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北非反獨裁風潮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敘哈馬市維權人士卡米爾週三表示,敘軍在數千人的示威活動中以實彈射擊示威人群,致6人喪生,另外在霍姆斯,阿勒頗和伊德利卜也有人喪生。阿盟觀察組已抵霍姆斯,稱一切平靜。
(大紀元記者綜合報導)在國際社會施壓下,埃及法院週二諭令軍方不得再對被羈押的女性強制進行處女檢驗。穆巴拉克相隔3月後,週三再度出庭應審。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美國媒體報導,遭罷黜的也門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向美國使館申請赴美就醫,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已有條件同意申請,但白宮對此予以否認。
(大紀元記者綜合報導)敘利亞政府對霍姆斯(Homs)的鎮壓,近來已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據敘利亞人權觀察消息,在霍姆斯發生的槍戰和砲擊已造成26人死亡。由阿拉比(Nabil al-Arabi)率領的首批50人阿盟觀察團,週一抵達敘利亞。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敘利亞維權人士週六(24日)表示,該區再次被效忠阿薩德的軍隊攻擊。霍姆斯(Homs)城市的居民呼籲西方干預。反政府人士指自殺炸彈乃官方籌劃。
週五(23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生兩起造成44人死亡、166多人受傷的汽車自殺爆炸案後,有人以「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的名義在網絡上聲稱,該組織是這兩案的幕後主謀。不過穆斯林兄弟會的發言人在週六(24日)否認組織犯案,並指控這是統治者捏造的謊言。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敘利亞維權人士21日表示,效忠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部隊20日在西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與倒戈軍隊激戰時,起殺害了約250個人,其中大多數為平民。
(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編譯報導)埃及新一輪要求軍政府還政於民的示威抗爭,已受到軍警持續鎮壓了6天,其中一名女性遭暴力毆打的畫面在網路上公布,引起埃及上萬婦女的抗議及國際的強烈譴責。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關注敘利亞反政府運動的人權團體指出,北部的伊特利布省(Idlib)約有70多名士兵,12月19日因企圖逃離政府軍基地,加入反政府派而遭到槍擊。事件發生前不久,敘利亞當局剛剛同意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提出的和平計畫,並同意觀察團進入敘利亞。
埃及軍隊在群眾反軍政府示威的第二天(17日)清晨,手執警棍衝進開羅塔利爾廣場(Tahrir Square),毆打示威者,並焚燒帳篷,二天來已致9死354傷。
敘軍報復起義軍的襲擊,攻擊平民,還越境黎巴嫩攻擊。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皮萊(Navi Pillay)週二呼籲,將敘利亞暴力事件交國際刑事法庭遭俄羅斯反對。敘利亞全國理事會(SNC)表示,反對派主要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週五(16日)將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召開。
(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編譯報導)敘利亞的暴力鎮壓仍如火如荼,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官員皮萊(Navi Pillay)日前向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中表示,在反政府示威活動中,已高達5000人死亡、1萬4000名民眾被捕。皮萊呼籲安理會盡速採取行動,將敘利亞提交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
(大紀元記者萬平編譯)敘利亞人權家和居民表示,敘利亞爆發示威9個月以來,數百名敘利亞南部的起義軍人與忠於總統阿薩德的部隊在南部爆發激戰。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否認自己該為數以千計抗議人士慘遭殺害負責,並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鎮壓部隊並非由他主導。他說對死去人民感到遺憾,但不會內疚。美法大使返大馬士革,聲援敘民眾爭自由。土敘邊境爆戰爭。
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馬克戴斯(Jihad al-Makdesi)週一(5日)表示,敘國考慮接受阿拉伯國家聯盟所提出,結束敘利亞8個月來對示威民眾的暴力鎮壓計畫,並希望能盡快的簽署這項協議。這也是敘利亞不顧國際輿論持續鎮壓人民,迫使阿盟決定對敘利亞進行經濟制裁後,首次做出的一次積極正面的回應。
