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睡眠不足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常見反應通常是脾氣暴躁、糊塗及易怒。美國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對兒童影響是深遠的,會令兒童成年後更易罹患抑鬱症和焦慮症。
英國政府早前計劃開徵糖稅以遏制兒童肥胖問題,但最新的研究發現,脂肪才是肥胖的主因。
我們生存的地球遍佈著江、河、湖、海,通常又稱為「藍色空間」(blue space)。當我們在海邊漫步時,一波一波的海浪帶給我們心靈放鬆與平和的感覺;站在瀑布旁,我們感到精力充沛;有時望向窗外迷人的山光湖影,也能讓我們心曠神怡。大自然的奧秘似乎就蘊藏在江河湖海之中,撫慰著人們的心靈。科學家說,這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正面的、快樂和幸福的感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燒是難免的,但多數父母認為發燒是「壞事」,經常憂心如焚,束手無策!為了安心,退燒藥「降溫」最穩妥。其實,發燒對孩子來講不全是壞事,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安然度過?
家中小兒發燒,父母驚慌失措,急急忙忙幫孩子退燒,抱著孩子半夜掛急診,擔心孩子腦子會燒壞,出現智能不足等後遺症,那麼小兒發燒後,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小兒發燒是否會出現智能障礙呢?
許多身體的不適,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所造成。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調整日常生活方式,就能對,狀況產生重大影響,更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
隨著3C通訊產品日趨普遍,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吵鬧‏或打擾,早早的就讓孩童接觸手機或平板電腦,使得3C產品很快地成為孩子的數位保姆,出現了許多「小小低頭族」或「小小滑手族」。但專家呼籲三歲前的幼兒不要接觸3C產品。
母親懷孕期間的精神壓力大,會導致孩子日後出現一些狀況,最新獲證實的一種是自閉症。美國密蘇里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兩組自閉症兒童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或是曾承受高度壓力,或其身上有某種壓力敏感基因。據信,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幫助確定哪些承受壓力的孕婦生出的孩子罹患自閉症風險更大。
小到口吃或閱讀障礙,大到自閉症,兒童語言障礙是很多兒童在成長發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是這對很多華人家長來講還是比較陌生的疾病,家長應該如何辨識孩子是否存在著語言障礙問題,如何幫助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恢復健康呢?本期我們將和紐約曼哈頓兒科醫生、語言治療專家伍寶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牙齒從小保養 看牙不再是噩夢:每當給孩子看牙科的時候,是否尖叫、又哭又鬧,這幾乎是牙科診所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目,刺耳的鑽牙聲,畢竟大人都有點害怕,不管小孩再怎麼不配合,為了讓他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作為爸爸媽媽是要絞盡腦汁,連哄帶騙,讓小朋友乖乖的坐上這個診療椅。
大家都知道免疫力強的人不容易生病,免疫力弱的人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襲。免疫系統是人體自身攜帶的防禦機能,可以說是人體的「抗病部隊」,幫助阻隔或消滅入侵的病毒或病菌,捍衛人體健康。
今天是清明假期第3天,也是兒童節,國健署表示,多數兒童室外活動不足,看螢幕時間卻過長,呼籲爸媽們趁連假帶孩子外出親近大自然,遠離3C產品,打敗惡視力。
為防寶寶蛀牙,不少媽咪從懷孕就開始吞氟片,但牙醫師表示,氟根本無法透過胎盤,吃了無效,呼籲媽咪們注意自身口腔健康,寶寶長牙就塗氟,更能有效預防蛀牙。
答案就是:因為眼白結膜急性水腫,漲起來的眼白結膜圍住了黑眼珠角膜,就好像黑眼珠陷沒在一團白色荔枝果肉裡,起因是因為眼睛過敏發癢,更正確的說,是因為:眼睛癢「就揉了一下」。
(大紀元記者俞元舊金山報導)得了皮膚病的人,最能體會那種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痛苦:一抓就掉皮屑,流水,紅紅的!有的頭皮上、臉上、身上都是……患者感到無法見人,痛苦萬分。中西醫是怎麼治療的?皮膚病到底能不能根治呢?有沒有不用藥、不紮針就徹底治癒的呢?
