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94)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阿拉曼戰役是盟軍在北非的一次決定性戰役。這次戰役使隆美爾損失了6萬人,其中德軍為3.4萬。以此為轉捩點,盟軍此後在北非的戰鬥中節節勝利。邱吉爾曾在回憶錄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獲勝過;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火炬”計畫中在法屬北非登陸的日期定為11月8日,預備參加作戰的盟軍部隊共有13個師,665艘軍艦和運輸船。

這些包括3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17艘巡洋艦、64艘其他戰艦以及大批運輸船的船隻被分編成三個特混艦隊,以分別配合在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奧蘭(瓦赫蘭)和阿爾及爾三地的登陸,此外還將使用1700架飛機作為登陸的空中保障。

為了爭取法軍歸順,試圖“兵不血刃”地取得戰役成功,英美策劃營救出被囚禁的法國將軍吉羅,並將其送到直布羅陀盟軍司令部。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墨菲也積極爭取北非法國駐軍首領魏剛和朱安等法軍將領。這些法國軍人本來就不願為德軍打仗,魏剛曾對墨菲說過:“假如你僅僅帶1個師來,我將向你開槍;假如你帶20個師來,我就要擁抱你了。”

朱安將軍也表示願意配合。

正當盟軍的軍事和外交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戰役即將打響時,一件意外的事情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維希政府副總理達爾朗海軍上將因兒子突發小兒麻痹症住院,匆匆於11月5日飛到阿爾及爾探望並多逗留了一天。達爾朗的到來使朱安的職權失去了作用。在朱安勸說達爾朗失敗後,他和墨菲遭到逮捕。

1942年11月8日,盟軍按原定計劃如期發動了“火炬”戰役,在英國海軍少將布羅斯指揮下,“東部”特混艦隊於8日淩晨1時在阿爾及爾順利登陸並很快控制了局勢,下午盟軍已進入阿爾及爾市區。達爾朗被迫釋放了朱安等人,並在下午5時發電報給貝當元帥說,“我已命當地駐軍司令朱安將軍就阿爾及爾城投降一事進行談判”。下午7時,達爾朗投降,朱安在盟軍領導下重掌大權。

“中部”特混艦隊由美軍少將弗裏登指揮,在奧蘭登陸時遇到頑強抵抗,傷亡慘重,但後來由於阿爾及爾的投降使法軍喪失了鬥志,美軍裝甲部隊於10日乘隙突入奧蘭南部,中午,法軍宣佈投降。由美軍巴頓將軍指揮的“西部”特混艦隊比原定時間晚3個小時才到達摩洛哥海岸,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利奧特港和薩菲登陸。開始時美軍的進展緩慢,法軍抵抗逐漸增強。美軍一邊鞏固登陸據點,一邊向東推進。11月11日,在獲悉其他方面投降的消息後,摩洛哥總督諾蓋亦宣佈投降。

在戰役進行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耗費大量鮮血,造成無數痛苦”,盟軍安排吉羅發表了號召北非法軍停止抵抗的廣播演說,但作用不大。艾森豪只好與達爾朗談判。邱吉爾對這一作法是支持的,在艾森豪離開英國到直布羅陀之前,邱吉爾就曾對他說過:“如果我能見到達爾朗的話,儘管我極恨他,但我若能以爬行一哩路使他把艦隊帶到盟軍這邊來,那我也欣然照辦。”11月10日,盟軍與法方達成停戰協定後,達爾朗下達了停火命令。11月13日,雙方又形成了一個全面協議,以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和平民與盟軍合作為條件,盟軍承認達爾朗對法屬北非行政事務的管理權,而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則由吉羅將軍指揮。此後不久,盟軍以這種模式也爭取到法屬西非的皮埃爾•布瓦松的合作。

但是,盟軍與達爾朗達成協議一事在英美國內以及在自由法蘭西的擁護者中引起了強烈
不滿。邱吉爾也為之深感不安,專門打電報給羅斯福提請他注意。聲名狼藉的達爾朗哀歎自己“僅是一個被美國人擠幹後將要扔掉的檸檬”。12月23日,達爾朗被年輕的戴高樂分子刺殺身亡。

希特勒對法國人與盟國合作十分惱怒,11月10日,他發出了佔領法國南部的命令,11日,德意軍隊佔領了法國“自由區”,導致了維希政府的垮臺。11月27日,德軍進攻土倫港,法國海軍被迫鑿沉了該港口的73艘法國軍艦。

1943年1月中旬,邱吉爾與羅斯福在摩洛哥舉行了卡薩布蘭卡會議。會議本來邀請了史達林,但他聲稱因冬季有“重大戰役”而無法前來。通過討論,雙方認為北非之戰結束後應將下一步的進攻方向放在地中海,開展西西里戰役。雙方還費盡周折,說服戴高樂飛到北非與吉羅談判,以達成政治上的和解。會議結束後,為了打消蘇聯人的懷疑,邱吉爾和羅斯福還舉行了記者招待會,重申了盟國戰鬥到底的決心,聲明迫使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是盟國決不改變的目標。

