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流感袭两岸!—-应以平常心对待美国新政策

陈大哲 (美国 旧金山)

人气 6
标签:

华府高层一连串“吹风”,为两岸之春带来美式流行性感冒,都有如穿上一套沉重的寒衣。

布什总统说了一句“华府和北京不是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北京头头立刻神经衰弱、紧张兮兮。国务卿鲍威尔认为“两岸之间任何解决分裂的方式,都必须照顾两岸人民的意愿”,台湾当局也为之寝食难安,忧心忡忡……两岸一路来都强调不希望第三者“过问”内政,却对美国表态如此“敏感”、非常“在意”,恰足以显示双方之间有一个“统一”的交叉点,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途运程,寄托于老美的颦嗔喜怒之间?

必须指出:美国(与大部分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出发自代表广大人民意愿的根本利益,所谓两党外交(的底蕴),实系美国利益(的内涵),一切以本国处境的依归,而不是一个人(领导人)或一个党可以断然“话事”。就中国政策而言,自从卡特总统时期美中建交以后,经过雷根、老布什、克林顿直至刚上任的小布什,基本上决策仍然是一脉相承、两岸交好。也就是一方面恪守建交三公报,一方面尊重台湾关系法。即使每一位总统(或政党)执政,由于主客观形势发展,内外在条件转化,而有一些技术性的调适,惟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有其底线。美国认同大陆的国际地位,也重视台湾的战略价值,从而制定一条比较均衡而稳定的对华政策,希望促成双方在会议桌上解决争端,在此之前则保持现状。故此,美国虽不欲台湾说出或做出刺激大陆言行,把自己拖入一场区域或全球大战,但如果共方硬要越过台湾海峡这个雷池,美国也必将扮演警察和消防员的角色。被认为向中共“示弱”的克林顿,一九九六年中共大搞导弹秀,并派出两艘航空母舰开往台峡“示强”就是一个最有力的例证。

事实上,最近华府官员一些相关谈话,和前几任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例如说竞争对手,不一定指的是军事,更可能属于“泛泛之言”—-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在内……有竞争才有进步,是对手也可联手(克林顿战略伙伴的界说,并没有排除竞争对手的成分)。而正如克林顿主张两岸解决方式要注意到台湾人民的愿望,并非意味着只要照顾台湾人民的愿望或不要支持大陆人民的愿望。鲍威尔所说要兼顾两岸人民的愿望,其中自然包容大陆和台湾在内。(究极说,台湾人和大陆人对和平民主统一理念非常接近,勿将大陆人民混同于保守的当权派。)所不同者,克林顿的重点,在于对大陆的回应,鲍威尔的发言则以两岸为对象,可以说是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新任安全事务负责人赖斯进一步要求两岸和平相处,保持现况,设若有意外作为,美国则势必介入,也就给双方一本“贴士”,台湾如宣布独立,对大陆挑舋,美国将向台施以必要的压力,大陆如悍然动武,向台湾突袭,美国也会采取遏阻的对策,足见美国新政府对华立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修正”,逐渐由暧昧转向透明。

总之,美国对华政策,是立足于本国利益,又着眼于两岸实情kk欢迎大陆的市场和顾客,维系半伙伴和准对手的均势,看好台湾的民主法治,成为大陆政治改革的样板。两岸能精通美国的国情特色,也就不必“自寻烦恼”。

明乎此,台湾朝野应该建立“自求多福”信念,客观和正确地评估自己在美、中、台三角习题中的分量。充分认知中华民国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殊毋须改台湾名义“自我缩水”,大陆和台湾都各是中国(广义的)一部分,两岸的统一应在“一国良制”的大方向下和平解决,当前要务之一是互相尊重既成事实,逐步扩增大沟通交流,这是该兼顾两岸人民愿望,而又符合美国人民利益的唯一方式,始能开创两岸双赢、三方(美、中、台)三利的新运荣景。只要台湾各政党以国为重,精诚团结,健全民主制度,经贸力争上游,获得同为自由国家的美国继续支持诚然是意料中事,理得自心安,道正必多助,又何必怀有杞忧?

至于中共方面,尤切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宜对美中难结,作出自我省思。不能只怪美国列为竞争者,先得检讨自己不也把美国当做假想敌吗?本身穷兵黩武、扩军备战,扬言要把核弹投下洛杉矶,却又反对美国发展国内及国际防御导弹体系,等于要人家“缴械”,而任由“挨打”,这边厢忙着和俄国军事牵手,长期向台湾文攻武吓,那边厢警告美国安保同盟,不得对台湾军售,岂不是只许自家放火,不准他人点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霸王腔”,只能将自己“妖魔化”而已。(中共也该实事求是、扪心自问,台湾没有能力“反攻大陆”,大陆军力又和美国差了一大截,若为打自己骨肉,而赔上现代化建设,值得吗?)

最好笑者莫过于中共驻美官员,走后门,找“老爷”,劝老布什向儿子施压加“影响力”。美国是一个人权第一、民意至上的国家,凡事以民为主,依法行治,小布什虽是一国之长,不可能唱“君权神”,老布什虽是国长之父,不可能搞“父权子从”。众所周知,北京不知,中共官员恰是在错误的时间(廿一世纪)、错误的地方(民主国家),和错误的对象(退休政要)进行一场错误的试探。

我们建议,两岸不但要真正了解美国,也必须彻底了解自己,唯知人知己,始百发百中,才不会染上流行性感冒或政治敏感症。 (金山论坛)


    相关文章
    

  • 【纪元特稿】陈奎德:酷评克林顿对华政策 (1/27/2001)    
  • 陆委会发言人林中斌:布什亚洲问题比克林顿有深度 (1/26/2001)    
  • 美国总统换人 中国调整外交 (1/23/2001)    
  • 武器售台–布什对华政策一大考验 (1/20/2001)    
  •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四) (1/19/2001)    
  •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三) (1/19/2001)    
  •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一) (1/19/2001)    
  •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二) (1/19/2001)    
  • 华裔学者讨论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 (1/6/2001)    
  • 布什美中政策面临考验: 人权及军售台湾 (1/6/2001)    
  • 分析:小布什政府将如何迈步 2001年中美关系将有何进展 (12/29/2000)    
  • 美国对华政策新瓶装旧酒 (12/23/2000)    
  • 克林顿与中国 风雨8年留与他人评说 (12/22/2000)    
  • 美国候任副总统切尼谈华盛顿未来对华政策 (12/21/2000)    
  • 布什对华政策走向可能和中国产生磨擦吗? (12/20/2000)    
  • 切尼谈华盛顿未来对华政策 (12/19/2000)    
  • 关注中国:小布什入主白宫对中国有何影响? (12/19/2000)    
  • 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 (12/18/2000)    
  • 中国希望布什对华政策不变 (12/16/2000)    
  • 美参谋总长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冲击美国霸业 (12/15/2000)
  • 相关新闻
    布什美中政策面临考验: 人权及军售台湾
    华裔学者讨论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四)
    【纪元特稿】 陈奎德:小布希政府对华政策与东亚风云 (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