每天長時間低頭盯著電子設備,已經引致一種相當普遍的現代病——「短信脖」(text neck,又稱簡訊頸),且出現低齡化趨勢。近期,美國科羅拉多州一位14歲的女中學生就確診了此症,令為她添置手機的父母始料未及。
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教孩子怎麼用痰桶、怎樣說謝謝,對其成長都很重要,但可能少有人想過,愛在孩子長大成人過程中究竟多重要。為了讓孩子快樂健康地生活,寓教於愛很關鍵;而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愛越多,他們的大腦發育得越好。
最近,有一對剛剛生下第三個寶寶的夫妻聯繫我,寶寶顯得很難受,但他們找不出原因。三個月大的小嬰兒總也不休息,是奶水的原因,還是疼痛?到底為甚麼?以我的經驗(我有兒童心理學學位,是一名替代療法醫師),有的寶寶正處於適應出生或自己身體的過程中。運用「追溯前世療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有的人能回憶起自己降生的過程,有關的細節...
(大紀元記者王文旭舊金山報導)冬天是感冒、哮喘、痛經等過敏性和虛寒類疾病的高發季節。傳統中醫順應四時氣候特點,創造出一種內病外治的傳統療法—三九貼,對這些疾病冬病冬治,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中南美洲出現的茲卡(ZIka)病毒,目前正呈現爆發感染之勢。世界衛生組織預計,此病毒在美洲可能感染300萬~400萬人,將傳播至南美、中美甚至北美所有地區,民眾,尤其是孕婦需防蚊蟲叮咬。
《兒科》(Pediatrics)雜誌新近介紹了一則病例,警告醫生,給1歲以下嬰兒開出植物配方奶代替母乳或嬰兒配方牛奶,可能會讓寶寶罹患現已十分罕見的壞血病。
您開車時車上有嬰兒麼?基於最新的撞車測試,權威車評雜誌《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前不久提出車上兒童座椅的新安全建議,敦促家長們讓孩子在更早的年齡停用嬰兒提籃(Infant Carrier)座椅,而使用面朝車後方的敞篷座椅。
很少有人會想到,出生時幾乎無腦的亞歷克斯今年已經和爸爸媽媽幸福生活了十年。雖然醫生曾預言她會隨時離開人間,可是亞歷克斯健康狀況良好,將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食鹽中含有大約40%鈉。儘管醫學界一直提出警告,每人每日「鈉」攝取量應該不超過2,300毫克,如果超過每天攝取標準,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新的報告表明,美國人還是吃太多鹽。90%的兒童和89%的成人「鈉」攝取量超過2,300毫克,過多的鹽份不知不覺中,透過各種方式進入我們飲食中。
天氣日漸寒冷,晝夜溫差大,過敏性體質的小朋友很容易出現鼻塞、鼻炎,甚至引發至氣喘,以致出現夜間睡不好覺,白天沒精神、易疲倦、胃口差等症狀。這讓很多家長焦慮不安,看醫生、吃西藥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天氣一變,症狀反反復復不能徹底解決。
在節日接踵而至的秋冬季節裡,如果少了裝飾蠟燭,居室會顯得不夠靚麗;很多人也喜歡暖暖地窩在家中看書,點上香氛蠟燭,就更有思想「火花」了。但近期的一些研究則讓我們認真考慮:為了健康,是不是應該把這些東西都扔掉。 
台灣演員、「杭州小籠湯包」少東楊銘威16日出席公益活動,首次坦承自己曾是個「癮君子」,他表示,「之前年紀小不懂事……高中時因為失戀學會抽菸;後來因為工作環境有許多人都抽菸,7年下來自己的菸癮越來越重,最高一天可以抽完一包菸!」對戒菸毫無毅力的他,自從聽到老婆方志友懷孕的消息,就下決心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要戒菸成功!
加州吉他學校成立於2011年,這裡的教師有深厚的音樂造詣,他們或畢業於知名音樂學院,或師從名師。他們經常參與大師級的演奏會或跨國演出,有著一流的演出水準。
她從小飽受深度近視之苦,恢復正常的視力,成為她日後求學的一大動力。如今,她心想事成,成為一名出色的眼科醫生,不但自己摘掉了厚厚的眼鏡,還幫助數千人,不動手術,扔掉了厚厚的眼鏡片。
美國小兒科雜誌《Pediatrics》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父母們是電視上許多兒童食品和飲料誤導性廣告的目標,成為兒童健康的一大隱憂。
共有約 85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五(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三天的訪華行程。此次訪問在關鍵爭議問題上進展甚微。中共外長王毅在會面期間,在多方面試圖將責任推給美國,布林肯則一一予以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