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風雨飄搖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商朝末年,紂王日益昏庸暴虐,荒廢朝政。周武王見時機成熟,便在弟弟周公旦的幫助下,於牧野一戰將商紂消滅,並建立了周朝。周武王逝世後,便由他的兒子誦繼位,就是周成王。

由於當時成王年幼,而周朝又剛剛平定天下,周公怕諸侯不服叛亂,就輔佐周成王治理國事。這時成王的其他叔父,管叔和蔡叔等兄弟懷疑周公別有用心。於是,他們到處散播周公有野心想謀奪王位的不實消息,並乘機聯合商紂之子武庚一起興亂造反,背叛周朝。

後來周公奉成王的命令,領兵討伐叛亂,前後共三年時間才徹底平息動亂,誅殺武庚和管叔,放逐蔡叔。周公代理成王處理國政七年後,見朝政日益鞏固,而成王也長大,可以治理國家大事了,他就把政權歸還給成王,自己回到臣子的職位上去了。

據《尚書‧金滕篇》記載,周公平定管、蔡叔及武庚之亂後,便作了《鴟鴞》這首詩,贈送給成王。詩中周公以一隻失去愛子仍努力築巢的哀傷母鳥,來自喻自己鞠躬盡瘁忠心周王朝的苦心:“鴟鴞啊鴟鴞,你已經抓走我的孩子,不要再來破壞我的窩,辛苦勤勞把心盡,養育幼子我累病了。趁著老天還沒下雨時,我剝取桑根的皮,把窩裏空隙的地方纏補牢固。現在樹下的人們,有誰還敢把我欺侮?為摘取茅草花墊巢,我的腳爪早已疲憊,為積聚儲存乾草,我的嘴角也磨破了,可是我的窩還沒修築好。我的羽毛淩亂稀疏,我的尾巴乾枯無光澤,我的窩在危險的樹梢上搖晃。它在風吹雨打中飄蕩,我只能恐懼而無助的大聲驚叫!”

後來就將“風雨所漂搖”,簡化為“風雨飄搖”這句成語。原指樹梢上的鳥巢在風吹雨打中飄蕩,引申為比喻情況或局勢動盪,極不穩定。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宗諤的父親李昉是宋太宗時的宰相。他在父親執政時,為了避嫌疑,遠離權勢,常常車馬儉樸,與貧寒的官員沒有什麼區別。
  • 煙囪突然壞了,火勢蔓延,就要把房屋燒燬了。
  • 周瑜聞訊,引從者數百,錦衣花帽,前後簇擁而出。二人相見,蔣幹說:「公瑾(周瑜)別來無恙?」
  • 晉朝的孫綽年輕時隱居會稽,寫了篇《遂初賦》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當時人都以得到孫綽的文章為榮。
  • 簡子說:「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
  • 有個漁人喜歡水鳥,每次出海時,都與水鳥一道戲游,常常有上百隻的水鳥飛來和他玩耍。
  • 成湯的話還沒有說完,方圓數千里便下起了大雨。
  • 薑子牙在溪邊遇見一樵夫武吉,他算出武吉有難,就使用陰陽數術教他避難,不僅騙了西伯侯還逃過死劫。
  • 周公說:“唉,魯國的後代將要當齊國的臣民了!政令不簡單易行,百姓就不會對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百姓必會歸附。”
  •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