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楊家麟 將重現「大中至正」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健光台北1日電)書寫台北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的書法家楊家麟,將於2日在中正紀念堂重現30多年前書寫「大中至正」的實況,為書法展暖身。

此一過程,從未在世人之前公開,楊家麟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3月2日上午11點,將在中正紀念堂揮毫,邀請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及與蔣公面貌相似的李登科等,共同見證。

高齡88歲的楊家麟,習寫書法已經82年。6歲開始跟隨祖父學習書法。民國26年,對日抗戰全面爆發,楊家麟投筆從戎,擔任文宣工作,後跟隨部隊來台,分發政戰單位,業務仍以文書為主。

民國67年,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題字徵選時,楊家麟脫穎而出,書寫了每個字達到2公尺平方的「大中至正」。

當時所用的毛筆其實不是筆,而是一支綁著麻線的大掃把,寫出歐陽詢字體的歷史文書,在前故宮院長秦孝儀限時要求下,完成作品,並依時辰掛上牌樓。

這個機會,當時眾多書法家都積極爭取,最後因為要依照時辰掛上牌樓,時間緊迫,才會以實體大小書寫。

這次展覽將展出楊家麟作品100餘幅,包含各種字體,除了各界熟知的「大中至正」之外,又以書寫「心經」較特別,深獲藝文界喜好,有許多收藏家收藏。

展出地點為中正紀念堂第3展廳,展出時間3月2日至12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3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曾經引起紛紛擾擾的中正紀念堂更名事件,雖然已經逐漸被外界遺忘,不過,為了喚起民眾的記憶,一家業者委託台灣郵政印製一批「中正紀念堂個人化郵票」,將從週二(三月四號)起,在各地郵局代售,以臺灣郵政發行的「旅行個人化郵票」,結合「中正紀念堂」園內的景點為主題,上方以「大中至正」門作為畫面的主軸,下方則是一幅蔣公看著蔣夫人畫畫的黑白合影照片,已經遭到拆除的「大中至正」四個大字,也沒有漏掉。行政院去年5月10號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台灣郵政接受「懷廷企業社」,以原中正紀念堂為主題,委託印製一波「中正紀念堂個人化郵票」乙組,各地郵局3月4號起代售,每份售價新台幣280元,隨票附贈中正紀念堂金箔卡2張。
  • 【大紀元4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七日電)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今天說,被違法更名的台灣民主紀念館,應依現行法令恢復為中正紀念堂,並掛回「大中至正」字樣。他表示,基於超越藍綠的概念,可在中正紀念堂週遭其他牌樓,或在兩廳院間廣場保留「自由廣場」名稱,凸顯新政府包容多元意見的立場。
  • 【大紀元4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七日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吳育昇提議掛回台灣民主紀念館正門牌樓的「大中至正」字樣,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代理書記長謝國樑今天表示,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但黨團態度一致,即法律程序要完備,並兼顧藍綠雙方民意。
  • 〔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國家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昨指出,民進黨敗選後的檢討若只認為是陳水扁總統一人的責任,「那等於沒檢討」,她認為八年來所有曾任內閣團隊一員的人都有責任;至於藍營打算掛回「大中至正」,陳郁秀認為沒必要,「就像若在西班牙廣場設立佛朗哥獨裁者的紀念碑,那不是很奇怪嗎?」
  • 聽過石鼓文嗎?桃園縣龍潭鄉凌雲國中美術老師吳逢春鑽研石鼓文逾30年,他說,石鼓文是現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介於大篆與小篆之間字體,研究石鼓文讓他更認識中國書法之美,30餘年來每次臨摹都有不同感覺,這就是書法家追逐的意境。
  • 當地時間2月2日,神韻國際藝術團來韓的第五場演出在觀眾激情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鮮哉書法院書法家盧錦愛觀賞當天的演出後表示:「我感覺到的是:每個神韻藝術團團員們的內心世界用藝術的形式昇華了。說到舞台的佈景,實在是太驚人了,下次再有機會觀看的話我想這是我的榮幸啊。」
  • (大紀元記者趙潤德韓國首爾報導)2月7日晚上,韓國著名書法家李相明和夫人一起觀看了神韻在韓國首爾第五場演出。他讚嘆道:「天幕背景畫面很有生動感,好像是有生命的。」他還說特別喜歡《李白醉酒》這個節目,萌發想寫他的故事的念頭。
  • 自2004年9月在紐約法拉盛王子中心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至今四年多了,書法愛好者期待著名書法家阮德臣的新作品展。日前,好消息傳出,阮德臣將於3月21日在華僑文教中心舉行個展。預計展出二十餘幅精品。
  •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北19日電)書法家董陽孜將挑戰建築空間與現代科技,21日起在國美館展出書法作品,結合建築空間及多媒體數位技術,呈現巨幅作品磅礡藝術之美。她說,書法仍是不退潮流的當代藝術。
  • 書法家董陽孜作品將在國美館以360度環場多媒體展示,「華人新世代」(CNEX) 執行長蔣顯斌今天表示,透過數位媒介結合書法及影音藝術,讓參觀者身處書法文字的多媒體視覺奇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