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四十週年
今天對比新聞的話題是,中國國內以及海外對建立文革博物館的種種看法。我們還要在節目中介紹美國中文互聯網上的一個虛擬文革博物館,以及著名文革研究者王友琴關於文革的一本書。
沒有記憶的民族註定是無知的,不敢記憶的民族只能是平庸的。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四十年了,在北京當局的禁令下,今天的中國人仍然不能對這場荒謬進行深刻反省,預示中國仍難以掙脫造成這場瘋狂的幽靈的魘鎮。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迪採訪報導)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今年五月號出版後,本台記者採訪了該刊的總編輯金鐘。在訪談的第二部分,談到目前中國的掌權者中,有些人正是當年的紅衛兵一代。而他們正阻止民眾對文革的時代公開的回顧和反思,另外在官方的文革之外,是不是還有所謂的人民的文革,金鐘也談到他自己的看法。
大紀元記者朱江、羅曉潔報導/ 由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和紐約市立大學聯合主辦的為期三天的「文革」四十週年國際研討會,5月12日在紐約市立大學史坦登學院拉開帷幕。來自中國大陸、港、澳、美、加、澳和歐洲的五十餘位中外學者與專家齊聚一堂,在披露許多不為人知的文革史實的同時,從多角度多層面分析文革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從而對文革歷史以及中國未來走向進行全面反思。
這個週末正在美國紐約召開的文革四十週年國際研討會,本來邀請了一些中國國內的學者參加會議,但是有8名學者遭到國家安全部門的阻止,沒有成行。
作為下周在柏林召開的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大會的一個重要議題的文化大革命四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已經籌備就緒,估計這將是今年歐洲最大的一次有關文革的研討會。
1976年9月9號,中國共產黨四十多年的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人毛澤東故去,中國舉國上下籠罩在一種沉寂和有些壓抑的氣氛之中。不過,這也預示著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文革即將結束。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迪採訪報導)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今年五月號出版後,本台記者林迪就雜誌內容採訪了該刊總編輯金鐘。在訪談的第一部分,他們談到了中國學者張顯揚對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前四通公司負責人萬潤南回憶他與胡錦濤在清華同學和在「文革」共同經歷的文章。
(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就中共嚴禁紀念文革、胡錦濤承認中共變質、各信仰團體遭受迫害及中共內部危機等問題,大紀元採訪了著名時事政論家凌鋒先生。
再過幾天,就是文革爆發四十周年紀念日,但像改革以來的每一個文革紀念日一樣,中國再次出現外熱內冷的巨大反差。
 (大紀元記者王珍綜合報導)今年是「文革」爆發四十週年,中共官方要求低調處理,不僅在報刊上見不到任何回憶或反思文章,而且在網路搜索引擎上也查不到任何關於文革的資料,中共試圖抹掉這段血腥歷史。
今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六通知”宣告文革正式“爆發”的40周年紀念日。發動文革十年後,“四個偉大”的毛澤東嗚呼哀哉,文革“自動”結束。雖然中共禁止官方與民間開展紀念活動,但是海外中共黑手還無法完全控制的地區,不論是媒體還是民間機構,還是盡力討論與紀念這個被中共自己稱呼的“十年浩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5月12至14日,由21世紀中國基金會在紐...
(亞洲時報記者方德豪5月11日撰文)最近,中國政府正式向公眾公開一批五十年代的外交檔案。其中,關於1955年“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的部份,最讓公眾產生興趣。“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涉及國民黨計劃暗殺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而最近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情報系統對暗殺事件所知甚多,甚至有可能在事前已獲悉暗殺計劃。在“克什米爾公主號”空難中,最終有十一人死亡;究竟周...
「十年一覺揚州夢」,兒時讀此,覺得那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時間。因為對於五五年上小學的我來說,十年前的抗日戰爭就好像夏商週一樣,是極其遙遠的歷史。然而,當我真的開始領略到生命的時候,卻別是一番感覺,不是十年一覺,而是四十年如白駒過隙,人生倏忽。無可奈何的人生,人生的無可奈何,給我留下的都是從四十年前那場文化革命開始的。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厚達八百多頁、大約七 十 萬字的《紅衛兵日記》。作者叫陳煥仁,原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現為四川省政協委 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曾經擔任過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和版權局局 長。據作者說,這部日記是他文革初期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上學,在新北大公社當紅衛兵 時所寫。作者幾乎逐日記錄了那個特殊年代他在北京大...
