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在吸毒?

人气 90
标签:

 近日,频频有关于名人吸毒的传闻,比如某著名模特在经媒体披露因吸毒被公安查获以后,又在最近几天忙于辟谣——说可能是有人给她设套,自己是清白的。

  据了解,长期以来,在北京娱乐圈里的确存在程度不同的“HI(嗨)族”。一些知名的歌手写手都是这一族的成员,他们比较经常的方式是共同分享大麻或者吞服摇头丸。一位在圈内时间比较长的娱乐记者说,和娱乐圈的朋友聚会,经常会有人劝你HI(嗨)一下。比如说,有一次他在一个酒吧情绪低落,旁边就有人问他尝试过摇头丸没有。他说不知道哪里能买到摇头丸,那个人告诉他自己手里就有。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对名人吸毒持持宽容态度,甚至一些与名人很近的人,他们认为名人有很大的压力,同时作为名人还需要保持状态,所以一些名人只好寻找药物的帮助。还有一些人认为,吸毒只要没有妨碍别人,就是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位圈内人士还对记者振振有辞:“名人吸毒与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在世界各地都有吸毒的名人。比如说前阿根廷著名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曾经因为吸毒而遭到过警方的制裁,可是似乎是无济于事。今年一月,著名黑人歌后惠特尼‧休斯顿在夏威夷机场,被查出携带15.2克的大麻,旋即被夏威夷地检署起诉。还有奥斯卡影帝道格拉斯,几乎“五毒俱全”,他不仅是吸毒,而且还滥嫖、狂赌。再说解放前国内很多知名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地吸食毒品,但是人们依然喜欢他们。”正是这种观点流行,所以说,很多名人并不认为吸毒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假如他们不能保持状态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说对于一个歌手,如果他没有状态,那么很可能失去歌迷,这是不可忍受的事情。据调查,许多歌手就是在感觉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才转向毒品。他们希望靠毒品的神奇力量延长艺术生命。还有一些“码字儿”的,年轻的时候思路敏捷,获得很高声誉,人到中年,创作力衰退,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不甘于寂寞,那么往往会选择毒品,因为他们认为毒品能刺激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假如名人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不那么为声名所累的话,也许他们对毒品的抵制力就强一些了。

  一些演艺中人在得知记者对这一专题的采访时,对记者说:你们是不是要点名批评明星们如何不珍惜声誉?其实我们换换自己的脑子,碍别人什么事情了?

  一位长期从事有关方面研究的专家认为,在北京的确有一些名人与毒品有染,尤其是摇滚圈的一些歌手,比如说曾经因吸毒被媒体披露过的罗琦,一名原本很有希望的歌手,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声息了。这说明什么?这至少说明毒品不能百分之百地使一个人获得长久的成功,成功还是要靠脚踏实地靠勤奋。这个道理名人并不是不懂,为什么还有名人要尝试吸毒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是名人,他们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丑闻的事情,对于他们恰巧可以提高知名度。比如说世界上最著名的“坏女孩”麦当娜———她又唱歌;又演电影;一会儿拍个写真集,全裸体上镜;一会儿在电视上脏话连篇。但名气越来越大,票房价值越来越高,甚至带动了一种向恶的社会风气。以致今年美国媒界流行一种说法:今日好莱坞成了“坏女孩”的天下。此风也传到了国内,尤其对于艺术界演艺界的名人,争先恐后地怕跟不上潮流,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结果很多演艺圈中的人,才华一般,倒是在“学坏”这一点上“比学赶帮”。这种风气使演艺圈的吸毒风气越演越烈。明星们认为吸毒不但不影响他们的身价,反而给自己增加了一种神秘感,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更刺激了追星族狂热的好奇心。或许正是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喜爱明星,对明星们来说做了任何坏事很容易变成好事,他们总是可以立地成佛,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记者近日还采访了北京市戒毒中心,一个被强制戒毒的人员对记者坦言:有些名人说“吸毒可以提升创作的灵感,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吧,吸了毒之后,特想睡觉,或是有一种过电影的幻觉,好多的幻觉情景在眼前闪过,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和力气去提升什么创作的灵感,不可能的事儿!”

  据了解,这个戒毒中心虽然接收过很多吸毒人员,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名人到这里来戒毒。为什么呢?一位接受采访的胡女士认为,目前国内有吸毒嗜好的名人,手中有一些钱(这是个先决条件),加上生活的周围环境对他们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他们中间很多的人都认为,不吸上一点儿毒品,好像显得没有高贵人的身份一样,所以,名人中吸毒的人也就多起来了。有很多的吸毒名人,特别是他们当中身处娱乐圈的人在谈到其吸毒的理由时,总会把“有助于提升创作灵感”的说法搬出来抵挡各种质询。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戒毒愿望。就算有的人真打算戒毒,往往也不会选择强制戒毒进戒毒所这种方法,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怎么能和老百姓在一个地方戒毒呢?

