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狂買鯨吞世界自然資源 被稱惡魔「利維坦」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澳洲珀斯編譯報導)2008年以來中國國企在中共「走出去」的投資政策下不惜一切代價在世界各個資源大國推動任何可能的控股交易,狂買鯨吞,試圖最大限度的控制自然資源,左右初級產品市場。《澳洲金融評論》9月13日的分析文章指出北京乃世界資源業的「利維坦」(Leviathan)。

「利維坦」典出《聖經》。舊約裡的「利維坦」是能與撒旦相提並論的大惡魔,希伯來語中有「扭曲」、「漩渦」的含義,在基督教中是與七宗罪中的「妒嫉」相對應的惡魔。《聖經‧約伯記》提到利維坦是一巨型怪物,牙齒銳利,口噴火焰,鼻冒煙霧,形如海蛇(惡龍),性格冷酷無情,暴戾好殺,在海中獵食時令四周生物聞之色變。傳說中當世界末日到臨之時,利維坦將會成為犧牲品奉獻給聖者。

《澳洲金融評論》9月13日刊載題為《中國四處奔走餵養巨龍》(China races to feed the dragon)的分析文章,歷數了2008年以來中共在世界資源市場推動的種種控股交易,但各資源大國對中共國企控權深表戒備和憂慮,不敢輕易接受來自北京的大支票。文章指出,中國對資源項目的投資並不一定全都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 註:零和遊戲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但是顯然各個擁有資源的國家必須制定明確的準則,使得外資受到鼓勵,同時珍貴的天然資源能夠換來相應價值的貨幣,真正的造福於當地的納稅人。

今年6月,中石化以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位於瑞士,在加拿大多倫多和倫敦上市的Addax公司,成為中國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外資併購。Addax在伊拉克和西非擁有石油資產。

從澳大利亞到伊拉克到俄羅斯到巴西,北京當局的「走出去」戰略,促使北京不擇手段的使用其財政實力鯨吞世界資源以保證其渦輪增壓式驅動的工業化所需的海量資源。

最近,中國公司再次在澳洲發起一輪併購潮,再次突出強調它在世界資源界的「利維坦」角色。包括與澳洲鐵礦石希望之星福爾奧斯(FerrAus)及聯合礦業(United Minerals)簽署併購協議,發起對初級鈾礦企業能源金屬(Energy Metals)的收購交易,再次提交對Flex的收購申請。只要是礦,中國就要。

北京當局正竭盡其所能拚命爭奪其國界之外的大量礦產資源。世界著名金融專家、《陰影、繁榮與毀滅報告》的作者法布爾(Marc Faber)說:「由於國家(政權)安全問題,他們(中共)會對任何與資源有關的東西增加投資。這個國家缺乏石油、鐵礦石、銅和鈾。」基於其工業化的龐大胃口,中共政府對國企施壓要求對境外資源領域進行節奏越來越快的投資,同時大量囤積關鍵的初級產品如鐵礦石、石油。

中國消耗世界55%的鐵礦石產品,29%的銅,28%的鎳。每天消耗800萬桶原油(其中360萬桶依賴進口)。所以中國花費120億美元購買世界各地資產以保障其石油、天然氣和煉油資產。並示意願意到許多西方公司不敢涉入的部份(地區)去開闢各種交易。


2008年以來中國國企在中共「走出去」的投資政策下不惜一切代價在世界各個資源大國推動任何可能的控股交易,狂買鯨吞,試圖最大限度的控制自然資源,左右初級產品市場。(网路截图)

中石油最近與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達成協議,未來20年每年從澳大利亞的高庚購買225萬噸液化天然氣,交易總價值達500億澳元。

就在快速工業化驅動中共大量投資購買全球資源的同時,西方經濟體尤其美國在經歷空前的經濟和金融動盪之後,開始重新審視中國政府如何分配資本,如何加緊投資資源產業。

中國政府擁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分析師估計其中2/3是美元。美元最近大幅削弱,跌至一年最低點,對新的財政赤字的關注以及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爭論甚至使其來到歷史新低點。過去6個月中美元指數下跌14%。

