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和平進程 納坦雅胡做球給奧巴馬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管淑平/特譯)以色列鷹派總理納坦雅胡在美國施壓下,以訂下嚴格條件的方式接受巴勒斯坦人建國,分析認為,納坦雅胡此舉給予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線機會追求中東和平,同時也測試奧巴馬與阿拉伯人的和談條件。

納坦雅胡14日演說內容儘管在大多數議題上大致上是重申以色列過去的立場,但是他以提出去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和排除完全停止猶太屯墾區活動,對奧巴馬的以巴兩國並存解決方案做出某種程度的讓步,這給了奧巴馬剛好足夠的空間能繼續推動中東和平。自由派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中心主任英迪克說:「關於奧巴馬所說需要推動兩國方案,納坦雅胡說出現在奧巴馬和他能一起努力的事。」身為美國前駐以色列大使英迪克說,去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和克林頓時代提出的非軍事化非常類似,且主權上設限的條約過去已有前例,如以色列與埃及簽訂的和約,因此他認為,去軍事化的巴勒斯坦國「是美國能夠努力的地方」。

華府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公共政策專家米勒指出,納坦雅胡試圖在回應以色列和華府兩邊的政治壓力「達到平衡」,藉由提出一個非軍事化巴勒斯坦國,同時要求巴勒斯坦建立法制、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解決自己的難民問題,某方面來說,他成功了。但是納坦雅胡提出的巴勒斯坦國,卻可能削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對抗哈馬斯激進份子的能力。拒絕巴勒斯坦難民回鄉,雖然是大家都承認的現狀,但是明文訂出就讓巴勒斯坦陷入非常難堪處境,「的確對於幫助阿巴斯對抗哈馬斯沒什麼貢獻」。

至於納坦雅胡拒絕停止所有屯墾區活動,奧巴馬政府會如何回應還不清楚,這是未來美以仍可能產生齟齬的議題。米勒認為,雙方領導人有可能以私下訂密約解決屯墾區問題,因為如果奧巴馬政府最後堅持屯墾區問題的立場,就可能冒著與以色列正面衝突、卻因恢復和談無望而落得難有太大收穫的風險,米勒說:「沒有以色列合作,什麼也無法達成。」學者馬科夫斯基說:「納坦雅胡代表向來對和平進程多有疑慮的中間偏右黨派。」但是他留給奧巴馬的是推動和平進程往前的困難工作。

相關新聞
推動以巴和談  美特使密契爾將前往中東
尼坦雅胡:巴人須接受以色列是猶太人國家
以總理演說  有條件支持巴勒斯坦建國
巴勒斯坦當局對尼坦雅胡演說感到失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