  记者在戒毒中心见到一位正在被强制戒毒的女士,她说因为自己吸毒,所以对“同党”有天生的敏感,她当时做汽车销售生意,曾经见过一个电视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演员到她那里买车,那个演员面部黄瘦,情绪不好,一副病态的样子,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正在吸毒。这位目前正在戒毒的女士对记者说:“不知道这位幸运的红星是否还是手握烟枪,希望他可以有所醒悟。毕竟吸毒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当然对于名人来说,绝大多数还是洁身自好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沾染上了吸毒的恶习。据了解,这些沾染了吸毒恶习的名人的“第一次”都是非常偶然的,比如说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家对记者说,这是一个圈子,大家常常在一起聚会,酒吧、迪厅或者某个朋友的家里,有的时候高兴就会互相传递一支雪茄,雪茄里面有大麻,或者是把摇头丸泡在可乐里,每人一口的轮着喝,非常有气氛。这个时候,往往会觉得高兴嘛,就抽了喝了,以为不会上瘾,一次两次确实不会上瘾,但是等到上瘾就晚了。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分彼此的,等上瘾了,就要自己花钱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免费的大麻让你永远免费地享用了。

还有一位作家,原来一直对毒品有很强的自制力,但是在遭遇到一些感情挫折以及面临知名度下降、创作灵感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后,他从此开始“飞”了。他最初的“飞”也是听了一些圈里人的建议,甚至有人告诉他伟大的作品都是在不寻常的状态里创作出来的,结果他上了路。他说如果写不出更好的作品,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一位社会学教授认为,名人明星吸毒与他们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哪些明星会吸毒呢?教授认为那些把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看作是保持自己的知名度的名人明星非常容易尝试毒品。据他研究,一个人如果功利心太强,就不会把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谦虚的人看作是重要的,他会认为做个老实巴交对任何人没有伤害的小民百姓不是自己的人生目的。很多名人特别喜欢鲜花掌声,可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个名人或者一个明星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新东西出来,就很容易被遗忘掉。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因为大部分名人或者明星他们不能忍受这种失落,所以他们宁肯任性放荡不羁,就像一个不被母亲关注的孩子为了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故意犯错误去惹是生非。比如说巴西的很多足球明星,在巴西,足球被作为国球,可以想见他们的足球明星所受到的崇拜,结果呢这些明星都有各种令人厌恶的毛病———比如说傲慢、性格暴躁、好斗等等。因此,这位教授认为那些公众关注度高的名人吸毒,以致最后“像草一样不能自拔”,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身处的不良环境以及自己对成功和失败缺乏必要的认识。

  教授的这个观点被一位在人群中找寻“买主”的人所验证,他说他能一眼就识别出哪些明星将是自己的顾客。一般来说,虚荣心强,不愿意承认失败或者经受不起挫折的明星,他们实际上内心非常脆弱,经常感到无助,这样的明星最容易相信毒品。(华报网)


    相关文章
    

  • 港警需加强巡逻凤德村灭毒 (12/28/2000)    
  • 毒赌酒毁了一家 幼儿溺死 爸爸送办 (12/26/2000)    
  • 海南: 青少年吸毒群体陡增 (12/18/2000)    
  • 16岁“二奶”重返校园读书 (12/18/2000)    
  • 砖砸妇女 德瑞克遭判廿五年徒刑 (12/15/2000)    
  • 你有赌瘾吗? (12/9/2000)    
  • 小心!可怕的赌瘾! (12/9/2000)    
  • 挪威毒品问题日趋严重 (12/4/2000)    
  • 毒品让医生丧尽天良 居然卖刚出生的亲儿 (12/3/2000)    
  • 香港:青少年犯罪不容忽视 预防措施应从小做起 (12/3/2000)    
  • 吸毒孕妇结苦果:新生儿竟是“瘾君子” (11/11/2000)    
  • 吸毒加剧东南亚爱滋病传播 (11/4/2000)    
  • 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吸毒问题日趋严重 (10/31/2000)    
  • 【特别报导】教育部新法律惹来争议:吸毒史葬送助学金资格,是治病救人还是落井下石? (10/25/2000)    
  • 英国每十个青少年中就有四个吸过大麻 (10/12/2000)    
  • 英政府劝吁善心人施舍乞丐以物代钱 (10/9/2000)    
  • 智利警方缉毒半年逾九吨 (9/18/2000)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