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珍惜每一聲問候

曾穎

標籤:

【大紀元6月22日訊】不久前,我的同學兼好友W去世了,他是在單位同事聚餐時喝了太多的酒,昏睡時被自己的嘔吐物窒息而死的。雖然他是搞銷售工作的,但決不是貪杯之人,我想那晚上他的過量飲酒,與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死去的妻子有關。以往出外吃飯,他和妻子孩子總是手拉手,一路唱鬧著相互追逐著對方的影子回家,在黑夜中留下溫馨的畫面。

我記得最後與他見面,是一次同學聚會,大家在一起,進行完同學會「打牌、喝酒、唱歌」三步曲後,他開車送我回家,我們像往常一樣,先挨個把車上的女同學們送回去,然後往我家,走一路上說著不咸不淡的今聞往事,臨別時,竟連再見也忘了說一聲。我想,如果那天我知道此別會成為永訣,又會是怎樣一番表情呢?我們會不會四手相握,再說很久很久的話?

當然,這樣的假設只能算傷心的蠢話。但持這種想法的人卻不少。在採訪大地震受難者家屬的那些日子,許多人都悲痛欲絕地用「早知……就」之類的語式,表達著追悔與痛苦的感覺。一個與父親賭氣的女孩,痛哭著訴說臨出家門時沒有回應爸爸的叮囑;一個在震災中失去父親的孩子,因為記不住父親生前的身體特徵,面最終沒有從屍堆中找出父親;一個丈夫,痛悔沒有在妻子出門時多看她一眼;一個母親,念叨著女兒進校門時,叮嚀、握手、親吻等平常得近乎於熟視無睹的舉動,卻變得異常珍貴,究其根源,是因為這一切再也不可能發生。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一樁往事:某日下午,從大街上走過,遠遠看見我的一位老師坐在街邊看別人打牌,這是他退休以來最大的愛好,我看見陽光在他頭上鍍出一道明亮的暈光,畫面親切溫暖得令人不忍打擾。我當時也正逢有事,於是沒像平日那樣和他打個招呼,總想著來日方長,也不缺這一聲問候,不料幾天後,再經過時,看到的已是老師的一紙訃告——我再也沒機會和他打招呼了。

這個沒有打出去的招呼,已成為我一輩子說之就會嘆息的遺憾。

相比而言,我那八十歲的外婆更懂得逝去難追的道理。雖然很怕死,但她仍將與兒孫們的每一次見面,當成可能的永訣,她名下的幾十個兒子女兒媳婦女婿孫子孫女看望她後,都會聽到她無休不捨的叮嚀,直至對方已出門下樓,還能聽到她的聲音:好好工作……不要抽菸……開車小心……認真讀書……少喝酒……

在她去世之前,多數聽者都覺得她挺嘮叨。@(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受助貧困生,請還我個微笑,好嗎?
曾穎:趙本山是否該是蟻力神案第56被告?
曾穎:粽子是一種情懷
曾穎:局長撞人案正義和賠償不能兩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