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擊者見證的血腥「六四」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導)今年46歲的李蘭菊,已移民海外20多年。六四期間2次上北京,親自見證了北京血腥屠城的場面。她說:作為六四的見證人,不能不回來,她要在中國的土地上來悼念六四。看到年輕的面孔,令她想起民運的經歷,很難忘記被殺害同胞的血肉模糊的場面。她認為,要改變現狀,爭取民主、人權其實是等待社會契機的到來。這次來港和年輕人講述親身經歷,李蘭菊表示,感觸很多,不枉此行。

六四15周年的時候,李蘭菊回來過香港參加研討會,但這次20周年,李蘭菊說:「我作為六四的見證人,作為當時香港學生上北京的代表,我不能夠不回來,我一定要在中國的土地上面來悼念六四。」
看到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李蘭菊想起當年天安門89民運的同伴,想起他們怎樣在歷史及時代需要的時候就挺身而出的場面。

李蘭菊當年是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簡稱「學聯」)赴京支援北京民主運動代表去北京的,分開三批的代表團前去:「我是第一批及第三批去的。第一批上去是了解這件事,證實這件事是單純的學生運動,沒有政治的操縱在後面才行,然後就回來幫手籌款。第三次是在5月26日上去,6月5日同李卓人一班機回來,當然李卓人上不到機。」

李蘭菊憶述當年在北京親眼見證對六四的血腥屠殺:「在北京的其中一個歷史場景是,我們在歷史博物館的前面,同大概幾百至1千的軍隊對峙,那班軍隊比較克制,拿著衝鋒槍、長棍,沒有任何的行動。」

「我哥哥被他們打死了」

她續說:「後來大概10點多至11點,就開始有信號彈在天安門的上空發射,沒多久就有連串的槍聲,有好多的嚎叫聲、嚎哭聲在歷史博物館的樹叢後面發出。因為樹叢遮住我的視線,看不見後面發生什麼事,但是接著就好多的傷者、死傷者,有市民抬著學生,學生抬著市民。就送到我們歷史博物館旁邊的臨時救傷站。有好多人死傷,有一個學生的後脖被打得血肉模糊,剩下一個頭在那裏搖著,下半身已經動不了了。學生說:你們看到了,我們和平請願,他們這樣對我們,你們不要放棄,我們堅持到底啊!」

她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大概11歲多的小朋友,手裏拿著石頭,就像從樹叢後面衝出來,想向解放軍衝過去,並不停的說:我哥哥被他們打死了、打死了,我要和他們拼命。」然後李蘭菊立刻緊抱著她說:不要去,這樣只會送死的。她就趴在李蘭菊的肩膀上哭:「一個十幾歲的小朋友,當時哭得像一個絕望的老人家一樣,沒多久她掙脫我,就追著上車,一直叫哥哥啊、哥哥啊!就這樣走了。」

香港學生很少見到軍隊、坦克及死傷的場面,於是,李蘭菊當時就覺得天旋地轉,想暈、想嘔。同伴擔心她,就將她帶到救傷站,一輛救傷車來了,醫務人員首先就叫:「香港的學生先上車。」李蘭菊說:「我沒事,沒有受傷,只是有點不舒服,那麼多人受傷,趕快救人啊。」第二架救傷車來,他們又是說:「香港的學生先上車!」

回去告訴全世界的人

李蘭菊當時不明白,只是說,別再理我了,我真的沒事。「當時就有一個醫護人員握著我的手,用英文(可能怕旁邊的人聽到)和我說:你一定要離開這裏,離開天安門廣場、離開北京,回去告訴全世界的人聽,這裏究竟發生什麼事!我們的政府是用什麼手段對付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黎民百姓。」於是李蘭菊就上了救護車,去了醫院。第二天,李卓人徒步來酒店接他們,第二天坐港龍的包機離開。」

李蘭菊這次來香港,每天都跟年青人講述,也都令她有好多感受及反思:「因為年代比較長了些,10年前,我不需要這麼吃力,我大概講一講自己當時所看到血腥鎮壓就行了;但是現在同年輕人講,要有好多的背景資料佐證及同他們解釋當時發生什麼事等。」

她覺得年輕人沒錯,現在有很多的吸引、物質等的引誘。但是人們對人權、對自由、對民主是一個與生俱來的一個要求:「當一個社會的契機來到的時候,我相信年輕人都會像89一代那樣,承擔他們國家所需要的責任。」

李蘭菊認為,在港英政府時期,政治壓力、滲透、謬論都不是那麼多。黑與白分得很清楚。知道香港要回歸了,要爭取88直選,當然到現在都沒有正式的直選:「但今天的學生領袖比我們那一代更加難,因為都很困惑,真是不容易。在這麼一個眾說紛紜社會裏面,仍然有這麼多年輕人,作為一個新生代的領袖挺身而出講這些這麼有理據、有承擔的話。」

橫跨20年的民主運動

李蘭菊相信六四這一件事,好多人都心裏有數。她認為,在某一種程度上講,89民運是一個成功的民主運動,中國的歷史裏面從來都沒有一種民主運動可以橫跨20年:「20年了,維園的燭光依然璀璨,照亮大陸受苦的人,也照亮我們海外華人的心。相信中國的民主運動,從來都沒試過有一段歷史,有那麼多的文獻去支持當時的事實;中國任何的一場民主運動或政治運動,都沒有像89民運一樣。比如在海外的華人歷史裏面,從來都沒有試過有那麼多人、那麼長期、這麼堅持同樣一個民主運動。」

她覺得這次來香港是對的,不枉此行。李蘭菊認為,以前的中日戰爭,無論在教科書、文獻、各個的團體以及到電影、電視劇,都是排山倒海的宣傳,沒辦法不認識。但是看到六四有很明顯的掩蓋,尤其是政府,一些媒體、一些組織成為禁忌。

人們對六四的淡化,李蘭菊認為是中共政權的滲透、思想洗腦政策有效。但她一點都不悲觀,「因為當年89年的時候,中國政府的思想鉗制都很厲害。在海外都接觸不少的大陸來的新生代,當然他們對六四有好多的誤解或不認識,但他們對中國的民主訴求、對希望中國改革的理念及信念,同89年代的學生是一樣的、一致的。其實現在就是等一個社會的契機。」◇


6月4日早上,仍不斷有民眾被槍傷和槍殺。(64檔案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文廣:六四告北京朋友書
「六四」廿載 溫哥華民衆黃花祭英烈
中國民主論壇舉辦紀念六四活動
紀念六四20週年新聞發佈將在國會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