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自然人文旅记
前一阵子探访金瓜寮古水圳步道,行程结束时,在金瓜寮社区遇到“坪林乡生态保育协会”理事长陈先生的夫人,她告诉我,金瓜寮古道水圳步道更往上游走,最后可接上“金瓜寮溪观鱼赏蕨步道”,我所走的路段只是古水圳的后半段而已。她说,古水圳路愈往金瓜寮溪的上游走,景色愈美丽。
今天从中山北路7段219巷的翠峰桥旁福德宫出发,走“半岭水圳步道”至第三净水厂,回程绕由“天母水管路”及“翠峰步道”返回翠峰桥。
“半岭水圳步道”是一条较少人知的水圳路,它与著名的“天母水管路”步道之间隔着“松溪”(南磺溪的上游),遥遥相对;水管路在东,半岭水圳在西。当你走在天母水管路上,欣赏溪谷对面山腰的农园景色时,若眼尖一点,可能就会注意到这条水圳路的身影。
金瓜寮古水圳步道位于台北县坪林乡,是半年多以前才新开辟出来的一条步道。这条步道起源于日据时代末期,当时计划由金瓜寮溪中游的龟窟附近开辟一条环山的水圳,将金瓜寮溪丰沛的溪水,导引至金瓜寮东北侧的大坪地区灌溉农田。
阳明山地区坪顶地区以水圳路闻名,其中的“狗殷勤古道”(尾崙水圳路),由平等里的狗殷勤通往公馆里,下抵外双溪“故宫博物院”,是昔日农民运送农作往山下的一条古道。
福巴越岭古道全长17公里,以位于8.5K的“桧山驻在所”为界,分为“巴棱段”及“福山段”。一年半以前,我曾走过巴陵段,至桧山驻在所折返;今天则走福山段,终于走完这条著名的历史越岭古道。
~续前期延平南路正对着北门口,是昔日进出北门的要道,清代称为“抚台街”,日据时代称为“大和町通”。北门是台北城对外最重要的城门,清代台北繁华新兴的商业区大稻埕,就在北门外不远;大稻埕藉由淡水河航楫之利,经由淡水与世界接轨,淡水港是当时台湾最大的国际贸港口。
2008年的第一天,晚起,才至中午,昨晚跨年太累的小东又栽进沙发,呼呼睡着补眠。老婆在家收拾家事。难得空闲,于是下午出来走走。天气既冷,时间有限,选择搭捷运往台北车站,逛逛附近的街景及古迹。
关刀山位于苗栗三义乡与大湖乡交界处,因山形酷似三国时代关公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刀背而得名。关刀山,海拔889公尺,名列台湾小百岳。
红河谷越岭古道,足以媲美哈盆古道,又只在近郊而已,竟然被我忽视多年。
(续前篇:第0523篇)佐久间总督任期内,森丑之助仍担任公职,先后在台湾总督府殖产局附属博物馆、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总督府“藩务本署”调查课等机构及单位,持续从事高山植物及蕃族调查研究。
上一次来桃园复兴乡角板山公园,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遗漏了一些景点,所以这次趁着来爬枕头山的机会,顺道前来旧地重游。
枕头山位于桃园复兴乡的三民村,俯临大汉溪,可控扼附近各台地上的聚落,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百年前,泰雅族人曾与清兵、日军先后在枕头山爆发惨烈的战役,以争夺这座攸关部落生存的山头。
剑潭山位于大直,因剑潭而得名。这里最著名的地标就是圆山大饭店了。所以一般民众也习惯将剑潭山称为“圆山”。剑潭山曾是日据时代的台湾神社的所在地,这座山自然受到良好的管制与保护。台湾光复后,剑潭山曾划为军事管制区,因此林相维持优美,森林蓊郁。
今天趁着天气转好,开车前往汐止姜子寮免费洗车。回程,绕往汐止市区,顺道去参观汐止车站附近的忠顺庙及苏家古厝。
圣母山庄国家步道位于宜兰礁溪,入口就在著名的五峰旗瀑布风景区。从这里出发,须走3.7公里的碎石土路,才能抵达正式的登山口“通天桥”。由通天桥起登,至终点圣母山庄,路程还有1.6公里。所以来回的路程超过10公里。
