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揣摩上意的技術問題

五嶽散人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4月29日訊】歷代求陞官發財者,除了做好自己害民的本職工作之外,有一樣高端技術是必須要修習的,那就是揣摩上意。揣摩自己上級官員的意思其實不算困難,大家都處於一個差不多的地位上,反正都是臣下,其思維有相似之處,其愛好也有相似之處,將心比心也就是了。但揣摩「皇上」的意思就遠沒有這麼簡單,畢竟「皇上」是天下的共主,什麼都是他家的,他看事情角度未必與臣僚相似。

揣摩上意最厲害的一點,就是把「皇上」的心裡話或者想做的事情做在前面。金庸先生獨創的「獨孤九劍」最厲害的地方也在此,大致算是兵法裡料敵機先的意思。武功中確實有「動腿先動肩」的說法,能夠料敵機先自然就先贏了三分。但這個確實也是高段位的手藝,即使預料到了上意是什麼意思,但總是藉著自己的口說出來,無形中就等於是一個建議者的角色。要是事情順利當然也無所謂,平步青雲是只顧間的事,但要是不順利的話,這屎盆子也要自己扛住才行。總之,「皇上」總是聖明的,進言比較好用算是皇帝的天縱英明,不好用則是矇蔽聖聰,流放、砍頭都在意料當中。

自古以來,揣摩上意都有兩個流派。一個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投君所好也是其中的分支。據史有雲,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當道,起家原來是所謂的「青詞」。嘉靖好道,「青詞」就是寫在青絹上的道教禱詞。身為首輔大臣,首先就是要會寫這個東西。嚴嵩的字固然是極好的,而且文筆也相當不錯,最初是靠青詞起家,而後公務繁重,此重任就交給了兒子嚴世藩。這個兒子雖然人頭豬臉、眇一目,但也是聰明絕頂之輩。

打算取嚴嵩而代之的大學時徐階在青詞方面也算是頗有研究,嚴世藩某段時間可能更多地沉湎於聲色,青詞沒有寫得太好,被徐階逐漸替代了地位。剛開始不過是嚴嵩有些失寵,然後是嚴世藩遭到打擊。嚴嵩年事已高,沒了嚴世藩作為參謀,自然是亂了方寸。徐階等人最終一擊很快就要發出,奏摺都寫好了,猛然被徐階看出了一點。

徐階明白,嘉靖雖然有去嚴嵩之心,但他們的奏章上某條嚴嵩的罪狀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十惡不赦,只是當年那是嚴嵩揣摩上意所做的事情,也是得到嘉靖認可的。一旦以此為攻擊點的話,嚴嵩必然會無罪。嘉靖回想起自己當年被嚴嵩伺候得舒心順氣的日子,估計徐階他們還要倒霉。於是,罪大惡極的這一款,徐階當然只能放棄。彈章一上、聖旨夕頒,嚴嵩果然是得罪抄家。以揣摩上意起家、被別人更好的揣摩上意弄下,歷史的諷刺當然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還有一種揣摩上意的方式,雖然更是兵行險招,但只要是運用得宜,往往是兼顧兩者而立於不敗之地。清朝末年的名臣張之洞就深通此道。

張之洞一向以正色立朝著稱,是當年的「翰林四諫」之一。在洋務運動裡,他也算是身先士卒者,以辦實業洋務著名。但在這之前,張之洞曾作《勸學》一文,算是把他的心裡話講了出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沒有問題,但我大清是要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這樣一來,他所有的東西都有了張本,而且進退自如:進可以求權柄、工廠,開府封疆;退可以直接退到保存「中學」的脈絡當中。時人一責備其退步時,大可以以中國特色對待之,並且既然分清了體用之道,站在我天朝上國自有國情的基礎上,怎麼說都是政治正確的。

這就是揣摩上意的至高境界,不要怕自己說的話如何與世界潮流相違背,重要的是把老佛爺的心裡話說出來,而且讓自己不冒任何的風險。老佛爺的心裡話能是什麼?無非我的地盤我做主罷了,西方那些東西能直接拿來用者,不過是奇技淫巧之物,理念還是能詆毀就詆毀、能歪曲就歪曲為好。而後世的濫觴也見得很多了,現今也有這麼說話的人,如果把其文字換成古體的話,還真說不出到底是出自張之洞還是現代人的腦袋當中。(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傻子文化的捍衛者
五嶽散人:發改委副主任   你在說謊!
五嶽散人:以遮羞布愛國
五嶽散人:有多少善行斷送在政府手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