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目击者见证的血腥“六四”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6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黄静荣香港报导)今年46岁的李兰菊,已移民海外20多年。六四期间2次上北京,亲自见证了北京血腥屠城的场面。她说:作为六四的见证人,不能不回来,她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来悼念六四。看到年轻的面孔,令她想起民运的经历,很难忘记被杀害同胞的血肉模糊的场面。她认为,要改变现状,争取民主、人权其实是等待社会契机的到来。这次来港和年轻人讲述亲身经历,李兰菊表示,感触很多,不枉此行。

六四15周年的时候,李兰菊回来过香港参加研讨会,但这次20周年,李兰菊说:“我作为六四的见证人,作为当时香港学生上北京的代表,我不能够不回来,我一定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面来悼念六四。”
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李兰菊想起当年天安门89民运的同伴,想起他们怎样在历史及时代需要的时候就挺身而出的场面。

李兰菊当年是以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简称“学联”)赴京支援北京民主运动代表去北京的,分开三批的代表团前去:“我是第一批及第三批去的。第一批上去是了解这件事,证实这件事是单纯的学生运动,没有政治的操纵在后面才行,然后就回来帮手筹款。第三次是在5月26日上去,6月5日同李卓人一班机回来,当然李卓人上不到机。”

李兰菊忆述当年在北京亲眼见证对六四的血腥屠杀:“在北京的其中一个历史场景是,我们在历史博物馆的前面,同大概几百至1千的军队对峙,那班军队比较克制,拿着冲锋枪、长棍,没有任何的行动。”

“我哥哥被他们打死了”

她续说:“后来大概10点多至11点,就开始有信号弹在天安门的上空发射,没多久就有连串的枪声,有好多的嚎叫声、嚎哭声在历史博物馆的树丛后面发出。因为树丛遮住我的视线,看不见后面发生什么事,但是接着就好多的伤者、死伤者,有市民抬着学生,学生抬着市民。就送到我们历史博物馆旁边的临时救伤站。有好多人死伤,有一个学生的后脖被打得血肉模糊,剩下一个头在那里摇着,下半身已经动不了了。学生说:你们看到了,我们和平请愿,他们这样对我们,你们不要放弃,我们坚持到底啊!”

她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大概11岁多的小朋友,手里拿着石头,就像从树丛后面冲出来,想向解放军冲过去,并不停的说:我哥哥被他们打死了、打死了,我要和他们拼命。”然后李兰菊立刻紧抱着她说:不要去,这样只会送死的。她就趴在李兰菊的肩膀上哭:“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当时哭得像一个绝望的老人家一样,没多久她挣脱我,就追着上车,一直叫哥哥啊、哥哥啊!就这样走了。”

香港学生很少见到军队、坦克及死伤的场面,于是,李兰菊当时就觉得天旋地转,想晕、想呕。同伴担心她,就将她带到救伤站,一辆救伤车来了,医务人员首先就叫:“香港的学生先上车。”李兰菊说:“我没事,没有受伤,只是有点不舒服,那么多人受伤,赶快救人啊。”第二架救伤车来,他们又是说:“香港的学生先上车!”

回去告诉全世界的人

李兰菊当时不明白,只是说,别再理我了,我真的没事。“当时就有一个医护人员握着我的手,用英文(可能怕旁边的人听到)和我说:你一定要离开这里,离开天安门广场、离开北京,回去告诉全世界的人听,这里究竟发生什么事!我们的政府是用什么手段对付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黎民百姓。”于是李兰菊就上了救护车,去了医院。第二天,李卓人徒步来酒店接他们,第二天坐港龙的包机离开。”

李兰菊这次来香港,每天都跟年青人讲述,也都令她有好多感受及反思:“因为年代比较长了些,10年前,我不需要这么吃力,我大概讲一讲自己当时所看到血腥镇压就行了;但是现在同年轻人讲,要有好多的背景资料佐证及同他们解释当时发生什么事等。”

她觉得年轻人没错,现在有很多的吸引、物质等的引诱。但是人们对人权、对自由、对民主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一个要求:“当一个社会的契机来到的时候,我相信年轻人都会像89一代那样,承担他们国家所需要的责任。”

李兰菊认为,在港英政府时期,政治压力、渗透、谬论都不是那么多。黑与白分得很清楚。知道香港要回归了,要争取88直选,当然到现在都没有正式的直选:“但今天的学生领袖比我们那一代更加难,因为都很困惑,真是不容易。在这么一个众说纷纭社会里面,仍然有这么多年轻人,作为一个新生代的领袖挺身而出讲这些这么有理据、有承担的话。”

横跨20年的民主运动

李兰菊相信六四这一件事,好多人都心里有数。她认为,在某一种程度上讲,89民运是一个成功的民主运动,中国的历史里面从来都没有一种民主运动可以横跨20年:“20年了,维园的烛光依然璀璨,照亮大陆受苦的人,也照亮我们海外华人的心。相信中国的民主运动,从来都没试过有一段历史,有那么多的文献去支持当时的事实;中国任何的一场民主运动或政治运动,都没有像89民运一样。比如在海外的华人历史里面,从来都没有试过有那么多人、那么长期、这么坚持同样一个民主运动。”

她觉得这次来香港是对的,不枉此行。李兰菊认为,以前的中日战争,无论在教科书、文献、各个的团体以及到电影、电视剧,都是排山倒海的宣传,没办法不认识。但是看到六四有很明显的掩盖,尤其是政府,一些媒体、一些组织成为禁忌。

人们对六四的淡化,李兰菊认为是中共政权的渗透、思想洗脑政策有效。但她一点都不悲观,“因为当年89年的时候,中国政府的思想钳制都很厉害。在海外都接触不少的大陆来的新生代,当然他们对六四有好多的误解或不认识,但他们对中国的民主诉求、对希望中国改革的理念及信念,同89年代的学生是一样的、一致的。其实现在就是等一个社会的契机。”◇


6月4日早上,仍不断有民众被枪伤和枪杀。(64档案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孙文广:六四告北京朋友书
“六四”廿载 温哥华民众黄花祭英烈
中国民主论坛举办纪念六四活动
纪念六四20周年新闻发布将在国会举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