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自然人文旅记
今天出来走春,前往内湖爬鲤鱼山,并顺登忠勇山。回程时,走圆觉瀑布步道,去寻访一座大正11年的土地公庙。如此安排,刚好可绕一圈O形,路程约两小时。住内湖的二姊夫得知我的内湖走春行,欣然同行,于是两人结伴,同登鲤鱼山、忠勇山。
虎头山是桃园市颇盛名的山丘公园。桃园市位于桃园台地上,地势平坦,仅在虎头山一带拥有山丘绿树,而且毗邻市区,虎头山于是成为桃园市民重要的游憩之地。
从罗马公路上远远遥望鸟嘴山方向起伏的山峰时,心情不禁飞扬起来。虽然一时之间,并不确定哪一座山头才是鸟嘴山,但这耸峙壮丽的山峰,不禁令人神往。鸟嘴山,海拔1350公尺,若座落于台北市,足足可将海拔1120公尺的台北市第一高峰七星山给比了下去。
平溪著名的“三尖”,分别是石笋尖、薯榔尖及峰头尖,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以中央尖取代峰头尖。这种见解不无道理。中央尖,够尖,也够美,位置又座落于孝子山步道系统的精华区域,不像峰头尖那么孤立,偏远难爬。中央尖是平溪附近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尖峭的山峰,鹤立群山之中。我初次从峰头尖东峰附近的岩棱遥遥望见中央尖时,就惊艳不已,心生暗恋之情,有登顶的渴望。
台北县平溪乡以山峦尖峭著名,除“平溪三尖”(石笋尖、薯榔尖、峰头尖)之外,如孝子山、慈母峰、中央尖,也都以山棱险峻著称。平溪的登山步道,或多或少都得辛苦攀爬一番,但我记忆中,却有一条相当平缓的步道,就是瓜寮坑溪步道。
石牛山,位于关西的马武督,是新竹地区的名山,名列台湾小百岳。从关西走118县道,进入马武督,行进至34.5K附近的叉路时,就可看见“石牛山民宿”醒目的招牌,左转进入石牛坑产业道路,顺着指标走,过“石牛山民宿”,继续向前走,不久就抵达了石福宫。石福宫是石牛山两条登山路线的交会处。
最近东湖联外山区道路(康湖路)通车后,东湖与大湖之间的车程缩短为5分钟而已。记得以前,由内湖往东湖,经常塞车,走走停停,有时得花上半个小时以上。康湖路通车之后,由东湖内沟里前往汐止翠湖也变得更为便捷。
笔架山是台北近郊的名山,在民国六、七十年代,我还没有接触登山活动时,就已听说过笔架山及皇帝殿,是一条相当热门的登山路线。年过四十岁,我才开始爬山。在台北近郊闯荡五年多,却没爬过笔架山,说起来实在有些汗颜。今天终于能实地走过笔架连峰。
马那邦山,又名“马拉邦山”,为泰雅族语Manapan译音,是指山容壮丽的意思。马那邦山,为苗栗名山,名列台湾小百岳,以秋冬赏枫著名。不仅如此,马那邦山还可以远眺雪山至大霸尖山之间著名的圣棱线;此外,马那邦山也是昔日的古战场,遗留不少历史遗迹,可说是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丰富的名山。
石光古道位于新竹关西镇西隅的石光里,当地地名为石冈子(石冈仔)。石冈子,是指多石头的丘陵地。当地丘陵山坡多砾石,早期移民选择在山麓建立村庄,因此而得名。石冈子拓垦始于两百年前的乾隆、嘉庆年间,由竹堑社头目卫阿贵率领客籍佃农入垦,在河谷平原种植稻作,其后陆续开发丘陵地,种植茶叶、柑橘及伐樟制脑为业。
最近从新闻得知,台北市文化局文资审查会议,建议指定大稻埕贵德街的陈天来故居“锦记茶行”为市定古迹,这期间刚好又读到山友小周兄写他在迪化街老家的故事-《永乐町六十六番地》(注1)。这新闻及这文章勾起了我两年多以前,走访贵德街及迪化街的旧记忆。
