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移民現返鄉潮 美未來將面臨人材荒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編譯)《商業週刊》(Business)報導受美國移民法的限制,越來越多技術移民覺得在職場和學術領域的發展受到阻礙,因而選擇返回母國發展,加上近來美國失業率高漲,缺乏工作機會,迫使更多的技術移民返鄉。據專家估計,這股返鄉潮在過去20年間有10萬人返回中國及印度,在未來5年間可能有20萬來自這兩個國家的技術人員離開美國。他們擔心,一旦美國經濟復甦,僱主將難以找到合格的科技人材,對各州及地方政府將會造成稅收損失。

來自印度新德里的甘加里當初看好美國是個能滿足他追逐前途夢想的國家,而在十年前移民到美國的典型技術移民者。他於2005年獲得了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在移居美國的十年中,除了完成學業外,甘加里也成為探索電子量子性能,以開發新一代電子設備的學科--稱為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領域的專家。他也曾任職於半導體和數家晶片公司,其中更不乏全球知名的大廠。

不過,現年32歲的甘加里卻打算在今年夏天返回印度居住。他已經接受位於孟買(Bombay)的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電機系教授一職。雖然新工作的薪水大約只有他在私人企業工作時的六分之一。但是這份工作讓他感到較有保障,也讓他能自由的探索自己想要從事的專業研究。

甘加里是許多在美國經濟呈現衰退現象後,計劃返鄉的技術移民之一。由於美國失業率攀升,工作機會大幅縮減,美國境內限制移民的聲浪不斷擴大。不少人認為大批的移民,會剝奪美國人民的工作權,而呼籲美國人應該擁有工作優先權。

目前這個燙手問題,已經影響到像甘巴里這種受高等教育的技術移民者身上。當這些高收入的人,不斷的從美國的經濟體系中流失時,自聯邦到地方政府的稅收也會相對的減少。

奧巴馬政府表示,將在今年底以前,推動全面的新移民改革政策。不過,目前還不確定新改革政策,是否會通過任何新法案,以及是否會影響技術移民條款。然而,懸而未解的最關鍵問題是,如何定義「技術」移民。

美國參議院移民委員會主席舒默(Charles Schumer)在六月時表示,新移民政策將會針對:「激勵世上最優秀和最有前途的人才移民到美國,以創造新科技和企業遠景;但必須遏止企業利用移民法規漏洞,變相取得暫時性的廉價勞力。」

雖然政客們信誓旦旦要改革移民法案,但長久以來一直是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來。許多移民已經失去等候的耐性。33歲的軟體工程師卡皮爾在2001年加入IBM,希望能獲得綠卡,成立自己的公司。雖然IBM已經在2004年為他申請綠卡,但他還未獲得綠卡。受移民法的限制,不同國家每年只有9,800綠卡的配額,這對來自中國及印度的移民而言,他們可能必須等上10年。

卡皮爾開發出一種網路工作蒐尋技術,能夠利用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s)找工作。他已經等的不耐煩了,想要創立自己的公司,但如果他離開IBM,他的綠卡申請就作廢。不僅於此,依照現行移民法規定,他在IBM內部還不得升遷,否則綠卡申請也得重來。他已經考慮回印度設立公司。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科技和科學界的頂尖人才流失,可能降低職場素質和復甦趨勢。因為美國許多技術移民者,經常在此自創公司,或在科技領域上有重大的突破發展,甚至為整體經濟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移民企業家精神」報告的作者之一、維吉尼亞州阿靈頓的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公共政策系教授哈特說:「這是件重要的事,美國需能吸引這些能刺激科技創新及經濟成長的人。」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教授暨哈佛研究員韋德瓦在一研究報告中指出:72%返回中國的移民者表示,他們覺得自己的專長在中國能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而56%返回印度的移民,也有同樣的觀點。他估計,在未來的五年內,大約有20萬名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技術移民返回他們的出生地;而在過去20年中,僅有10萬名移民選擇重返家園。

韋德瓦表示:「我們仍在衰退中,目前有足夠的技術人材。但長期而言,這個趨勢會對美國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此外,失去優秀的技術人材將增加其它國家的競爭力,「下一個Google、微軟或蘋果可能設立在其它國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國高技術移民4年可申請永久居留
加移民部長:技術移民審核一年完成
美H-1B未滿額 技術移民生產力超值
料失業率大幅上升 澳再次削減技術移民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