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
一位70歲的採藥人,以採藥為生,長年在山林間奔竄,已30年,春秋季節和蛇相遇的次數數不清,被蛇咬的慘痛經驗,更是痛徹心胸,因此久病成良醫,從未給醫生處理過,都是自救解決。他說台灣常見的毒蛇約有六種:百步蛇、鎖鏈蛇、龜殼花、青竹絲、眼鏡蛇、雨傘節。一般蛇很少主動攻擊人,大都因不小心踩到它,為防衛而咬人。
台灣每年被毒蛇咬傷的人數約有300~500人,以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是緊急送至醫院施打蛇毒血清。然而,在中國古代,沒有蛇毒血清可以治療,那古人是如何用當時的中華傳統醫學來急救的呢?
脂肪肝,沒有特殊的症狀,要知道,一個有脂肪肝病的人,在西醫都必須依賴化學或光物理學檢查。可中醫呢,就是靠經驗,觀察病人的經驗。
有些孕婦在妊娠早期會出現惡心嘔吐,不能進食,甚則食入即吐,嘔吐劇烈,猶如阻隔飲食者,稱為惡阻,或妊娠嘔吐(即一般所謂的害喜)。若僅見頭暈厭食,惡心泛泛,嗜酸擇食,或晨起嘔吐痰涎者,則屬妊娠早期常有的現象,可不作疾病論治,一般至妊娠三個月後可自行消失。但若症狀嚴重者,則需加以治療。
蔗有兩種,一種叫中國竹蔗俗稱「紅甘蔗」,皮墨紅色,莖肉富纖維質,多汁液,清甜嫩脆,食而不膩;性質較溫和能滋補,所以有補益功效,具有益氣補脾,和中下氣,滋養保健功能。另一種稱秀貴甘蔗:俗稱「白甘蔗」,外皮綠色,質地粗硬,不適合生吃,產量多,含糖量高。味甘而性涼,有清熱的功效,能清肺熱和清腸胃的熱。
茄子是夏天盛產的蔬果又名酪酥。江浙人稱為六蔬,廣東人稱為矮瓜,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結出的果實可食用,顏色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或白色品種,形狀上也有多種。茄子是一種典型的蔬菜,根據品種的不同,用法多樣。
我在用針灸治病過程中,遇到很多嗜甜的人。糖已經「聲名掃地」,它只含有高熱量,卻缺乏基本營養素,可引發2型糖尿病等,還使人發胖。儘管吃太多甜品對健康有長期的不良影響,很多人卻嗜之如沙漠中的水源。怎麼會這樣呢?
由於天氣而來的,叫做「外因」,有六氣,分別是風、火、暑、濕、燥、寒;病由於情緒而來的,叫 做「內因」,有七情,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從其它各種因素而來的,叫做「不內外因」,例如飲食、勞倦、利器割傷等等。
於麻木的問題,在中醫學裡,沒有像現代醫學所謂神經系統這種概念的認識,中醫主要是從經絡的角度來思考人體營衛氣血的運行。而中醫的經絡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它涵蓋了神經系統、血管系統,甚至包括淋巴系統,以及細胞、組織間的微細循環系統。所以說現代醫學的神經系統,只是中醫經絡系統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要說明「麻木」症狀的發生原因,用經絡系統來思考,應該是比較完整而正確的。
梨,性涼,味甘、微酸。歸肺、胃經。有清熱,化痰,生津,潤燥,解瘡毒、酒毒等功效。主治消渴口乾,傷寒發熱,熱咳,中風不語,噎嗝,反胃,便祕,驚邪等病症。
現代人生活飲食不正常,工作壓力大,門診常遇到因脾胃疾病,如胃痛、胃腸脹氣、胃酸逆流、噯氣等而求診的病人。從治療的角度來看,無論中藥或西藥,都可以很快改善胃部疾病,但實際上許多患有脾胃疾病的人常反復發作,而且不易根治,這是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是許多病患對正確的生活飲食習慣認識不深以及不能持之以恆所致。其實即使是嚴重的胃病,能堅持用對的生活飲食習慣來善待自己的脾...