在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之際,讀到一部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福民公寓》,作者是喻智官。該書題頭說:這是迄今第一部全景式再現大上海市民在文革狂潮中生死沉浮的長篇史話。讀完全書,覺得這句評語很實在,令我急於寫下自己的感想!
金鐘按:張顯揚先生曾是中國社科院馬列所研究員,胡耀邦生前倚重的理論家,一九八七年和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一道被中共開除黨籍(未公開點名)。我曾於二十年前向他作過中國多黨制可能性的專訪。最近特地就文革問題馳函求教,張先生謹以此文作答。從三個層面剖析文革的起因。
(大紀元記者張子純巴黎報道)2006年5月7日下午3點半,中國民主黨法國分部在巴黎台灣文教中心舉辦了「評獨裁專制與文化大革命」的座談會,此次會議邀請了資深媒體人、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主任吳葆璋先生主講,與會人士從自身經歷,反思、評述文化大革命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而災難的根源是共產黨體制的獨裁極權,其中共政權無論怎樣利用暴力、謊言改裝換面、苟延殘喘,都無...
文化大革命開始於1966年春夏之交,這一點殆無爭議;但文革結束於何年何月卻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派人認為文革結束於1969年的中共九大;另一派人認為結束於1976年四人幫垮臺。按照前一種意見,文革是三年(1966-1969);按照後一種意見,文革是十年(1966-1976)。
今年5月16日﹐是中共中央發出“五一六通知”宣告文革正式開始的日子。雖然中共禁止官方與民間開展紀念活動﹐但是海外還是有有心人舉辦討論與紀念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月12至14日﹐由21世紀中國基金會在紐約舉辦的《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文革四十周年國際研討會》。
1966年5月16日,中共發出著名的五一六通知,從而在中國全面展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在文革四十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的女兒接受香港媒體採訪,詳細講述老舍自殺前夕的情況,並呼籲中國當局正視這段歷史。
童真時代的那種甜蜜,那種寧靜,那種任性生活,驟然就被一張“炮打司令部”的 大字報轟陷了。
重慶沙平壩文革墓群,全國唯一一個文革武鬥死難者墓群。(網絡圖片)
收到博大書局寄來的高智晟先生的文集,恰逢文革四十週年前夕。讀著高智晟先生的經歷和選擇,聯想到與紀念文革有關的話題。
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今年三月號出版後,記者林迪就該期內容採訪了總編輯金鐘。在訪問的第三部分,他們談到最近美國和法國出的兩本新書,分別探討世界上的獨裁政治制度還能存活多少年,以及歷史上法國漢學家對中國的三次“編造“。另外還提到了”文革”紅人聶元梓的淒涼晚年,最後介紹對李安的《斷臂山》一片的另一種評論。
四十多名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四日連署提案,要求中國政府籌建文化大革命博物館。不過,參與連署的舒乙(作家老舍之子)、陳漱渝認為,文革涉及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形象,毛澤東形象又與中共的形象緊密相連,因此對於通過提案不表樂觀。
毛澤東集團和劉少奇集團的矛盾終於在1996年,八屆十一中全會前夕爆發。劉想通過合法的手段,在全會用投票方式罷黜毛澤東,毛則先下手為強,退居上海,另組中央,命令自己忠實的追隨者、國防部長林彪派部隊包圍了北京,對北京實行軍事管制,並通知在北京的所有委員,在他未抵京前,全會不得擅自召開。劉不示弱,聲稱過半數中委以同意開會,無需延期,並以維護黨章法紀的名義調遣新疆軍...
共有約 227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當地時間6月1日,歐洲足壇壓軸大戲——歐洲冠軍聯賽(歐冠)決戰在溫布利大球場進行。結果,西甲豪門王家馬德里2:0擊敗德甲勁旅多特蒙德,以9勝4平不敗戰績,奪冠隊史第15個歐冠冠軍,再創歐冠歷史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