2月上旬,邱吉爾回國後因感冒轉為肺炎被迫休息,但他毫不放鬆地關注著議會內正在進行的“關於國內事務的生動討論”。討論是由貝弗裏奇爵士發表的關於戰後復興問題的研究報告所引起。報告提出了激進的改革建議,認為政府應該承認需要實行家庭補貼、實行全民健康保險以及維持充分就業,通過擴大社會服務完成社會變革。情報部長佈雷肯向內閣報告說,貝弗裏奇“已經準備就此問題掀起一場政治風波”。徹韋爾子爵即林德曼教授則警告邱吉爾,如果這一檔得以實施,戰後英國要想延長租借法案就困難了。財政大臣金斯利•伍德在內閣中傳閱了一份題為《社會保險計畫的財政方面問題》,其中提出為維護戰後軍備所需的費用以打消人們關於福利社會的不切實想法。2月,下院就此問題進行辯論並表決,結果忠於政府的人以335票對119票獲勝。激進派的反叛沒有成功,但造成的政治影響很大。這實際上反映了英國政治向左轉的趨勢。

1943年初至2月中旬,德軍在突尼斯集結兵力,於2月14日發起反撲,被盟軍擊敗。

3月下旬,英美聯軍向敵人據守的馬雷特防線發動進攻受挫。4月6日,新的一輪進攻終於奏效;德意軍隊被迫於4月中旬撤到突尼斯北部。4月19日,盟軍發動總攻,經過18天激戰,於5月7日分別攻佔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由於沒有運輸船隻可用于撤退,成為甕中之鱉的25萬德意軍隊只得於5月13日全部投降。

與此相呼應的是蘇聯紅軍在蘇德戰場上獲得的巨大勝利。自1942年7月17日史達林格勒會戰開始之日起,在經過4個月的頑強防禦並消耗了敵人大量有生力量之後,蘇聯紅軍於11月19日轉入反攻。蘇聯以100萬兵力、13500門大炮、9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的巨大優勢,於23日對33萬德軍形成合圍。戰鬥進行至1943年2月2日才告結束,被圍德軍全部被殲滅。這次大會戰宣告了德國戰略進攻的破產,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捩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分水嶺。

邱吉爾認為:“一旦非洲的局勢肯定之後,就有重大的理由促使我非趕往華盛頓不可。”巨大的勝利之後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邱吉爾意識到,在關於下一步重大戰略的制訂中,不僅英蘇之間存在嚴重分歧,就是英美之間也有矛盾,一些至關重大的問題“只有我與總統親自會談才能解決”。1943年5月4日,邱吉爾一行乘坐豪華的“瑪麗王后號”前往美國。

5月12日,受到熱烈歡迎的邱吉爾一行在華盛頓與美國軍政首腦在白宮舉行了代號為“三叉戟”的秘密軍事會議。經過充分討論,確定了英美兩國的全面戰略思想:“同俄國和其他盟國合作,儘早促成歐洲軸心國家的無條件投降;與太平洋的其他有關國家合作,維持並擴大對日本施加不懈的壓力,以便繼續削弱日本的軍事力量……,儘早促成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圍繞這一指導思想,會議規定的基本任務是:打破軸心國潛艇的威脅;加強空中優勢;盡力援助蘇聯和中國;促使非洲法軍在今後戰爭中起積極作用;在地中海作戰以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集中最大限度的人力和物力於英國以便在1944年春在法國登陸,對德實施決定性進攻。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時邱吉爾已預感到法國最終將會一敗塗地,英國不久就將失去最後一個主要的盟國。因此他在成行前,即5月15日下午起草了向羅斯福總統緊急求援的電報。這一舉動雖經內閣同意,但為了保持聯絡的非正式性質,署名仍用的是“前海軍人員”。
  • 5月26日晚上7時許,英國海軍部根據邱吉爾的指示,發出開始執行代號為“發電機計畫”的敦克爾克大撤退的通知。
  • 6月16日,英國內閣決定,只有當法國政府能將它的艦隊在談判期間立即駛往英國海港的前提下,英國才能同意法國政府去尋求停戰的條件;但這一行動與英國政府無任何關係。
  • 估計,全國僅擁有各種類型的野炮不足500門,坦克450輛和25個空軍中隊。但是在以邱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領導下,全國軍民團結一心、鎮定如常,努力備戰,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
  • 和談陰謀失敗後,德軍加強了空襲的力度。在德國人的進攻中,有三個相互重疊連接的階段。
  • 9月11日,邱吉爾向全國軍民發表了廣播講話,他指出:“無可懷疑的是,希特勒先生正在很快地消耗他的戰鬥機隊,如果他再這樣繼續幾個星期,就會把他這部分重要的空軍力量消耗殆盡,完全毀滅。這對我們就大為有利了。”
  • 就在英美雙方就驅逐艦問題進行緊張地反復磋商的同時,1940年的美國大選已經拉開了序幕。按照美國政治傳統,總統不得第三次連任。但在激烈的戰爭使世界局勢日漸嚴重的特殊背景下,這一傳統被羅斯福打破了。
  • 在邱吉爾的多方努力下,英國終於爭取到強大的美國提供的數額巨大的援助;但是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沒有直接參加戰爭。
  • 4月7日,邱吉爾電報指示韋維爾說,“托蔔魯克似乎是應死守而決不作撤退之想的一個地方”,要求他堅守這一要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