泌尿系統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主要症狀為疼痛、尿血或排沙石。因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
清熱利濕法,是中醫自古以來治療淋證的大法。用現代的話來說,清熱利濕法有消炎止痛、利尿和促進輸尿管蠕動的功效,可以促進結石的排出。然而當尿路結石在某一部位停留時間較長,特別是較大的結石,就不易被常規的清熱利濕、通淋排石方藥排下。
馬鈴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馬鈴薯在原產地就有幾百個品種,目前全世界就有幾千個品種。馬鈴薯形狀有圓形、卵形和橢圓形,其皮色有紅色、黃色、白色和紫色等不同品種。一般用塊莖上的「芽眼」切下播種,如果用種子種植,很容易就會產生變異,出現新品種。
近代,網路發達,幾乎沒有人不使用網絡的;尤其網路社群出現了之後,很多人都在網上建立不同的「網友關係」。人們越來越依賴網路作為維護人際關係的工具後,養成了網路依賴性,當社群媒體或網路通訊出現異常時,有人就出現焦慮、沮喪……等類似成癮的戒斷反應。這種情況被稱之為「網絡成癮」。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相信有牙痛經驗的朋友對這句話一定非常有深刻的體會,中醫是如何針對牙痛來辨證論治,這一集我們邀請到上海同德堂胡乃文中醫師來探討這問題。
吃剩的食物要不要丟棄?如果怕丟棄可惜,都把它吃掉放在肚子裡,好不好? 不行。吃得太多,卻會令人消化不良。按《千金要方》,平常的飲食應該節制,可是貪味或怕丟了可惜,就吃得多了、吃得太飽了,腹中產生太多廢氣而感覺脹膨膨的,也可能致生上吐下瀉的那種病,古人稱之為「霍亂」,現代人稱之為「腸胃炎」。
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開宗明義篇──〈上古天真論〉中提到人應該如何養生才會長壽。應該起居作息正常、飲食有節制、工作休息比例適中、符合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也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配合四季節氣的更替,所以能心神合一,盡終天年,成為百歲人瑞。
肉芽是一個俗稱,它指突出皮膚表面的贅疣。有的小如粟米,有的大如蠶豆,有的只是稍稍突出表皮,有的細細長長掛在皮膚表面。所發之數多少不一,或聚或散。有的肉芽皮色與正常皮膚接近,有的呈褐色、土褐色。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將中藥貼敷於特定的穴位上,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的熱刺激與藥效作用,就能達到治病與防病的效果。
中國老祖宗很早就有預防醫學的概念。面對即將來臨的炎炎夏季,我們採訪到林貴中醫師,請她協助讀者重溫古人「夏季養陽」的智慧,做好夏季養生保健。
痛,一定要吃藥嗎?痛,有時是很難忍受的,可如果感到不能忍受,就吃藥「止痛」,那絕非「治痛」。筆者的答案就是:痛,不應該立刻使用止痛藥。
某日門診,不約而同陸陸續續的出現頭痛、牙痛、喉嚨痛、右膝痛、腰痛、生理痛、腳痛等病患前來求診,我除了診視外,最終還是給予消炎止痛藥服用,甚至有病人要求是否可施打止痛針速效……因為今日仍需上工。
熬夜晚睡容易卵巢早衰,增加不孕症的機會。現在要跟大家分享H小姐的故事,她因為工作輪班、長期熬夜,卵巢衰竭的程度讓西醫師也搖頭,反而介紹她試試中醫調養。
《本草備要》認為,它有「其氣入口,不循常度,頃刻而周一身,令人通體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飢能使飽,飽能使飢」的功能;當時的人們已經使用它代替飲酒代替飲茶之後,卻發現成癮了,所以又叫它「相思草」。原文云,「人以代酒代茗,終身不厭,故一名相思草」。
大家對餐桌上的薑都不陌生,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古時神農嘗百草,誤食毒蘑菇腹痛如刀絞,昏倒在地。醒來時發現自己倒在一片嫩嫩的清香味的尖葉子叢裡,聞著葉子的香味,他感覺身體很舒服。他知道是聞了葉子的清香解毒救了他。於是拔出葉子與根莖,嚼服。不久便出水樣物,身體很快恢復正常。
常常有患者一進來就跟我說:「醫生,我最近火氣很大。」我問是怎麼樣火氣大?患者回答:「就是最近覺得口乾舌燥,一直想喝水啊。」
《黃帝內經》認為很早很早以前的人,他們懂得自然的道理;他們懂得做任何事物,都在自然的基礎上,包括自己的身體保健方面;因此,那時的人壽命長可達百歲,並且動作也沒有不利落的表現。反而,因為歷史演變的結果,後來的人,不懂自然的道理,於是,違反自然之道生活,年僅半百就開始身體變差了。
臨床上許多手指及手臂麻痛的患者,大部分是C6/C7或C7/T1椎體偏位或椎體兩側肌肉韌帶緊繃而導致頸椎神經壓迫的結果。而醫學上所說的椎間盤突出,其實也是椎體偏位或椎體兩側肌肉韌帶緊繃的結果。所以經由儀器檢查發現有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麻痛而必須做手術治療的患者,大部分是可以透過將偏移的椎體復位以及讓椎體兩側的肌肉韌帶放鬆而使病情得到改善,不用服用任何的藥物或...
中醫認為肌肉屬於脾所管,脾屬土、主濕氣,濕則重著;過度的濕氣令肌肉重著,於是在走路、跑步等需要大量肌肉運動之時,感覺沉重的感覺,那就是濕氣了。
共有約 127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