新埔“烧炭窝古道”为昔日湖口与新埔之间农产运销往来的道路,这条古道从新埔上枋寮“双堂屋”附近的烧炭窝口出发,走至烧炭窝底,然后爬过湖口台地,抵达湖口老街,全长约7公里。
我从“文林阁”开始我今天的“文林古道”之行。文林古道就位于新竹芎林乡文林阁后方的山窝地区,我想古道的命名应是出自于文林阁。文林阁是芎林著名的寺庙,也是当地早期最重要的私人学堂。
新竹五指山,位于北埔、竹东、五峰三乡镇的交界,山峰连绵起伏,宛如五指,因而得名。自古以来,五指山即以山形险峙,气势雄壮而闻名,清代的《淡水厅志》将其列为全淡八景之一,号称“指峰凌霄”,而又以“五指连云”被列为“堑南八景”之一。日据时期,五指山获选为台湾十二名胜之一。五指山很受山友喜爱,被列为台湾小百岳,亦被入选为台湾百大名山。
“三段崎古道”位于新竹县新埔、芎林两乡镇的交界处,是昔日芎林乡下山村农民运送柑橘等农作物前往新埔贩卖所走出来的一条道路,大约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随着公路及产业道路的开通,古道运输的功能早已式微,如今只成为单纯的山间农路而已,然而沿途仍可看满山坡的柑橘园,还有古朴的鹅卵石阶路,以及老樟树陪伴着古老的石棚土地公,默默地叙述古道逝去的岁月往事。
踏进黑森林,原本壮阔的箭竹草坡景观,瞬息间,已变为大片茂盛的纯冷杉林,一棵棵笔直挺立冷杉在此绵密地生长着,这是台湾少数仅存的大面积原始森林之一。走在黑森林,一股清新清凉的森林浴感觉拂身,而独行于森林里,闲适怡然,已忘了自己是走在3000公尺的高山上,感觉就像在爬郊山般的轻松自在。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有登高山百岳的念头。后来意外喜获麟儿,打乱了我原本的规划,直至今年下半年,我还想着要趁着冬季来临之前,至少登一座高山百岳。我预定的第一座百岳是合欢群峰中的合欢主峰、东峰或石门山,都在中横公路旁,约一个小时内就能登顶,算是低难度的百岳之选。
百吉,旧称“八结”,位于桃园北横公路进入复兴乡的山区入口,行政区域属于大溪镇复兴里。百吉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多集中于大汉溪及其支流沿岸的河阶及谷地平原。复兴里的范围,包括了现在的百吉、湳仔沟、二层坪、大溪坪、阿姆坪等地,日据时代都属于八结地区。
新竹五指山,位于北埔、竹东、五峰三乡镇的交界,山峰连绵起伏,宛如五指,因而得名。自古以来,五指山即以山形险峙,气势雄壮而闻名,清代的《淡水厅志》将其列为全淡八景之一,号称“指峰凌霄”,而又以“五指连云”被列为“堑南八景”之一。日据时期,五指山获选为台湾十二名胜之一。五指山很受山友喜爱,被列为台湾小百岳,亦被入选为台湾百大名山。
“纸湖古道”,又名“挑纸古道”,位于苗栗狮潭百寿村,是早期村民运送纸品前往苗栗头屋的一条产业道路。百寿村,旧名“纸湖村”,日据时代此地造纸业发达,制纸过程中,须挖辟湖塘,灌注石灰水以浸泡竹子,将竹子纤维分解,制成纸浆,再经过曝晒处理,以制成粗纸。这些用来制纸专用的湖塘,日本人称为“纸湖”,而成为地名的由来。
今天由报纸得知,台北县石碇乡公所重建淡兰古道,刚刚完工,步道由双溪口至石碇老街,全长约2公里。于是趁着下午天候多云凉爽,便带着老婆和孩子前来石碇体验这条新步道。我们走信义快速道路,接北二高台北联络道,至深坑,然后走深坑外环道文山路(106乙县道)至石碇的双溪口。