美國政府預測未來10年會出現9萬億的財政赤字,而中國擁有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由於擔心這些美國國債因美元疲軟而受到損失,所以增加在礦業和能源領域的投資不僅能滿足資源的需要,還為應對美元疲軟和通貨膨脹的威脅提供了硬資產的對沖。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中國能源研究員、前中央情報局能源分析師唐斯(Erica Downs)告訴《澳洲金融評論》的記者說:「北京不僅僅希望中國的能源和礦產需求繼續增長,金融危機也促使中國官員重新考慮錢應該花在哪兒。北京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應該投資到中國經濟真正需要的地方即能源和礦產,而不是美元債券和西方金融機構。」

上週中國開發銀行以優惠利率向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CNPC)提供300億美元的貸款再次凸顯中共政府擴大攫取自然資源的決心。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正在考慮以145億美元購買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Repsol YPF)的阿根廷業務的多數股權。

北京不擇手段施展其金融勢力為國營企業提供廉價貸款從而使後者在掠奪自然資源資產上佔據顯著優勢的做法加劇了外界的批評聲浪。唐斯說:「我絲毫也不驚訝中國政府這種不擇手段(干預商業)的做法會讓人們重拾昔日的恐懼:中共政府以國家財力支持其能源和礦業公司開創一個不平衡的競爭環境,大大削弱西方上市公司和其他無法同樣受到本國政府類似財政支持的公司的競爭力。」

儘管中國政府已經非常明確的彰顯自己是掠奪自然資源的大玩家,北京的超大支票並不總是受歡迎的。雖然有許多公司把中國作為隨時準備好的資金來源,但是一些外國政府對自己國家重要戰略資源被外國公司佔有的情形越來越關注,尤其過去一年以來。

上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購買加拿大以利比亞業務為主的石油公司Verenex Energy,遭到利比亞政府的拒絕。這是中國海外投資遭遇的一系列回絕中的最新一個。最早引起對中國投資關注的交易是2005年中海油(CNOOC)欲收購美國能源公司優尼科(Unocal)時遭遇到政治壓力。最近沸沸揚揚的中鋁收購力拓案,引起業界對中國這個最大的客戶要控制鐵礦石心臟地帶—皮爾巴拉的強烈關注。日益堆積的來自中國投資者的併購申請,使得澳州政府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面臨精心篩選的艱鉅任務,因為必須解決的最棘手的問題是:對於這些(中國)投資者,中國政府對他們的操控始於哪裏、終於何處都是難以評估的問題。

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國政府所控制的這些資源實體的商業利益分不清楚是各資源大國監管機構最感棘手的問題。

加拿大獨立研究機構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全球化研究部主任、全球礦業公司政策問題年度調查報告的作者麥克馬洪(Fred McMahon)告訴《澳洲金融評論》說:「問題是中國的投資者,包括那些沒有正式與政府掛鉤的,與政府保持一定距離的,他們腦子中是否還是按照(中共的)政治目標來經營?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就需要限制。如果他們按照商業規則來做,那麼就不需要採取特殊行動。」

中國的決策者和許多渴望投資推進項目的小公司有一種受挫感,因為中共控制的國企這種非完全商業性的投資對很多國家來說還是比較新近的事,沒有明確的指導哪些投資是合適的,哪些不是。

麥克馬洪說:「各國政府應該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各項準則明確到位,國家控制的投資者避免越線,按照商業方式行事,避開限制。開放市場和公平的投資規則對來自任何地方的投資都是必需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文正:溫家寶何來「信心」(二)
【新紀元】中國怵目驚心的資源枯竭
西澳省長巴內特被指責像個獨裁者
力拓總裁:胡士泰被拘暫停中國鐵礦談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