一家公司使用清潔能源。因為太陽能設備一次性投資大,燒油便宜。當然在浩瀚的印度洋上這點排放量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大大小小的排放匯聚起來就是全球的「溫室效應」。

除了向空中排放廢氣,飯店還得往海裡排放污物、污水。餐廳每晚要向海裡倒掉十桶八桶的殘羹剩飯。島上多根鑄鐵管伸進海裡排髒水。除糞便、油污外,其中含有大量清洗劑之類的有害物質。珊瑚礁上的水面有時漂來一片油污,清晨海灘上到處可見一片片衝上來的遊客丟棄在海裡的垃圾。

那些不能向空中和海裡排的廢氣、廢水怎麼辦?堆積如山的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一船船運往其它沒有人居住的荒島上丟棄掉。

我蹬過的幾個島,每天傍晚都要上演「除蚊大戰」——噴灑殺蟲劑。一部帶車輪的揚塵器,沿島走一遍,伴著轟炸機般的轟鳴,把白色粉末揚向空中。半小時之內,不能開窗,嗆鼻的六六粉味瀰漫在整個島上。我幾次想開門出去拍一張那部轟炸機式的揚塵器,都沒能衝出房門。據說各島都是這樣除蚊驅蟲的,不如此大面積圍剿,晚上的露天酒吧不好開張,這是為吸引泡吧的遊客,在蚊蟲猖獗的海邊一直能盡興喝到深夜。

為了提升飯店的星級,近年小島增添了隔天一場的搖滾樂演出。本土化了的搖滾樂演唱,震得你即便躲在房間裡也坐不住,睡不著,一直鬧到午夜。那海裡的魚兒、林中的鳥呢?它們不睡覺休息,也樂於如此狂歡?

馬爾代夫沒有石油,但是造物主賞賜了被稱之為第二黃金的自然風光,它像石油一樣能換來真的黃金。石油有被抽乾的那天,馬爾代夫的風光資源卻像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保藏。然而人家海底油罐還沒見底呢,這邊馬爾代夫要遭水淹的噩耗已然傳來。

當它淹沒在海水裡的那一天,人們將再無法感受這藍天白雲、銀沙碧波,而這意味著人類又一塊「養眼潤肺」的風水寶地從此消失。這是否昭示著電腦桌面的那張馬爾代夫風景畫成了千古絕照?!

短暫的馬爾代夫之旅結束了,帶著滿足,帶著遺憾,帶著悲傷我們離開了小島。趴在飛機軒窗上看見的馬爾代夫島嶼,真的像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它們彙集起來在地圖上看,就像一串鑲嵌在印度洋上的翡翠項鏈。明年,馬爾代夫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馬爾代夫水下美麗的熱帶魚(大紀元)


馬爾代夫島旅游小島上的風光(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靜心領悟生活的渡假勝地-馬爾代夫
組圖:海底天堂 馬爾代夫
王赫:真誠為傳 真實為史
冀書:黑社會大哥在監獄棄惡從善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