敘利亞維權人士週日(4日)宣稱,敘利亞一個鄰近土耳其邊界的情治單位,有十多名秘密警察計畫性的發動集體叛逃事件。這次事件是自阿薩德總統,開始對爭民主的民眾進行血腥軍事鎮壓以來,發生的最大一次軍警叛逃事件。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日通過決議,強烈譴責敘利亞安全部隊實施的「大規模和系統性暴力」,並要求對敘利亞國內暴力進行專門調查。此決議除了6票棄權及中共、俄羅斯、古巴等四國反對外,獲得了其它國家的一致通過。敘土邊境的伊德利卜市抗暴軍與政府軍激戰,至少25人亡。
在阿拉伯世界的獨裁政權在全球自由浪潮中一個一個接連凋零的情況下,下一個是伊朗還是敘利亞,讓人們霧裡看花,猜不透這個謎底。這一個星期以來,大陸媒體鼓吹俄羅斯要與美國對峙敘利亞,把阿薩德(敘利亞獨裁者)推到風頭浪尖上。
聯合國週一(28日)發表一份對敘利亞的人權報告,指稱敘利亞政府從3月至11月初,約9個月的時間內已虐殺256名兒童,其中竟包括一名年僅2歲的女嬰,女嬰遭殺害的理由是,讓她沒有機會長大成為一個示威者。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敘利亞外交部長莫蘭(Walid Muallem)28日在記者會上,抨擊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停止與敘利亞央行的交易行為是「經濟戰爭宣言」;稱阿盟已關閉所有對話「窗口」,如同把敘利亞關進監牢一樣。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埃及28日上午8時開始「後穆巴拉克」時代的首次民主選興,大部分民眾興致高昂的參與這自由時代來臨的象徵;另一方面,首都開羅解放廣場要求軍方立即交權的抗議仍在持續著。
阿拉伯國家聯盟代表27日在埃及首都開羅通過決議,對繼續鎮壓民眾示威活動的敘利亞政府實施包括凍結資產和物資禁運等方式的制裁,以迫使敘利亞政府結束同反對派的對抗。敘方則抨擊制裁行動是對阿拉伯團結的破壞和背叛。
(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導)阿拉伯聯盟(Arab League)向敘利亞發出准許觀察員進入的最後通牒期限已過,但大馬士革當局仍未做出反應。阿盟26日在埃及開羅開會商討制裁措施,包括中止與敘利亞的航班、停止與敘利亞央行往來、凍結政府帳戶並停止金融交易,但黎巴嫩和伊拉克的經濟依賴敘利亞較大,對此持保留意見。而敘利亞自由軍力量也日益壯大。
11月25日周五,北非國家摩洛哥舉行提前立法選舉,選舉議會下院395名議員。外界認為這次選舉,是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為避免民間變革呼籲演變成茉莉花革命而推出的憲法改革。目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選民是否積極投票、伊斯蘭激進勢力團體在這次選舉中的表現等。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埃及開羅解放廣場要求軍方還政於民的抗議持續1週後,軍方公開道歉並宣布穆巴拉克時代的舊總理甘蘇瑞(Kamal al-Ganzouri)為臨時總理,然而軍事領政的狀態依然如故,埃及民眾25日持續號召百萬人士抗議,雙方可能開始長期對峙。
聯合國大會人權理事會週二以高票通過一項譴責敘利亞決議案,中國和俄羅斯則是投了棄權票。在國際一致譴責聲中,俄羅斯航母和3艘軍艦開赴敘利亞海域。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決議案強烈譴責敘利亞當局嚴重和大規模地侵犯人權行為,要求敘利亞當局立即停止肆意逮捕、綁架、對被拘留者實施酷刑和虐待的行為。
土耳其總理22日,首次呼籲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下台,以免步上暴力鎮壓人民而下場悲慘的卡扎菲後塵。
(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編譯報導)根據也門的國家電視台報導,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於11月23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Riyadh)簽署了海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所倡議的權力移交協議。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埃及開羅要求軍政府交出權力的抗爭23日進入第5天,抗議者拒絕軍政府提出的大選時間及新總理安排,堅持軍方立即下台。連日來軍警與抗議人士的對峙已使死亡人數增加至38人。國際社會向埃及軍政府施壓,要求停止暴力鎮壓反政府抗議活動。
(大紀元記者萬平編譯)埃及首都開羅的反軍政府抗議活動連續第三天爆發暴力衝突,示威者與軍警衝突不斷升級,一些人多次試圖衝擊塔利爾廣場(Tahrir Square)附近的內政部大樓。總理謝拉伕領導的內閣對近日發生的軍警衝突不滿,已率內閣向軍方總辭,但軍方尚未接受。多城號召週二擴大抗議活動。
共有約 141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2024年6月1日至13日不到兩週內,至少13名中共高級官員病亡,全是中共黨員,包括兩名中將、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鄭炳清、原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宗順留,一名副省部級高官、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汪峽,以及年僅54歲的廣東省珠海市商務局副局長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