进士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惊讶的。台湾第一个赴京考中进士,有“开台进士”之称的郑用锡宅第,被内政部列为国家二级古迹,但出现在我眼前的这栋宅第却是屋檐破败,墙垣旧坏,大门甚至被换成了铁门。古迹不见维护,进士第给人一种很落魄的印象。
新竹火车站的历史已超过百年。清朝光绪13年(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向清廷奏准在台修筑铁路,至光绪15年(1889年)时,完成了台北至新竹路段纵贯线铁路。刘铭传原本规划修筑铁路至台南,但因去职,其计划遭继任的台湾巡抚废止,所以铁路只到新竹市而已。直到日据时代明治41年(1908年),台湾总督府才完成台北至高雄的纵贯铁路。
今天陪老婆、孩子回中坜娘家,于是顺道独自前往新竹市探访古迹。本想从中坜搭火车至新竹,不过抵达中坜时,已快接近中午;再换搭火车,恐怕参观古迹会时间不足,于是直接开车至新竹市。
今天本想往礁溪爬山,但气象预报天气不理想,一大早果然天空飘着细雨。台北天气如此,宜兰恐怕更不乐观。天气不好,登山行程就泡汤了,而天气变凉了,于是决定改去礁溪“泡汤”。
今天带着老婆孩子游淡水,从捷运站旁的淡水河岸一路走至红毛城,参观红毛城后,再沿着真理街往上走。短短的真理街,是淡水古迹最密集的区域,至少拥有10处以上的古迹及历史建物。
大约30年前,我第一次知道淡水有一座红毛城。当时红毛城还没没无闻,少为人知,甚至还不是属于台湾的领土,高高的围墙,阻挡外人进入,自成一个幽寂的世界。一些愤怒的青年,大胆翻墙硬闯,与红毛城的管理人员大玩捉迷藏的追逐游戏。
今天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游淡水。我喜欢这个处处充满古迹的临海小镇。倘若给我一天的时间独自出游,或许可以踏遍淡水周遭30几处古迹。然而,娃娃车出游,机动性及行动力处处受限,今天的行程,便只以淡水河岸赏景为主,再见机行事,顺访沿途的古迹。
今天参加“旅联网”年度登山聚餐活动,本来预定往宜兰爬山,但天气预报宜兰天气不稳,所以临时移师树林的三角埔山。为何选三角埔山?理由很单纯,只是为了庆祝旅联网成立三周年,所以选一座以“三”开头的山。
今天回中坜,续访中坜市区的古迹。第一站来到位于后火车站,中北路二段与龙冈路一段交会口的“忠义祠”。来这里,是想寻访一对石狮子。
大观义学位于板桥林家花园旁,仅一街之隔而已。从林家花园的出口走出来,没走几步路,横越文昌街,就来到了这间建于清朝同治12年(1873年),已被列为国家三级古迹的书院。
虽然已曾在网路上看过不少板桥林家花园的照片,但亲临现场的临场感,实地的领略仍带给我不小的心情激荡。林家花园拥有精心巧妙的中国江南庭园的造景,走在曲折的廊道,穿梭流连于园庭各景,古木老墙,舞榭歌台、阁楼亭池、假山流水,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花园的精美丽致。
搭乘捷运板南线,在善导寺下车,沿着林森南路向行,约六、七分钟,便来到了东和禅寺钟楼。
潭腰,位于竹坑与直潭之间,这一带的北势溪,昔称“鲤鱼潭”,翡翠水库建成之后,湖面更加广阔,与鹭鸶潭水波连成一系,若勉强要区分彼此,大概只能以北势溪河道曲折处做为分界处。
最近使用《台湾堡图》探索阳明山国家公园石梯岭一带的淡基横断古道,心血来潮,便也想运用《台湾堡图》想瞧瞧我家附近的南港山,百年前的古道面貌是如何模样。南港山是台北市信义区与南港区的分界,山径错综复杂,叫得出名号的登山口就有20个之多,到底哪几条才是货真价实的百年古道呢?
共有约 684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周日(6月30日),法国举行国民议会首轮选举,并将于7月7日举行第二轮选举。选举结果是否会为法国带来该国自二战以来的第一个极右翼政府,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