最近山友提及阳明山的秋芒正绽放,景色煞是迷人。不少山友闻讯纷纷上山赏芒,我也忆起两年前的十月份,带着老婆上大屯主峰赏芒的往事。当时只是纯赏芒,所以便直接开车上大屯山。
今年以来,我的旅行足迹渐及桃竹苗地区,大致都是以中坜为跳板,趁着陪老婆孩子回内坜娘家,然后再从内坜转往附近的县市乡镇寻幽访胜。时间足够则走远,时间不足则在中坜附近的乡镇闲逛,大多只是寻常乡村景致,纯散心兜风而已,若要写旅记,则就未免是小题大做了。
五月的风,就要挥别,脱离不定的晴雨,适合外出走走,这次金山平原的健行之旅,去年也有办,忘了是什么事情耽搁了,所以没有去成,可是还会想去邓丽君的筠园,金山平原有旧机场,古厝,美术馆,以及人间净土的法鼓山,还有怀念的邓丽君歌声,以及一些几年前的回忆。
基隆的五处炮台古迹,我只剩杠子寮炮台尚未写旅记。最近写完白米瓮炮台旅记,心情上便想补写杠子寮炮台旅记,将遗漏的这一篇补齐。我游杠子寮炮台,已经是两年多以前的事了。
汐止姜子寮的福兴宫是我经常来访的地方。福兴宫庙旁的广场设置了一排免费的洗车场,场地相当宽敞,可容十几辆车同时洗车,洗车的用水引自姜子寮溪,水量充沛,每个洗车位都配置水龙头及长水管,对洗车使用者来说相当方便。
蓬莱溪自然生态园区位于苗栗南庄的蓬莱村,以观鱼步道而闻名。这是一个政府结合社区民众封溪护鱼成功的故事。蓬莱溪,旧称“南河”,为苗栗中港溪的上游,原本丰富的鱼群资源,却因滥捕而逐渐枯竭。民国九十年(2001年),南庄乡公所正式公告实施封溪护鱼计划,蓬莱社区居民组织护溪巡逻队,守护河川,使蓬莱溪的生态逐渐恢复稳定。
最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台湾的老树》(远足文化),书中介绍全台32棵老树,我曾见过其中北投清天宫的榕树及观音山凌云寺的老茄苳。我很少专程去探访各地的老树,大多是登山或旅行途中,路经老树时,顺便一睹老树的丰采。
“台一线”和“台三线”是纵贯台湾南北的主要省级公路。台一线,俗称“纵贯线”,历史最为悠久,可说是台湾第一条古道,联系着台湾西部各主要都市城镇;台三线则是深入内山,纵合山区的各个乡镇。台三线因为行经山区,沿途有较多纯朴的小镇与山林美景。今年以来,我的行旅足迹渐及桃竹地区,所走过的景点大多集中于台三线沿线的乡镇。
基隆多雨,也以炮台多而闻名。基隆拥有的炮台遗迹约有十余处,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变化,有的仍然保存完整,有的则只剩残迹而已。目前这些炮台被列为国家古迹的共有五处,都位于基隆港周遭,由西而东分别是大武崙炮台、白米瓮炮台、狮球岭炮台、二沙湾炮台(海门天险)、杠子寮炮台。这几座炮台我都曾经探访过。其中的白米瓮炮台,我曾于十五年前来探访过。
共有约 684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为了救房市,中共多地政府已经打起农民的宅基地的算盘,鼓动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到城市里买房,引发网上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浪。大陆人表示,宅基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千万不能放弃。更有大陆民众指,政府已经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