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狂买鲸吞世界自然资源 被称恶魔“利维坦”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澳洲珀斯编译报导)2008年以来中国国企在中共“走出去”的投资政策下不惜一切代价在世界各个资源大国推动任何可能的控股交易,狂买鲸吞,试图最大限度的控制自然资源,左右初级产品市场。《澳洲金融评论》9月13日的分析文章指出北京乃世界资源业的“利维坦”(Leviathan)。

“利维坦”典出《圣经》。旧约里的“利维坦”是能与撒旦相提并论的大恶魔,希伯来语中有“扭曲”、“漩涡”的含义,在基督教中是与七宗罪中的“妒嫉”相对应的恶魔。《圣经‧约伯记》提到利维坦是一巨型怪物,牙齿锐利,口喷火焰,鼻冒烟雾,形如海蛇(恶龙),性格冷酷无情,暴戾好杀,在海中猎食时令四周生物闻之色变。传说中当世界末日到临之时,利维坦将会成为牺牲品奉献给圣者。

《澳洲金融评论》9月13日刊载题为《中国四处奔走喂养巨龙》(China races to feed the dragon)的分析文章,历数了2008年以来中共在世界资源市场推动的种种控股交易,但各资源大国对中共国企控权深表戒备和忧虑,不敢轻易接受来自北京的大支票。文章指出,中国对资源项目的投资并不一定全都是零和游戏(Zero-sum game 注: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但是显然各个拥有资源的国家必须制定明确的准则,使得外资受到鼓励,同时珍贵的天然资源能够换来相应价值的货币,真正的造福于当地的纳税人。

今年6月,中石化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瑞士,在加拿大多伦多和伦敦上市的Addax公司,成为中国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资并购。Addax在伊拉克和西非拥有石油资产。

从澳大利亚到伊拉克到俄罗斯到巴西,北京当局的“走出去”战略,促使北京不择手段的使用其财政实力鲸吞世界资源以保证其涡轮增压式驱动的工业化所需的海量资源。

最近,中国公司再次在澳洲发起一轮并购潮,再次突出强调它在世界资源界的“利维坦”角色。包括与澳洲铁矿石希望之星福尔奥斯(FerrAus)及联合矿业(United Minerals)签署并购协议,发起对初级铀矿企业能源金属(Energy Metals)的收购交易,再次提交对Flex的收购申请。只要是矿,中国就要。

北京当局正竭尽其所能拚命争夺其国界之外的大量矿产资源。世界著名金融专家、《阴影、繁荣与毁灭报告》的作者法布尔(Marc Faber)说:“由于国家(政权)安全问题,他们(中共)会对任何与资源有关的东西增加投资。这个国家缺乏石油、铁矿石、铜和铀。”基于其工业化的庞大胃口,中共政府对国企施压要求对境外资源领域进行节奏越来越快的投资,同时大量囤积关键的初级产品如铁矿石、石油。

中国消耗世界55%的铁矿石产品,29%的铜,28%的镍。每天消耗800万桶原油(其中360万桶依赖进口)。所以中国花费120亿美元购买世界各地资产以保障其石油、天然气和炼油资产。并示意愿意到许多西方公司不敢涉入的部分(地区)去开辟各种交易。


2008年以来中国国企在中共“走出去”的投资政策下不惜一切代价在世界各个资源大国推动任何可能的控股交易,狂买鲸吞,试图最大限度的控制自然资源,左右初级产品市场。(网路截图)

中石油最近与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达成协议,未来20年每年从澳大利亚的高庚购买225万吨液化天然气,交易总价值达500亿澳元。

就在快速工业化驱动中共大量投资购买全球资源的同时,西方经济体尤其美国在经历空前的经济和金融动荡之后,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政府如何分配资本,如何加紧投资资源产业。

中国政府拥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析师估计其中2/3是美元。美元最近大幅削弱,跌至一年最低点,对新的财政赤字的关注以及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争论甚至使其来到历史新低点。过去6个月中美元指数下跌14%。

美国政府预测未来10年会出现9万亿的财政赤字,而中国拥有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由于担心这些美国国债因美元疲软而受到损失,所以增加在矿业和能源领域的投资不仅能满足资源的需要,还为应对美元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威胁提供了硬资产的对冲。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能源研究员、前中央情报局能源分析师唐斯(Erica Downs)告诉《澳洲金融评论》的记者说:“北京不仅仅希望中国的能源和矿产需求继续增长,金融危机也促使中国官员重新考虑钱应该花在哪儿。北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应该投资到中国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即能源和矿产,而不是美元债券和西方金融机构。”

上周中国开发银行以优惠利率向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提供300亿美元的贷款再次凸显中共政府扩大攫取自然资源的决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正在考虑以145亿美元购买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Repsol YPF)的阿根廷业务的多数股权。

北京不择手段施展其金融势力为国营企业提供廉价贷款从而使后者在掠夺自然资源资产上占据显着优势的做法加剧了外界的批评声浪。唐斯说:“我丝毫也不惊讶中国政府这种不择手段(干预商业)的做法会让人们重拾昔日的恐惧:中共政府以国家财力支持其能源和矿业公司开创一个不平衡的竞争环境,大大削弱西方上市公司和其他无法同样受到本国政府类似财政支持的公司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明确的彰显自己是掠夺自然资源的大玩家,北京的超大支票并不总是受欢迎的。虽然有许多公司把中国作为随时准备好的资金来源,但是一些外国政府对自己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被外国公司占有的情形越来越关注,尤其过去一年以来。

上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购买加拿大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Verenex Energy,遭到利比亚政府的拒绝。这是中国海外投资遭遇的一系列回绝中的最新一个。最早引起对中国投资关注的交易是2005年中海油(CNOOC)欲收购美国能源公司优尼科(Unocal)时遭遇到政治压力。最近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案,引起业界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要控制铁矿石心脏地带—皮尔巴拉的强烈关注。日益堆积的来自中国投资者的并购申请,使得澳州政府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面临精心筛选的艰钜任务,因为必须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对于这些(中国)投资者,中国政府对他们的操控始于哪里、终于何处都是难以评估的问题。

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中国政府所控制的这些资源实体的商业利益分不清楚是各资源大国监管机构最感棘手的问题。

加拿大独立研究机构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全球化研究部主任、全球矿业公司政策问题年度调查报告的作者麦克马洪(Fred McMahon)告诉《澳洲金融评论》说:“问题是中国的投资者,包括那些没有正式与政府挂钩的,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的,他们脑子中是否还是按照(中共的)政治目标来经营?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就需要限制。如果他们按照商业规则来做,那么就不需要采取特殊行动。”

中国的决策者和许多渴望投资推进项目的小公司有一种受挫感,因为中共控制的国企这种非完全商业性的投资对很多国家来说还是比较新近的事,没有明确的指导哪些投资是合适的,哪些不是。

麦克马洪说:“各国政府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各项准则明确到位,国家控制的投资者避免越线,按照商业方式行事,避开限制。开放市场和公平的投资规则对来自任何地方的投资都是必需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文正:温家宝何来“信心”(二)
【新纪元】中国怵目惊心的资源枯竭
西澳省长巴内特被指责像个独裁者
力拓总裁:胡士泰被拘暂停中国铁矿谈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